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156.09亿元,暴涨56.4%,中芯国际大丰收,美国格芯如何了?

健汉这个好的 2024-11-17 01:58:35

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

文 | 实用电脑手机技巧

编辑 | 陆陆叁

【前言】

全球发展迅速的今天,科技的发展依旧是重中之重,而国产芯片则是科技中一直是个绕不开的话题。

长期以来老美“卡脖子”的阴霾挥之不去,技术落后、依赖进口的标签牢牢贴在身上,然而风云变幻,国产芯片的逆袭之路,或许比我们想象的更快,更猛烈。

国产芯片

中芯国际和格芯,两家在全球芯片代工领域举足轻重的企业,正以截然不同的姿态,演绎着各自的“突围”之路。

中芯国际这家曾被低估、被轻视的中国芯片制造企业,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崛起,在全球芯片战场上掀起波澜。

它交出的这份答卷,不仅仅是一份亮眼的财报,更是中国芯片产业崛起的宣言。

中芯国际

【逆袭之路:从“替补”到“主力”】

中芯国际的起步并不光鲜,早些年“低端工艺”的帽子扣在头上,技术水平与国际巨头差距明显,彼时中国半导体产业正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美国的制裁更是雪上加霜。

华为这家中国科技公司,现在面临着高端芯片供应链几乎被切断的困境,手机业务也受到了很大影响,当时很多人都觉得中国芯片行业前景黯淡,甚至认为华为的手机业务也难逃一劫。

华为

然而历史的走向往往出人意料,在最艰难的时候,中芯国际站了出来,担起了国产芯片的重任,它默默承接了华为的重任,顶住重重封锁,不断进行技术攻关。

麒麟芯片的回归无疑是这场反击战中最让人兴奋的消息,在中芯国际的支持下,华为Mate60和P70系列手机重返市场,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麒麟芯片

这背后是中芯国际团队日日夜夜的辛勤努力,凝聚了无数工程师的心血,中芯国际完成了从“替补”到“主力”的华丽转身,成为中国芯片产业的救赎者。

而最新的第三季度财报,无疑是最好的证明,营收同比大增32.5%,产能利用率突破90%,创下历史新高。

证券时报——2024-11-07——中芯国际:第三季度净利润10.6亿元 同比增长56.4%

在全球半导体市场大洗牌的背景下,中芯国际不再是被动挨打的弱者,而是主动出击的勇士,不断增长的产能日益精进的技术,让中芯国际稳居全球第二大晶圆制造商的宝座,仅次于台积电。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曾经的竞争对手格芯,却在不断萎缩,第三季度营收同比下滑6%,此消彼长之间中芯国际已然将格芯甩在身后。

这场竞争与其说是技术上的较量,不如说是比拼谁更有韧性和毅力。

IT之家——2024-11-06——格芯 2024Q3 营收 17.39 亿美元,同比降 6%、环比增 7%

【中芯国际的战略】

中芯国际的战略,清晰而务实,它并没有盲目追求最先进的制程,而是选择深耕14nm、12nm和8nm等成熟工艺,在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主流市场站稳脚跟。

这并非最顶尖的技术,却是最稳妥的发展路径,中芯国际也在瞄准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硬件等新领域,提前为未来发展做准备。

中芯国际

功率器件的研发、8英寸晶圆产能的提升,都是中芯国际在未来市场中落下的关键棋子,在新能源汽车和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中,中芯国际已经抓住了新的机会。

全球芯片产业,长期以来被台积电和三星两大巨头垄断,中芯国际的出现改变了这种固化的局面。

中芯国际

在全球芯片战场上,一个新的力量正在崛起,它将重塑全球芯片产业的格局,中芯国际的成功并非偶然,技术积累和市场敏锐是其成功的关键。

虽然在7nm制程上仍落后于台积电和三星的5nm甚至3nm,但在14nm、12nm和8nm等成熟工艺上,中芯国际已经具备了足够的竞争力。

中芯国际

它没有好高骛远而是选择从成熟工艺入手,逐步提升技术水平,这是一种务实的策略,也是一种厚积薄发的智慧。

中国芯片产业的崛起,离不开科技自立和产业升级,多年来中国大部分芯片都得从国外买,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科技产业的发展。

