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万亿化债:开启地方经济新征程

时分爆料 2024-11-08 17:45:18
一、6 万亿化债的背景与举措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益受到关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地方政府为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履行公共职能,通过多种方式举债融资。然而,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凸显,主要表现为债务规模较大、隐性债务难以准确界定等。据企业预警通数据显示,城投平台的有息债务规模仍在 42 万亿左右,而地方政府明面上的债务余额超过 40 万亿,其中一般债务余额 15.87 万亿、专项债务余额 24.87 万亿。隐性债务主要包括地方为城投担保形成的、直接挪用城投资金形成的以及拖欠企业的款项等。

为了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国家推出了 6 万亿化债举措。这一举措主要包括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 6 万亿元,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具体实施方式为全部安排为专项债务限额,一次报批,分三年实施。按此安排,2024 年末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将由 29.52 万亿元增加到 35.52 万亿元。

这一举措的政策安排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为地方政府腾出空间更好发展经济、保障民生。通过将隐性债务置换为专项债务,降低了债务成本,延长了债务期限,缓解了地方政府的偿债压力。另一方面,凸显了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都强调了要统筹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和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

二、化债对经济的影响

(一)缓解债务压力

化债举措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地方政府的举债困难。过去,地方政府为了维持信用,不得不将大量资金用于还债,导致在其他关键领域的投入受限。而通过这次化债,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得到了有效减轻。以国债置换地方债的方式,使得原本由地方政府负责偿还的债务,转变为由国家财政来偿还。这一转变让地方政府逐渐从卖地收入萎缩的困境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资金可以重新投入到地方治理中。地方政府可以加大在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提升地方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化解地方债困境对经济的拖累。

(二)稳定金融市场

化债对城投债市场有着显著的利好。随着特殊再融资债的发行以及专项债用途的拓宽等化债手段的运用,给予了地方一定的资金支持,部分地区的债务压力得到缓解,地区风险舆情明显下降。这不仅提高了城投债的安全性,也为其兑付提供了保障,就像给投资者吃了一颗定心丸。在资产荒背景下,优质资产稀缺,城投债收益空间相对其他板块仍有增厚,配置需求充足,投资者认可度也相对较高。此外,化债工作的推进使得城投境外债安全边际明显提升,如城投美元债、点心债等板块的配置价值也得以凸显。总之,化债对稳定金融市场起着重要作用,让资金更合理地流动,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对房地产市场的作用

化债后地方财政得到好转,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旧改工作可以提速,为房地产市场提供更大的需求。旧改项目的实施将提升周边的居住环境和基础设施,提高房地产的价值。例如,通过改造老旧住宅小区,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等,使周边地区的居住环境得到优化,增加居民的居住舒适度和便利性,从而带动房价的上涨。另一方面,虽然化债带来了一些积极影响,但由于化债仅仅是置换,市场上的钱并没有变多,房地产市场的总销售额还是明显受限。少子化问题已成定局,刚需萎缩也是必然趋势,在这种环境下,房地产去产能将是未来几十年的必然走向。而且现在的房价仍然较高,很多人即使掏空六个口袋可能仍然买不到房,所以在收入水平没有大幅提升的前提下,房价很难有上涨空间。

三、化债与通胀关系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化债并非印钱行为。在这轮化债当中,央行并未直接出手,仅仅是财政部用国债去置换地方债,或者说用国债借的钱去还地方债,实际是中央对地方进行直接拨款,央行一分钱也没有印。既然是置换,那么实际债务的总规模就不会缩小,也不会增加。

由于债务总规模并没有增加,社会信用总规模也就不会发生变化,市场上面的钱还是那么多,只不过是流动得快了一些而已。所以根本不存在印的钱太多而导致大通胀的问题。

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债务可以创造信用,也就是创造出钱来,所以当债务被偿还,债务规模缩小的时候,市场上的钱也会一同消失,这就是通缩的本质。而化债并不是为了偿还债务,而是为了缓解地方政府的举债困难,避免地方政府为了维持信用,而不断把钱都拿去还债,结果导致该用钱的地方用不上了。

现在通过化债,地方政府可以逐渐从卖地收入萎缩的困境当中解放出来,重新把钱投入到地方治理上面,化解地方债困境对经济的拖累。至于国债那边,由于近期国债价格持续走高,说明市场对国债的需求量巨大,大举发债并不会威胁到国家信誉,所以国家借得起这些钱,只要经济能够持续保持增长,以后再想办法慢慢还是没问题的。

我们当前经济是面临相对通缩的问题,化债并不会引起大通胀,相反是要让经济重回正轨,保持温和通胀才是目标。总之,能言通胀那都是需要一定本事的,因为我们并没有采取全民发钱的模式,因此还是需要竞争的或者换个词 “不养懒汉”。我们最多温和通胀,但 CPI 很难大涨。

反而 “添油战术” 是不可取的,因为当前最主要的就是要扭转经济的预期。就像 2020 年的新冠危机一样,美国一次性就降息到零,然后 QE,接着就给居民发钱,扭转了市场的预期。我们可以看到美股直接深 V,之前的熔断式暴跌变成了熔断式上涨,股市也创了新高。尽管美国的 CPI 创了 40 年新高,导致美国经济面临加息与降息进退两难的局面,到底是保通胀还是保经济,无时无刻都在战战兢兢。

美国加息抽水,市场流动性不高,降息就拉爆中国股市,肠子悔青了。美国敢继续降息,中国通缩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货币流动性问题受美国影响比较大,但和中国自己债务关系不大。也就是说,我们的地方政府想多举债,也要等美国降息,市场好摸鱼才可以举债。那么,现在化债也不会引发大通胀,美国降息会引发通胀问题,但货币是商品的等价交换物,货币多于商品才会通胀。而我们的化债只是把地方债变成中央债,货币没有多发。

有些地方政府能力不足,但是中央可以平衡地方能力。这样子地方债问题,该打板子打板子,该治疗治疗,无可厚非。总之一句话:无论是化债也好,还是经济刺激政策也好,都是想这破危机能软着陆,想资产的价格不至于一下崩盘,因为对很多人而言,资产是很多人目前唯一能依靠的,没有了资产价值,很多人就真的一夜返贫,彻底沦为社会边缘人物。

四、重塑地方经济新格局

6 万亿化债举措犹如一场及时雨,为地方经济带来了多方面的深刻影响。

从基础设施建设角度来看,地方政府在债务压力缓解后,能够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中。例如,一些地区可以加快高速公路的建设,缩短区域间的交通时间,促进物流和人流的高效流动,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同时,能源基础设施的完善也能为企业提供稳定的能源供应,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在产业升级方面,地方政府可以利用化债后释放的资金,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设立产业引导基金、提供财政补贴等方式,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入驻,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地方经济的竞争力,还能创造更多的高附加值就业岗位,吸引人才回流。

在民生保障领域,化债后的地方政府可以增加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提升教育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为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改善医疗条件,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居民的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潜力,进一步拉动经济增长。

然而,6 万亿化债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可能影响化债后的地方经济发展。如果未来经济增长速度低于预期,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可能受到影响,偿债压力依然存在。政策环境的变化也可能对化债效果产生影响。若国家采取收紧信贷政策的措施,可能会对地方政府的融资形成压力。此外,市场竞争的加剧可能导致融资成本上升,增加地方政府的财务负担。

尽管面临挑战,但 6 万亿化债为地方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机遇。通过合理规划和有效利用化债资金,地方政府可以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提升综合竞争力。在未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政策的不断完善,地方经济有望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值得我们共同期待。

2 阅读: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