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王刘邦曾说: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是以,张良、萧何和韩信被誉为“汉初三杰”。而细数汉朝江山,大将军韩信更是功不可没。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多年血战,扶持刘邦称帝,建立大汉河山。且说天下平定,昔日功臣韩信过得怎么样呢?
1.少年大志,能屈能伸
出身贫寒,饭食百家韩信是淮阴人,家中没什么钱,生活总要靠亲戚和同乡接济。可时间一长,谁也不愿意再照顾他了。
一次,韩信去亭长家里接连吃了几个月的饭。亭长太太自然不愿,只好想个办法赶他走。几天后,韩信就吃不着饭了。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原来,亭长家每天早上早早起来,做好饭后就在卧室里吃了。等到吃饭时间,韩信过去吃饭时,亭长家早已吃完多时了。也没人替韩信单独准备饭菜,他就只好饿肚子了。
于是,韩信识趣离开了亭长家。
低头吃亏,抬头参军尽管这时的韩信一事无成,但心中仍存有大志向。
母亲去世,他没有钱为母亲办一场葬礼。可他仍然四处寻求墓地,还得是又高又宽的地方,为母亲风风光光下葬。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在淮阴的屠宰户中,有些恶少经常欺负韩信。一次,他们围着韩信,领头的恶少说:“你要是不怕死,就来刺我,要么从我胯下钻过去。”
韩信自知打不过这群人,低头趴在地上,受了这胯下之辱。自那一天,满大街的人都嘲笑韩信是“胆小鬼”。
后来,“胆小鬼”韩信拿着剑去投奔了项梁的军队。
法场留人,刘邦败将项梁起事失败后,韩信又去投奔项羽。在这里没有受到重用,他又去投奔汉王刘邦,成为了粮草管理员。
有一次,韩信犯了法,和其他十三人要被一起处决。轮到他时,大喊道:“大王不是要统一天下吗?如今怎么要杀掉壮士呢?”
监斩官夏侯婴深感惊奇,将韩信释放,又去报告刘邦。刘邦不觉所以,但是萧何大力引荐韩信为大将,称“如大王谋夺天下,非韩信不可得。”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刘邦听取了萧何的建议,封韩信为一员大将。在拜将典礼上,刘邦问道:“请问将军有何良策,辅佐在下?”
韩信从容应答,细细帮刘邦分析,曰:“楚王项羽,吝赏下功,不识大体;活埋降兵,残忍暴虐;关中为王,不守约定。他早已失去人心了,大王起兵东征,可不用一兵一卒收服三秦王属地。”
刘邦大悦,与韩信相见恨晚。
2.略不世出,勋冠三杰
暗度陈仓,平秦定魏如是,韩信成为了大将,每日操练大军。
八月,汉军从关北出发。韩信命人一边抢修栈道,一边命人暗度陈仓,拿下秦国之地。
汉二年,韩信带兵出函谷关,收服魏等国。未料数月后,魏王以请假借口,回到了封地,并封锁了汉军退路临晋关。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韩信以左丞相之官,再次带兵攻打魏国。他一边将船放在临晋关黄河的对岸,故作渡河之样;一边派人从夏阳附近,坐着用翁、罐捆成的筏子,悄悄渡河。
魏军大败,魏王豹也被韩信抓住,从此“魏”改为“河东郡”。
背水一战,拔旗易帜连战报捷后,刘邦又让韩信和张耳带着几万大军去搞定赵国。
赵王歇和成安君陈馀得知后,立马派二十万大军守在井径关的隘口。这时,广武君李左车建议:“井径关的隘道非常狭窄,韩信的粮草一定在后面,如果毁掉他们的粮草,十天之内,汉军必败!”
可是,没人听取李左车的计策。韩信打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大胆向前行军。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天亮后,韩信登上战车和赵军作战。不久后,韩信和张耳落败,忙撤到水边。
背靠河水,汉军战士奋勇作战,双方陷入激战。这时,先遣军已经闯入赵军营地,将旗帜都换上了汉军的旗帜。
顿时,赵军士气低落,溃不成军。成安君也在乱战中被斩,赵王被活捉。
不耻下问,巧计收燕平定赵国后,韩信特意下了一条命令:“活捉广武君,可赏千金。”
不久后,有人将广武君绑了过来。韩信立刻给他松了绑,并十分谦卑地和他交谈。
韩信问:“在下想向北攻打燕国,向东攻打齐国,怎么做才可以成功呢?”广武君十分有骨气,称:“败军之将不配谈军国大事!”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韩信又说:“若当初成安君听取您的建议,我韩信已经被您活捉了……在下是真心实意想听您的建议,请不要推辞!”
