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沿江高铁最早被提出,是在2013年的《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年)》,当时的方案中,沿线经过的主要城市是上海、南京、合肥、武汉、重庆和成都。这条线路旨在解决长江北岸主要城市之间的互通。
但这条线路的方案经历了3年的论证,才最终在2016年被正式纳入《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也就是才真正有了后续建设的可能。于是很快,上海就联合南通,在启东召开了一个“沪崇启铁路”建设方案研讨会,上海的“小心思”不言而喻,北沿江的过江方案必须在自己的规划范围以内实施。
后续,包括合肥、成都等城市都有着自己的想法,毕竟它们主城区并不靠江,但都想在本省范围以内尽可能地多设站点,并将站点落到自己认为最合适的位置。而南京,也想让自己在江北,或者是六合,拥有一个新的交通枢纽,也就是后来的南京北站。
就这样又折腾了1年多,2017年5月,江苏才发布了北沿江高铁的可研、勘察设计招标,这意味着北沿江前期的准备工作正式开始了!
苏中三市的“南北”线路之争,海安最失落北沿江,应该是扬州、泰州的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铁,其实对于南通来说也是,只不过后来的盐通高铁提前建设并通车了。所以,对于苏中三市来说,北沿江的线路走向非常重要,三座城市也陷入了较长时间的“争论”。
这里面最著名的就是泰州和南通之间的“南北”线路之争:
南线方案(泰州南站-泰兴站-靖江北站-如皋西站)
北线方案(泰州南站-姜堰站-海安站-如皋南站)
最终,泰州可以说成为了赢家,北沿江选择了南线方案,这样泰兴、靖江的交通都活了,而南通不仅要重新新建一座如皋西站(如皋南站最终用在了盐通高铁),而且也让海安,这座新长铁路上的重要枢纽,最终未能赶上北沿江的东风,成为了南通最失意的县城。
艰难的等待之后,大幅度落后于“南沿江”在路线之争平息之后,又等了2年多,直到2022年5月,北沿江高铁江苏段才得到了最终批复。然后就是迅速启动了工程招标,同年9月,北沿江江苏段正式动工了!最终的方案中,北沿江高铁还是从南通启东过江到上海,采用“南隧北桥”的方案建设,启东到崇明新建崇启公铁大桥,崇明到上海之间新建海底隧道。
但这么折腾下来,北沿江的进程已经远远落后于“南沿江”。客观上说,南沿江高铁的提出几乎和北沿江是同时的,但其后续的进展却比北沿江要快得多,2018年就正式开始施工了,2023年顺利通车。相比起来,北沿江最乐观也需要等到2027年才能通车,这一下,至少就晚了4年。
守得云开见月明,“北沿江”终将一飞冲天但不管怎样,北沿江对于南通和上海的意义还是巨大的。它不仅让南通未来通达上海、南京的时间都有望缩短到2小时以内,最关键的是在南通境内经过了一处特殊的站点:海门北站。
这座站点是南通为了新机场和北沿江的一体化规划而建设的,现在也已经顺利开工,未来北沿江还将成为拉通浦东机场和南通新机场的纽带,很好地实现上海机场的分流,而且海门北站是和上海虹桥一样的设计,机场、高铁站、城际一体化建设,这预示着北沿江的未来,必然是“一飞冲天”!
都开始建设了,还在提这个事
北沿江选的是中线方案,和靖江有半毛钱关系,如皋西后面是黄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