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重演?房子与车子关系逆转,破掉钢筋水泥依赖,改变从此开始

蓝白侃楼市 2024-01-20 05:41:16

大家好,我是蓝白。

新年新气象,前两天去逛街,商场里人来人往,想起这一年过的飞快,我有点“起猛了”的恍惚。

一个变化很有意思,我们这的几个商场,一楼跟开车展似的,油车混动纯电啥都有,看车买车的围成一圈,好不热闹。

从商场出来,又看到旁边的售楼部和中介门店,肉眼可见的萧条。

想起前些年棚改大涨,门庭若市,卖房的一个个西装革履倍儿精神,更是恍如隔世。

车子、房子、票子,国人一生为之奔波的三样东西,这两年出现了不小的变化。

省着花票子的人多了,聊房子买房子的变少了,聊车的看车的变多了。

反映到各行各业,我们看到:地产上下游的建材、家具家电装修表现一般,但汽车、彩票、演唱会、咖啡茶饮这些享乐型消费火热。

彩票去年销售额突破5800亿,创出历史新高。演唱会一年规模900多亿,比2019年增长了近70%。咖啡茶饮零食店到处都是,汽车换购增购需求也被点燃。

“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氛围下,自然催生了车市和楼市的“跷跷板”效应。

去年,全国300城土地成交建面创出近十年最低。如果对比2021年,商品房销售面积降了30%,销售额降了31%。

乘联会的报告里说,正是因为投资购房的热情减退,才造就了“楼市低,车市兴”。

去年,乘用车卖了2162万辆,逆势增长5.2%。

自主车杀疯了,1-11月中国品牌市占率达到55.8%。

扭头看合资,日系从2020年的24.1%降到了17.6%,德系从25.5%降到了21.4%;美系降到了8.5%。

至于韩系和法系嘛。。。算了就不说了。

卷的也是越来越凶了:新车一辆接一辆,价格战,背后搞偷袭,互相拆台。车圈的话题、流量、打法下限,大有赶超数码圈之势。

车与房的关系逆转,本质上,是房地产的金融属性持续压缩,增长更多由制造业和出口拉动。

以前的房地产,挤占了多少宝贵的金融资源?

信达证券的测算,在2021年末,房地产与发债城投平台有关的信贷、非标、债券规模达到了115.4万亿。

这两年房子不好卖之后呢?

东北证券报告说,从2019年到2023年中,信贷结构已经翻江倒海。工业相关信贷增速从5%上升至30%以上,而地产相关的信贷增速,从15%已经快降到0增速了。

我听过有的观点说:地产是周期之母,涉及产业链太广,楼市要是起不来,大家的饭碗都不稳,必须下猛药去救。

高水平的扯犊子是这样的,论据是客观的,论点是主观的。前半句是对的,后半句是错的,半真半假。

这一类观点的误区在哪呢?

地产依赖症是不假,但产业结构的调整,更像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在渲染“地产是支柱行业”的同时,不能只字不提信贷正在向制造业流动。

一代补丁一代神,版本迭代了啊家人们。

新版本的更新速度可能有点慢,也会让习惯赚投机快钱的人感到痛苦。但这也是制造业替代房地产,并通过出口“向外卷”的过程。

有人说,外面的世界乱套了,外需指定不行,还列出去年出口同比增速转负当证据。

不对,不对。

虽然我们的出口没有21年和22年那么猛,但2023年11月的出口,还是比2019年同期高出了36%。最近四年,中国出口的平均年增速高达8%。

8%是什么概念?在房价突飞猛进的2015-2019年,出口平均年增速只有2%。

所以你看现在这形势:

房下去了,车起来了。

地产下去了,制造业和出口起来了。

说“一鲸落万物生”是不准确的,应该说是“万物从此有可能生”。

有人说,出口没有地产贡献的就业岗位多。

这又是一个误解。

房地产拉动的就业,把地产从业+建筑业+关联行业都算上,大概7000万人左右。

银河证券的测算,出口拉动的就业达到了1.2亿,增速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能带动27万人就业。

