散装江苏系列之“从理解淮扬二字差异看广陵人的掠美传统”

有水手的大副 2024-05-08 02:16:39

著名的文学家朱自清先生曾经在《说扬州》里写过一句话:“扬州人有“扬虚子”的名字;这个“虚子”有两种意思,一是大惊小怪,二是以少报多,总而言之,不离乎虚张声势的毛病”。文中还举例:北平淮扬馆子出卖的汤包,诚哉是好,在扬州却少见;那实在是淮阴的名字,扬州不该掠美。

我起初,对于这位青少年时期一直生活在扬州十多年的老先生的这些话,不甚理解。直至我写了《散装江苏系列之“烟花三月下的是哪里的扬州”? 》,与扬州的网友激烈争辩之后,慢慢体会到先生关于“以少报多”“虚张声势”的当地人的“掠美”心态。于是,出于好奇心,也本着挖掘更多散装江苏十三太保网友间的斗嘴调侃,更多的去了解这个城市和这个城市的网友。

其实,扬州人的掠美之心是有传统的。

众所周知,“扬州”一词本出自先秦典籍《书·禹贡》中:淮海惟扬州。意为天下九州之一,其范围相当于淮河以南、长江流域及岭南地区。从先秦到两汉及至东晋,虽朝代更替,“扬州”主体位于今之皖南苏南以及浙江,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但是到了南北朝时期,天下大乱,于是第一位掠扬州之美的人出现了。这个人就是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公元589年,文帝把当时江南的扬州改成蒋州,又把江北的吴州(北周改广陵为吴州)改成扬州。从此扬州这个称呼就变成了郡府之名,与江南广袤之地彻底的分道扬镳了。

要问,这隋文帝为什么要掠美扬州之名?这就得从其灭陈后统治江南说起了。隋朝将江南纳入统治版图后,隋文帝杨坚对这片“新领土”采取了高压政策。下令毁掉六朝古都建康城(今南京,其时为扬州治所,部分文献将建康指代扬州是有历史依据的),还下令销毁江南地区的所有武器,强迫部分江南士族迁入长安。同时改称当地为蒋州,把原为江南之地的扬州改名到江北之地的吴州(江都),后又派其子杨广任扬州总管,统领江南,镇压当时江南此起彼伏的叛乱。

其实说到此,原本掠美之事乃文帝所为,与广陵人无关。但是偏偏现在很多当地网友,在扬州之名据为己有之后,再不让任何其他地区指染其名。一提扬州必是广陵之地。这就有点小题大做了。我先前文章提到“烟花三月下扬州”讲金陵与扬州的关系,讲广陵与扬州不属于同时代的称谓的矛盾,立马引来无数口诛笔伐,活脱脱的“虚张声势”的形象跃然纸上。讨论再多,也没有人能拿走现在扬州市的称谓,何必急头白脸生怕被别人夺去?唯一能解释的就是“心虚”,以其掠美之心度人之腹罢了。

再继续说。前文《书·禹贡》提到“淮海惟扬州”,北周《哀江南赋》“淮海维扬,三千餘里”。古籍文献中,多用维扬指代扬州,这没问题。但是不区分隋唐前后的文章而一味的认定维扬就是现今扬州,这也是当地网友又一大掠美之心。相当于是,我夺了你的大名,我也就顺带夺了你的小名。隋唐以前,维扬主体就是江南。隋唐以后,非官文的诗词歌赋中或指代扬州城(并不完全)。维扬这个称谓真正被官方采用,是在元末。1357年,朱元璋占领扬州置,改扬州为“淮海府”,1361年改“维扬府”(存续5年左右,后面要考),1366年改回扬州府。由此可知,此前并无官方维扬特指扬州的史证,唐诗宋词中,维扬指代的扬州,须依作者对于地名称谓是不是借古用今来探讨,就好像李白写《送孟浩然之广陵》,当时官方地名没有广陵,只有江阳县(古称广陵),他就是借古用今。

当然,扬州网友的掠美之心最巅峰的表现就是关于本文的主题“淮扬”一词的理解了。

通常,我们说“淮扬”,一般人理解为淮安到扬州一带地区的文化、方言、饮食等等笼统称谓。他们不这么认为,他们坚定的迷之自信:“淮扬”就是扬州!拒绝任何其他城市的指染。

其实,当地网友所列种种证据似乎能证明其“有”但是证明不了“唯一”。也就是我们数学上讲的,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

“淮扬”一词,从词构上来看,古人讲究对称。类似于广东的潮汕地区,即潮州与汕头。据我所知,潮汕地区也有部分网友认为,潮汕名称专属汕头,这似乎与广陵网友得的是同一种情绪病。

“淮扬”一词,要区别于“江淮”。有人理解“淮扬”为淮水与扬子江,这有点牵强附会。古人对江河湖泊的称谓用词向来严谨。江就特指长江,河就特指黄河。“江淮”才是指代长江到淮河流域最准确的称谓,两者不会混淆也不能混淆。所以,“淮扬”二字,指代城市比指代水系更准确,更有说服力。十三太保很多网友都有史料佐证,这里就不赘述。

当然,还有些广陵网友爆料,说“淮扬”乃淮左名都的简称,即:淮南东路扬州府,简称“淮扬”。这听起来逻辑挺符合现代人的想法,但是你有听说过隔壁的淮南西路寿春府或庐州府叫“淮寿”“淮庐”的吗?显然根本没有!古人不会这么称谓。地名构词如果是主次构词,通常次词都是方位,比如:淮阴、淮南、淮阳、淮北等等。

又甚至有说是“维扬”写错了写成了“淮扬”,甚至杜撰出来个“淮扬府”(假想为扬州古称,其实就算“维扬府”也不过存在仅仅五年时间),我都不禁哑然失笑,古人通假不假,但也不是随便乱用啊!真要说“淮扬府”,还真有一个,那就是民国时期的淮扬道(省辖且辖县,相当于府),而淮扬道的辖区恰恰证明,此处“淮扬”主体就是淮安府、扬州府。

广陵人认为,广陵掠了扬州美名之际,淮安府还是叫楚州府,“扬”先于“淮”,故而“淮扬”绝非淮安扬州两府。殊不知,南齐至隋初,楚州府的前身恰恰就是“淮阴郡”,比扬州改名更早获得“淮”字!

总而言之,看文章无数,感觉大多数淮扬人提倡,淮扬本是一家(历史上也经常同属一个郡)。但是某些广陵人偏偏不,抢了“扬州”要抢“维扬”,抢了“维扬”还要继续抢“淮扬”。把所有与“扬”字有关的统统据为己有,生怕别人夺了属于扬州的任何。这其实就是心虚的表现。心虚的外在表现就是掠美,我一定要比你强,比你大,比你有,哪怕不是真的!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