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是个男孩就好了”:多少女性,一生都在被这3句话绑架?

张德芬空间 2024-01-08 13:55:33

“长姐”是一种什么糟糕的体验?

透过网友的分享,我们看到了无数女性的困境。

有人说:

“我从小懂事乖巧学习好,长大了挣得钱比弟弟多,

爸妈却把弟弟不成器的焦虑不快全部发泄到我身上,命令我各种帮扶弟弟,我过得很累。”

有人说:

“我听到的最多的就是‘你要是个男孩子多好啊!’

现在的我好强、自尊、敏感,总是觉得自己没价值。”

还有人说:

“我的妈妈就是长姐,被家里压榨半辈子,她习惯了牺牲,为了舅舅们总和爸爸吵架,我既可怜又恨她。”

被寄予无数厚望,过早背负责任的长姐们,即使离开家庭,身上也留着看不见的创伤。

“你要是个男孩就好了。”

@小小林

作为一个长女,当出生后被告知性别的那一刻,就注定了我是不被期待的。

很小的时候我就开始洗衣做饭,在家人眼里,女孩生来就是做家务的。

做错了事替弟弟挨打那是家常便饭,而有好吃的只给弟弟,没我什么事儿。

因为我从来没被人好好疼爱过,长大后自卑成了我的底色。

这么多年来,一直有着严重的自我怀疑:

难道,生为女性,是一种错?

因为不被重视,所以我愈发想要证明自己比弟弟更强:努力工作,自己买房买车、自己出嫁妆,给家里的钱比弟弟多两三倍。

我想要证明自己,我以为只要我比弟弟强,父母就能把给弟弟的爱分一点给我,可是我错了。

即便我做的再好,在她们眼里儿子才是“门面”。

结果却陷入向父母证明的漩涡中,无法活出自我,内心越来越痛苦。

很不幸,结婚后我发现婆婆也是和妈妈一样的人。

她经常说:女人能干是假能干,男人能干才是真能干。

每次听到这样的话,我既愤怒又羞愧,经常一个人哭到哽咽。

我甚至羡慕老公,他什么都不用争取,父母就把所有的爱都给他了,甚至因为性别,工作晋升都比我顺利。

老大苦,作为大女儿更苦。

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摆脱“长女”的阴影。

现我有了女儿,坚决反对生二胎,我要把所有的爱都给她。

长姐的艰难,我不想让我的孩子再重复体验一遍。

其实,像小林一样一出生就被人搁置在一边的女孩还有很多,在重男轻女这一陈旧观念的侵蚀下,她们很难获得真正的性别认同。

一边长大,一边厌弃自己是女性,因为从小到大,她们的心中一直都有一个“被嫌弃”的孩子。

不被祝福的性别,加上长姐的身份,这样的“性别霸凌”让她们自卑敏感,而越想证明自己,就越是期待落空。

如果不能释放想要证明自己的需求,这份不安全感就会如影随形,阻碍她们获得幸福。

“你是大的,要让着小的。”

@春卷

我是家里最大的孩子,我有一个弟弟和妹妹。

从小到大,因为我是姐姐,无数次被家里人要求让着弟弟。

记得有一次弟弟来抢我的玩具,结果母亲冲着我大吼:

“你没看到你弟弟也在玩吗?为什么要跟弟弟抢?”

我当时的眼泪立马下来了,委屈只能往肚里咽,为什么弟弟做错事,惩罚的确是自己。

每次母亲从超市带零食回家,都会先给弟弟,并告诫我,家里的糖果、饼干都是买给弟弟的,你是沾你弟的光才有的吃。

剩下没吃完的还得锁柜子里,生怕我偷吃。

后来长大了,谈恋爱,碰到自己喜欢的异性,总会觉得自己不够好,每到关键时刻就会选择退缩。

工作中有好的机会也不敢去争取,总觉得这一切都不该属于我。

后来想着买房问父母凑个首付,父亲却很冷漠地和我说:“这钱得留着给你弟娶媳妇买房子。”

我知道父母也不容易,只能低头沉默,但心里却酸楚无比。

忍不住和父亲吵了起来,你看我弟每天无所事事,也不找个像样的工作,你还这么惯着他。

结果谁知道我爸教育我,谁让你不帮着他一点。

那一刻,我很寒心,父亲的话就像一把刺刀,狠狠地在内心烙上了一道伤疤,难以愈合。

在很多父母的眼里,大的就应该让着小的,这样的“年龄霸凌”,让很多姐姐怀疑自己:

“是不是我不值得被父母爱?”

“是不是我永远都不能是第一顺位?”

她们的隐忍和乖巧,背后的代价是不停地让渡自己的权利,抛弃自己的感受。

在这种模式下长大的女性,会有很强的“不配得感”。

这种负面信念会跟随着一个人,即使有能力,也不敢拥有自己渴望的一切。

“长姐如母”

@凉开水

“长姐如母”,我最讨厌这句话。

好像长姐在家永远只有付出的份,没有享受的权利。

自打我记事起,就被母亲要求做饭,洗衣服,而我弟天天在外面玩,我没真正做过孩子。

16岁后我出去上学,毕业后就去了异地工作成家养活自己。

每次节假日回家,母亲张口就是,我闺女很有本事。

可是接着跟着的下一句就是,大女儿有出息了,我们就不用愁了,以后老二买房娶媳妇也有照应。

每次母亲这么一说,我心里都感到莫名的压抑。

我的妈妈也是长姐,多年来她好像从来没有为自己考虑一下。

年轻的时候辍学打工给弟弟赚学费、给弟弟买婚房;

结婚后还经常补贴家里,给舅舅家的孩子们花钱,

因为这个事,我们家常年吵架。

我不是没劝过,但是妈妈却总说,都是一家人,亲弟弟能不帮衬下吗?