出口是就业的“定海神针”,其中,汽车出口又承载了“全村的希望”。

我们把出口结构拆解,机电产品占到了六成以上,其中最能打的就是汽车。

海关总署的数据,2023年前11个月,汽车出口额达到了6529.2亿,增长79.6%。

对比机电产品的其他分项,手机出口只有3%的增速,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降幅17.2%,汽车简直亮瞎眼。

乘联会说,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会达到惊人的520万台,两年时间连超德日,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聊到这,逻辑就很清晰了:享乐消费增加——房子与车子的关系逆转——金融资源向制造业流动——出口拉动就业——其中汽车增长最猛。

中国自主品牌出海大军里,有不少优等生。

像比亚迪,去年海外卖了20多万辆,称得上新能源出口的大哥。奇瑞一年就出口了93.7万辆,现在出口量占总销量比重快一半了。还有领克,单车成交均价超过17万,已经在海外形成品牌溢价。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汽车出海,都卖哪去了?世界这么大,哪里才是出海的“新大陆”?

咱们挨个捋一捋。

大鹅的市场是彻底拿下了,10个月时间,对俄罗斯出口达到了73.6万辆,同比暴增近5倍,占出口总量的六分之一。

20多家国际车企撤离后的肥缺真香,中国车在大鹅市占率已经超过50%。

但这也意味着,24年的增速肯定不会像23年那么夸张,加上大鹅特殊的战时经济,物价高涨加上劳动力短缺,中国车在一年卖到80万辆后,想再提升数量和溢价,难度有点大。

西欧的比利时,英国,西班牙卖的也不少,都在10万-20万辆之间,都能排到前10。

但有个现象要格外注意,11月份比利时销量同比降了56%,英国降了8%,西班牙降了46%,意大利降了3%,全都在降!

为啥?

欧洲人翻脸比翻书还快,又是反补贴调查,又要重新定义积分补贴标准,紧跟着11月对西欧汽车出口就下来了,这不是巧合。

东南亚也挺强,但只有泰国的体量能挤进前10。

东南亚怎么说呢,朋友跟我聊天说文化宗教挺割裂的,老是有各种势力分崩离析的感觉,加上是日系车的老窝,蛋糕不小,啃下来的难度也不小。

其他地区,非洲和南美购买力还是不行,今年汽车出口降幅都在10%以上,北美主要靠墨西哥贡献。

把中国车卖的好的地方翻一遍,有的地方消费力差,有的地方开始露出獠牙,有的地方壁垒太高,各有各的问题,能做到世界第一着实不容易。

把地缘、消费力、市场壁垒、人口都考虑进去,汽车出海最大的亮点应该是中东,尤其是沙特和阿联酋。

去年11个月出口沙特近20万辆车,排到了前五,阿联酋22年增速翻了近3倍,23年增速70%以上,卖了将近14万辆。

中东这地方一直感觉挺神秘,但和俄罗斯、西欧、东南亚比起来,有独特的优势。

地缘角度看,中东是两洋三洲五海之地,战略位置极其重要。

咱们聊的中东,主要指的是海湾国家。

前些年,总觉着净是戴白头巾的,社会风气保守,产业匮乏落后,脑补的都是沙漠和骆驼。

但这些年不一样了,海湾国家经历了领导层的新旧更替后,沙特、阿联酋、卡塔尔,每个国家几乎都推出了自己版本的10~15年愿景计划。

跟去过中东的朋友聊过,这几年的变化,很有点像我们“改革开放时光机”的感觉。

像沙特一边对内推进世俗化,一边对外开放准入的签证,利雅得的办公室租金已经涨了好几倍。

像阿联酋的自贸区,没有关税和增值税,水电的成本也很低,还能应对欧美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而且还齐刷刷的“向东看”,央行前不久刚和沙特阿联酋签了货币互换协议,两边的招商互动越来越频繁,调查说中国已经成了“阿拉伯世界最受欢迎国”。