广武君深感韩信诚心,答道:“将军现在名震天下,但部队已经疲乏困倦,若出战则容易处于被动……善用兵之人,要以己之长,克敌之短。将军可在赵国休整部队,将驻军北移,派会说话的人去燕国,一定莫敢不从……”
韩信照做,果然收服了燕国。
兵不厌诈,斩杀龙且与此同时,项羽四处围追刘邦。直到六月,刘邦逃至赵国。趁韩信和张耳还在睡觉,他夺取了帅印和兵符。
这第一个命令就是,让张耳守赵国,韩信去攻打齐国。
韩信带着大军,向东出发。很快,就拿下了齐都城临淄。然而这时,楚国大将龙且带兵来救援齐国,双方以潍水为中心形成了对阵之势。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韩信丝毫不惧,趁天黑,他命人做了上万个袋子,里面装满了石头,用来堵住上游河水。之后,和楚军且战且退。
龙且知道韩信受过胯下之辱,认为他是个胆小鬼,便一点不担心地渡河追击韩信。
正当这时,韩信叫人打开堵水的袋子,水立刻奔涌出来,淹了大半楚军。楚将龙且被韩信斩杀,齐王田广也被活捉。
自此,刘邦封韩信为齐王。
3.昨日功名,都付尘土
相人术言,一语中的项羽得知后,也有些恐慌,忙派人前来齐国游说韩信共打刘邦。但韩信拒绝了,因为他不能对不起刘邦。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随后,齐国人蒯通用自己的所学相人术来劝韩信。韩信问道:“先生请相相,我命运如何?”蒯通道:“从面相上看,您最高不过封侯,并且还会有危险;从脊背来看,您未来贵不可言。”
蒯通继而解释道:“您名震天下,如果归附楚国,他们会害怕您;如果归附汉王,他们也不会放心您。您何不拥齐国,与楚、汉两国三足鼎立呢?”
韩信同样拒绝了蒯通的提议,他觉得自己居功至伟,刘邦不会夺去他的齐国。
既如此,刘邦是怎么做的呢?
伪游云梦,从王贬侯垓下之战后,项羽自刎。刘邦趁韩信没有防备,夺去齐国军权,改封韩信为楚王。
汉王六年,刘邦对各位大臣说:“朕要去云梦地区游玩。”可是不久后,刘邦率军来到了楚国边境。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韩信自知,这时发兵已来不及对抗汉军,只好提上楚国旧臣钟离昧的人头去面见刘邦。
哪成想,刘邦第一句话说的就是:“有人告发你要造反!”之后,一群武士用刑具绑住了韩信,一路送到了洛阳,封为“淮阴侯”。
当真是“狡兔死,走狗烹 ;飞鸟尽,良弓藏”啊!
起事未成,被灭三族自从韩信被封淮阴侯后,他就过上了闷闷不乐的日子,常常找借口不去上朝,也不去见刘邦。
他心里常常想,明明立下无数战功,怎么到最后和灌婴等人相同地位呢?
时间一长,想法便化为了行动。待陈豨去巨鹿郡担任郡守后,韩信叮嘱他要里应外合,准备起事。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汉王十一年,陈豨造反,刘邦亲自带兵去平乱。韩信打算偷袭皇宫,可还未行动就被人泄密了。
萧何假意邀请韩信:“陈豨已经被杀了,这天大喜事,您也该进宫去向吕后道贺。”
等韩信进入后宫后,吕后命人将他绑起来,就地处决。其后,又杀掉了韩信父、母、妻三族所有的人口。
十字对联,道尽一生韩信去世后,墓前留有一副对联:“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其中,“知己”自然指萧何。当初,萧何月下追回韩信,又向刘邦大力引荐,这才让韩信有得以重用的机会。只是,推韩信掉入吕后陷阱的也是萧何。这大概就是世人常说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吧。
后面的“两妇人”,指的是漂母和吕后。韩信在快要饿死的时候,亏得一位漂母给他饭吃,才能让他存活下来。最后,韩信又死在了吕后手上,可不就是“存亡两妇人”吗?
廖廖十字对联,道尽了韩信的起起落落。
4.结 语
纵观韩信一生,可用六个字总结:“前半生拿得起,后半生放不下。”
生逢乱世,参军打仗,扛起责任与担当;盛世之时,海晏河清,执着功名和利禄。
如果他能有张良的远见,或许会是另一种结局。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当初,汉朝平定之时,张良选择功成身退,这才逃过君主的猜忌,过了几年安生日子。
司马迁为他的结局只写下四字:“后八年卒。”
闪耀出场,又轻轻离去,张良便成为了少有的完美谢幕者。
若是韩信能够放下所谓的功名利禄,凭他的功劳,保子孙几代殊荣不成问题,结局也不至于如此凄凉。
但他放不下,也毁了自己。
佛经说:“如何向上,唯有放下。”
其实,人生就在拿起放下之间。
前半场,敢于拿起,才有波澜壮阔;后半场,勇于放下,才有喜乐安宁。
我们拿起刀剑,不是为了与生活永远针锋相对,而是为了终有一天能够再也不拿刀剑。
你怎么想?欢迎留言。
作者:白水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