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认识他,甚至是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你一定打过他研究出的疫苗。
他被誉为“衣原体领域的先驱”与“疫苗界的泰斗”,不仅是我国病毒学领域的奠基人之一,更是中国疫苗研发史上不可磨灭的璀璨星辰。
从狂犬疫苗的研制成功,到白喉、牛痘疫苗的普及应用,乃至全球首创的斑疹伤寒疫苗的问世,每一项成就都镌刻着他的智慧与汗水。
身为哈佛大学的杰出校友,曾经面对国家危难,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海外的优渥条件,选择归国效力,以科学为剑,多次力挽狂澜,平息了肆虐的瘟疫,挽救了无数同胞于水火之中。
他的一生,是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一生,然而,在步入花甲之年时,却选择了自杀,他去世后,没有盛大的葬礼,唯有老伴手捧他的骨灰,缓缓归家。
他就是远去的大师——汤飞凡。
医学界的脊梁2003年的中国,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席卷了部分地区,钟南山院士挺身而出,以无畏的精神和专业的知识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尊敬与铭记。
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还有一位同样值得尊敬的先驱人物——汤飞凡,他的名字或许被时光的尘埃所覆盖,但他的贡献却不应被遗忘。
据一位在卫生系统深耕多年的老干部回忆,倘若汤飞凡仍在世,或许“非典”的局势会有所不同。
汤飞凡, 1897年7月23日出生于湖南望族之家,其家族虽以书香传家,却因不善经营与时代的动荡而逐渐衰落。
幸运的是,汤飞凡的父亲凭借开设书馆的微薄收入,勉强维持了家庭的基本生计,也为汤飞凡提供了宝贵的学习环境。
自幼年起,汤飞凡便展现出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6岁那年,他被送往世交好友何忠善所创办的义塾接受启蒙教育。
随着1905年科举制度的废除,他紧跟时代步伐,于12岁时随父迁往湖南长沙,继续深造,并在1911年成功考入湖南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开启了学术生涯的新篇章。
在少年时期,汤飞凡深受父亲影响,对维新思想、科学救国抱有极大的热情。“向西方学习,崇尚科学,以振兴中华为己任”这句话,不仅回荡在他成长的岁月中,更成为了他人生追求的座右铭。
在目睹了百姓因病痛而挣扎的惨状后,他立志学医,希望用自己的医术为民众解除疾苦,救死扶伤。
1914年,汤飞凡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湘雅医学院,正式踏上了医学探索的征途。在这里,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不断汲取医学知识的精髓。
1921年,他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从湘雅医学院毕业,并获得了前往北京协和医院进修的宝贵机会。
在北京协和医院的学习与实践中,他凭借出色的表现赢得了院方的认可与推荐,最终获得了前往哈佛大学医学院深造的机会。
1925年,汤飞凡远赴美国,来到了当时病毒学研究的前沿阵地——哈佛大学医学院。在那个病毒学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拓荒时代,他毅然投身其中,成为了研究微生物学领域的一员。
通过无数次的实验与探索,他不仅成功研制出了醋酸火棉胶滤膜这一重要科研成果,更在病毒与支原体等病原体的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为了该领域的杰出代表之一。
按照汤飞凡当时在医学方面的成就,如果他选择留在哈弗的话,人生或许是另外一副模样,但是爱国心切的汤飞凡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回国。
1937年,汤飞凡满载学术成果归国后,随即被委以重任,担任中央防疫处的领导职务。面对国内医疗资源匮乏、实验条件简朴的现状,他亲自带领团队,在有限的条件下,成功研发出中国首批青霉素。
极大地缓解了战场上士兵因感染而遭受的痛苦,挽救了无数宝贵生命,成为当时中国医疗领域的一大壮举。
在防疫处任职期间,汤飞凡以身作则,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态度,还积极推动疫苗生产,确保每一批次疫苗的质量与效果,为中国防疫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时间推移至1954年,中国遭遇了沙眼病的大规模爆发,疫情严峻,患者众多,对民众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面对这一公共卫生危机,汤飞凡毅然决然地放下手头的行政工作,全身心投入到沙眼病的研究与防治中。
他与得力助手黄元酮并肩作战,历经无数次失败与尝试,最终通过创新的鸡胚卵黄囊接种技术及链霉素抑菌法,成功分离出全球首例沙眼病毒株,这一成就不仅填补了国际医学界的空白,更为后续的治疗与防控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为了验证研究成果的有效性,汤飞凡将沙眼病毒滴入自己眼中,并坚持40余天不进行任何治疗,以此作为实验的一部分,而正是他的这个行为,导致了他后来一只眼睛的视力严重受损。
在汤飞凡及其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仅仅两年时间,全国范围内的沙眼病发病率便显著下降,从原本的高达55%降至不足6%。
但就是这样一个对我国疫苗有着颇多贡献的人,最后却选择了自杀。
在那段特殊时期中,汤飞凡同样受到了迫害,在汤飞凡遭受迫害的原因是因为他的岳父。
汤飞凡在北京协和医院期间,与何涟结了婚,两人很是恩爱,或许有很多人不知道何涟是谁,但她的父亲很多人应该都知道,就是国民党陆军上将——何键,也就是下令杀害毛主席妻子杨开慧的人,所以,汤飞凡也就受到了迫害。
1958年9月30日,在无法忍受这个屈辱后,汤飞凡选择了自缢身亡。而周总理在得知这个消息时,顿时大怒。
在汤飞凡先生离世之后,他的离世并未立即引起广泛的哀悼与纪念,唯有他的夫人何琏,,亲手安排了他的身后事,将他的遗体化为灰烬,温柔地带回家中。
岁月流转,直至1979年的春风拂过,历史的尘埃终被拂去,汤飞凡先生的冤屈得以昭雪。这一年,原卫生部正式为他恢复名誉,曾经蒙受不白之冤的汤飞凡,其功绩与贡献终被世人重新认识和铭记。
结语回顾历史长河,无数仁人志士以各自的方式,守护着这片华夏热土,他们的名字或许无法一一铭记于心,但他们共同铸就的精神丰碑,却永远镌刻在了中华民族的记忆之中。
他们,都是值得我们敬仰与学习的“人民的国士”。
参考文献:汤飞凡:他是“衣原体之父”,构建新中国卫生防疫长城 - 湖湘名人录 - 新湖南.新湖南
汤飞凡.中国科学院
国家的科学公仆----记中国第一代医学病毒学家汤飞凡-上海档案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