中芯国际

美方的芯片限制虽然给中国芯片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也激发了中国芯片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华为的经历就是一个缩影,在美国切断芯片供应后华为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了自力更生,最终让麒麟芯片重新回归。

中国整个芯片产业链都在进步,中国芯片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在迅速发展,从设备和材料到软件和设计,都在不断突破技术难题。

中芯国际

【中芯格芯大比拼】

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今年1-10月份,中国芯片出口金额达到9311.7亿元,同比大涨21.4%,这表明中国芯片产能正在快速提升,芯片制造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中芯国际在中国芯片制造领域扮演着关键角色,它在芯片制造领域多年潜心耕耘,逐步积累技术实力,最终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芯片生产厂家。

千龙网——2024-11-07——前10月我国集成电路、汽车出口分别增长21.4%、20%

美国的芯片限制确实给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阻力,不过中芯国际并没有因此停下前进的步伐。

它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战略,扩大成熟产能,先后在北京、深圳、上海、天津建设了四座晶圆厂,累计投资1700亿元。

美国格芯

随着这些晶圆厂的陆续投产,中芯国际的产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今年前两个季度中芯国际的营收超过了联电和格芯,跻身全球第三大晶圆代工厂。

中芯国际第三季度的财报表现突出,再次显示了公司发展的强势,季度营收首次突破2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净利润更是同比大涨56.4%,达到10.59亿元;整体产能利用率也达到了90.4%。

美国格芯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中芯国际的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都在不断提升,芯片月产能接近90万片8英寸晶圆,全年预计将达到约1.8亿颗。

与格芯的对比更能凸显中芯国际的快速发展,格芯这家曾经排名全球第四的美国芯片制造企业,如今却面临着业绩下滑的困境。

美国格芯

有些外国媒体甚至认为,中芯国际已经完全超越了格芯,这并非危言耸听,在全球芯片竞争里,技术和市场是企业能不能成功的两大核心。

中芯国际的快速崛起,正在改变全球芯片产业的格局,也给格芯等老牌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美国格芯

【未来的挑战】

中国芯片产业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一方面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加,这个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另一方面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技术短板也带来不少挑战。

要想在这个领域取得突破,不仅需要加大研发投入,还要加强国际合作,把握住市场的脉搏,才能在未来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中国芯片

中芯国际的成功彰显了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态势。它有力证明,纵使面临外部压力与技术封锁,中国芯片行业依靠自主研发依旧能不断迈进。

诚然我们需明晰,中国芯片行业仍存诸多挑战。相较台积电、三星等国际巨头,中芯国际于最先进制程技术方面尚有距离。

中国芯片

7nm制程与5nm、3nm的差距,意味着在高端芯片市场,中芯国际的竞争力还有待提升。

此外芯片制造设备、材料、软件等方面的自主化程度也需要进一步提高,中国芯片产业需要继续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尖端制程,打造完整的自主产业链,才能在全球芯片市场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中国芯片

中芯国际的策略很简单:先巩固现有的技术优势,扩大市场占有率,然后再慢慢向更先进的制程技术迈进。

这种稳扎稳打的策略,既能规避激烈的正面冲突,又能积累技术实力和市场经验,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国芯片

【结语】

中芯国际的快速成长,标志着中国芯片产业取得了重要进展,它不仅打破了国际巨头的垄断,也提升了中国芯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国产芯片的时代正在到来,中芯国际这艘承载着中国芯片产业希望的巨轮,正乘风破浪,驶向更加广阔的未来,它用实力证明中国芯片不再是“卡脖子”的代名词,而是创新和突破的象征。

中芯国际的成功给中国芯片企业打了样,激励大家继续努力,一起推动中国芯片行业迈向更光明的未来。在全球科技竞争的舞台上,中国芯片的声音将越来越响亮。

中国芯片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