一边是资源国,另一边是工业国。你缺产业,我缺能源。

就有种什么感觉呢,中东好像是睡时间太久,突然迷糊过来了。

这世界上的事其实不复杂, 只要不折腾,一门心思“搞钱”,结果就不会太差。

中东市场的先天条件,简直是得天独厚。

海湾六国人均GDP都在两万美元以上,城市化率超过90%,互联网普及率也在90%以上。

有钱就算了,人口结构还年轻,沙特65岁以上人口只有3.5%。

海湾六国每年新车销售量就超过100万辆,大哥们不缺钱,缺的是值得花钱的好产品。这是天然适合汽车出海生长的土壤。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日系和韩系格外看重中东。

《中国汽车报》的数据,2023上半年,光一个丰田就占沙特市场的30%以上,实打实的遥遥领先,现代+起亚在20%左右。

现在,中国品牌汽车在沙特、巴林、阿曼的市占率都超过了10%,以后想在中东扎根,必须要有点真本事,才能生存下去。

如果抱着“去国外能卖一辆是一辆"的赚快钱思维,除了打价格战别的啥都不会,那来的快去的也快。

以前不是没有教训,当年中国摩托车一度在越南市占率超过80%,然后就开始了熟悉的内斗。

降价降到亏本?那就降质量甚至假冒伪劣,车子全靠组装,组装后“要铃木就贴铃木标,要雅马哈就贴雅马哈标”,最后中国摩托车的形象和信任度全线崩盘。

同样的道理,前些年中国车在中东口碑很差,当地人说“超过1万美元的购车预算都不愿意买中国车”。

为啥?

没有针对炎热的气候改造,就是把车拉过去卖掉,空调制冷不行,新车质量不行,售后也不行,卡塔尔一年才卖几百辆中国车。

为什么咱们老是拿日韩汽车出海举例,不是说出口数量多,就能变成汽车强国了。

日本全球拥有178个汽车生产工厂、62个零部件工厂,用几十年积累下省油、耐用、二手车残值率高的口碑,用几十年形成集采购、设计、生产、销售、售后于一体的完整价值链。

这世界没那么多弯道超车,我们老说:很多时候,慢才是快。

再往大里说,就像一带一路战略,不知不觉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从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和拉美。

这10年,中阿之间的贸易额已经超过4300亿美元,比10年前翻了一倍,中阿双向直接投资存量超过300亿美元,比10年前增长近3倍。

这10年,正是中国汽车出口变成世界第一的10年,中国车在中东爆发,这当然不是巧合。

这也是中国汽车“大航海时代”的路线图:“汽车出海——发现新大陆——带动对外投资和出口——拉动制造业外卷。”

老有朋友问我:为什么彩票文娱咖啡这些享乐消费盛行?怎么才能破掉越来越卷的循环?

我觉得是越来越多的人活明白了,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何苦活得那么累。

上瘾的快钱不长久,想活的松弛,想破掉钢筋水泥的依赖,产业升级它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甚至要付出十年乃至数十年,几代人的努力。

但要是不走这条路,还玩以前“反复刺激、药效递减”那一套,路只会越走越窄。

看日本汽车出海,奉行一个策略:“把核心技术留在国内,把非核心技术研发移至海外”。保持本国的技术优势,以低价返销日本或直接向第三国出口。

世界500强中,日本有60%以上都是汽车和配套企业,汽车为日本提供了530万个就业岗位,占劳动力总量的10%,哪怕最普通的一线岗位也能达到近400万日元,这是日本抵御20年衰退的重要途径。

用海外堆砌的高技术壁垒,为本国提供更庞大的产业链,更多的就业,更高的收入,再用转移支付惠及所有居民。

别人定了规则,你只能适应规则,除非你强大到可以重新制定规则。

历史惊人的相似,出海搏杀的诸多中国自主品牌在尝试证明:日系德系能做到的,我们也可以做到。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车卖到亚非拉,卖到富得流油的地方,卖到欧美大本营,这是中国汽车“大航海时代”的开端。也是类似上世纪欧美日韩一样“天与弗取,反受其咎”的机遇。

我是蓝白,今天先聊到这,咱们下期再见。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