或许她早忘了自己喜欢什么,自己的小家需要什么。

每次看她饱经风霜的脸,又心疼,又气她怒其不争。

而且最让我害怕的是,我发现自己身上也开始有了母亲的影子。

我拒绝不了母亲的眼泪,她心疼儿子,我只能乖乖打钱;

我习惯了做这个家里的“顶梁柱”,大事小情都要操心做主;

我总想讨好别人,结婚后,我不敢和婆婆说不,受了不少委屈。

有一次在外旅游,看见一件好看的衣服,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妈妈还有弟媳妇喜不喜欢,我吓了一跳,原来不知不觉我早就把别人放在第一位,但是我已经很久为自己买过衣服了。

讨好、操劳、付出、牺牲……

原来这就是“长姐如母”的“后遗症”,更是整个社会无意识的对女性的“身份霸凌”。

很庆幸,现在我已经有意识地关爱自己,这很难,但是我会慢慢改变。

电影《我的姐姐》中安然的姑妈说:

“我是姐姐,从生下来那天就是,一直都是”时,无数同为姐姐的人,忍不住泪水决堤。

在不健康的原生家庭里,长姐被迫“亲职化”。

简单说来,她们就像是一群被催熟的孩子。

被迫在生命早期成为家庭的照料者,主动牺牲自己的感受挑起家庭重担,又或者成就家中的男孩。

她们被套牢在“你是姐姐”的魔咒里,被困在性别、年龄和角色的评判和要求里,真的会认为自己是多余的,不配被爱,被关注,而无尽的付出仿佛成了一种使命。

或许有人会问:

既然那么痛苦,为什么还要逆来顺受呢?

很多时候,身为姐姐的她们,不是对自己的处境没有明确的“觉醒”。

而是一旦自身想要脱离诸如“我是姐姐,我该照顾弟弟妹妹,该好好养家”等此类的固有思考模式时,往往就会被随之而来的愧疚感击溃。

觉得自己不够孝顺,真的能放任家人和父母不管吗?

内心无比撕裂,最后一次次妥协。

就这样,长期暴露在家庭隐性暴力中,她们也逐渐被同化成“暴力”自己的一员,最后重复无限的循环,这种创伤也有可能一代代传承下去。

而这恰恰也是对女性“性别霸凌”、“年龄霸凌”、“身份霸凌”三记重锤想要达到的效果。

所以姐姐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拒绝角色霸凌,跳出角色围城,重建自我角色认同体系。

简而言之就是:姐姐我不陪你玩那一套了。

看见、打破、重建、自我欣赏,是每位姐姐都应该开启的重生之路。

姐姐们,

如何冲破这座“母性”围城?

首先,你需要看见自己对“身为女性”的耻辱感。

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先和自己的身体建立新的链接。

如果一个女性不接受自己的身份,女性能量就会受到压抑,身体也会变得十分僵硬。

承认和看见当年那个自己的不公和苦难的遭遇。

“我本来是一个温柔有爱的女孩,你们却因为我是长女就嫌弃我,不喜欢我。

即使我比弟弟妹妹都做得好,你们还是偏袒她们,不懂得感激我,肯定我,这对我不公平。”

充分地去怒,不用害怕,当你出现我恨你,我真的因为有你们这样的父母感到愤怒也不必内疚,你可以在心里,或在镜子面前控诉。

当愤怒甚至仇恨从你的身体里带出来,才能有空间去让爱流动起来。

接下来,你需要欣赏自己和感谢自己活下来。

没有人把我当公主,我亲爱的小孩,我愿意把你当公主,没有人给我温暖,我可以做你的小棉袄。

感谢那个小孩子是如此顽强,感谢她一路的辛苦。

想象一下,那个疲惫的“小大人”委屈了这么多,压抑了这么多,却仍然活到对那个“小大人”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

当你看见她,并愿意去给她一个拥抱,感受身体的变化,你会发现身体更柔软了,内心会有一股能量在源源不断地流动。

最后,学着与父母或弟弟分化,学会“背叛”他们,更好地满足自己内在的需要。

一个来访者在父母要求她为弟弟出钱买房付钱,她拒绝了。

她说,既然像你们说的嫁出去的女儿,就像泼出去的水。

那我就允许我从原生家庭中分化出来,家里的事我就不过多掺和了。

当她重新解读对女儿的“轻视”,发现自己的内心变得更轻松了,自我越来越多地活出来了。

德芬空间的“家庭心理学”公益课,则能帮助你学习如何和原生家庭合理分离。

杨力虹老师有非常丰富的经验,深厚的功力,教会你如何从整体的视角去支持自己的独立,应对愧疚感的裹挟,从而绽放出独特的生命。

在一次次的疗愈中脱下厚厚的保护壳,允许更多阴性的能量流动,重建自我认同。

相信每一个长姐都可以在自我疗愈中获得新生。

点一个在看,愿更多长姐被温暖,被治愈。

*本文由蝎子的瞳孔和张德芬空间主笔团共同创作,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策划丨kiwi

编辑丨一帆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