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从看见孩子开始》(朱永新◎著)读书心得

芷珊说人啊 2024-09-10 14:58:51
温州市瓯海区三溪中学 张明 此书看得飞快,两天(2024.5.13-2024.5.14)就看完了。朱老师为什么写此书?我猜测他是为他的新教育寻找理论依据。新教育本体论是严重欠缺的,价值论还可以让人怦然心动。新教育的方法论是很先进的。一套先进的教育体系应当有先进的本体论、方法论及令人怦然心动的价值论。我越看此书,越觉得老朱需要我。我的著作(新教育给我的课题)可以当新教育的本体论。这个问题我问过老朱,但他没回答。 2024.5.14 《代序》看完了。这些道理许多人都知道,就是做不到,知行是分离不合一的。道理浅显,人人能懂,但不是人人能做到。所以先启蒙普及理念,再知行合一。这本书朱老师说出了别人知道但说不出的话。道理人人都懂,但叫他说,他会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看了之后,你会觉得这些观点没什么,但自己就是说不出。以上是看《代序》的感慨。 第一部分陶行知先生。 此书第一部分看完了,共5部分每一部分讲一位教育家。这5位教育家是陶行知、叶圣陶、蒙台梭利、杜威、苏霍姆林斯基。看第一部分,你会发现我们中国现在的教育理论也没超过民国时的陶行知。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当时是石破天惊、振聋发聩,到现在变成了常识,普普通通,类似于水,每人都觉得水很重要,但都是熟视无睹、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为水太普通了。随着社会发展,陶行知的理论不但没有变得不合时宜,反而社会变得越来越吻合他的理论,比如向孩子学习、学生也可以教先生等。现在世界是个后喻世界,是老人向小孩请教,比如老人玩不转电脑,反而小孩是玩电脑的专家。 此书就是朱永新老师对这些我国或世界历史上著名教育家名言的解读。老朱自己也是如这些教育家一样的教育家。此书是当今教育家对过去教育家的共鸣和怀念,是惺惺相惜,英雄叹英雄。同是天涯教育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第二部分叶圣陶先生。 如果把种子比喻做孩子,种植家比喻做老师。那么,教育的作用不是增加种子发荣滋长的可能性,而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发挥这种可能性。学生是猫你培养他抓老鼠的能力,学生是鸭你培养他过河的能力。你不能把一只鸡培养成能过河的鸭。 欲望与本能不同,前者后天,后者先天。引导孩子把不合理欲望向合理欲望转变。 我们知道不是单单教学生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热爱和兴趣,那兴趣是什么?兴趣是我们生命所寄托的。一个人的世界不能大于他的兴趣所及范围,唯有这个范围是他内在的真实世界。在他感兴趣的范围之外,固然有许多事物围绕着他,但他会熟视无睹、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儿童的天性是注重事实。儿童天生不喜欢听假话。说出皇帝没穿衣服的是孩子。 初生牛犊不怕虎即是古训也是教育原则。儿童的世界是物我两忘一切皆有可能。叶圣陶认为,婴儿和幼儿时期是人的一生中两个关键时期。家庭教育会先入为主,因为试观老年人,于年壮时之事每不能记忆,而于儿时之事则历历能数记之。 看这些书很轻松,个人感觉难度不超过高考数学中档题。我是高中数学老师,看中档题不需要意志的努力,而是行云流水。数学有三难:一难太灵活想不到;二难太抽象想不通;三难太复杂理不清。此书最多第一难,一些理念想不到,但不太难理解,比如对兴趣的解说。 以上是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蒙台梭利。 在教育史上,蒙台梭利是第一位真正走进儿童世界的教育家。福禄贝尔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并提出了“让我们与儿童一起生活”的主张。但是,是蒙台梭利天才地发现了儿童具有完全不同于其生理胚胎的“心理胚胎”和身心发展的“敏感期”。我的评价:蒙台梭利在幼教领域是发现螃蟹可以吃的第一个人。现在螃蟹可以吃是众所周知,蒙台梭利的幼教观点现在也是众所周知。世界上幼教观点源头在蒙台梭利那里,我国现代教育观点源头在陶行知那里。 对于幼儿,知识不只是进入他们大脑,同时促进了大脑的形成,成为大脑的一部分。有这样一个星球,上面没有学校和老师,居民也不知道什么是学习。但是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学习,而且学会了很多东西。这不是浪漫的幻想,这是儿童的星球。 对于三岁以下的儿童,如果命令不符合他们内心的需求,他们是不会服从。三岁开始逐渐学会服从,但不是绝对服从。教育家将婴儿和幼儿定义为“软蜡”,但不是由大人塑造而是儿童自己塑造自己。 看蒙台梭利文章,让人联想到的是迪士尼乐园。迪士尼乐园可称为儿童之家。我儿子没去过,在他小时候曾计划去,从温州到上海。但现在读高一了,还未成行。 我们无法代替孩子成长,也不能拔苗助长。 儿童的行为动机往往有三种类型:一是为了得到外部的奖励和逃避外部的惩罚;二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誉,即“我要做一个好孩子”“我要捍卫游戏规则”;三是为了自己的行为原则,即将心比心与惠泽天下。新教育实验吧把第一种称为自然功利阶段,第二种称为习俗规则阶段,第三种称为道德仁爱阶段。 人不是在犯错中成长,而是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成长。 不必在孩子面前扮演完美无缺的人。其实哥哥也不必在弟弟面前扮演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人。 老师应该扮演观察者而不是指挥者,甚至不要扮演参与者。 第四部分杜威 历史上教育目的的分歧到底是社会本位还是个人本位?杜威选择儿童本位。但教育的过程就是儿童社会化的过程。社会本位是远的,个人本位是近的,就像驾船驶向远方,目的地不可不知,但船上有什么也不可不知。 看到第94页了。我发现朱老师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本书?因为他想为自己的新教育寻找历史上著名教育家的佐证。他的新教育,历史上有教育家理论支持的。新教育就是缺少本体论和价值论,更多缺少本体论。我觉得我的著作可以当新教育本体论,只要老朱愿意收编。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不存在鸿沟,而是家庭教育的延续。看杜威著作是了解西方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教育情况。 在教育理论上,杜威针对“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三传统中心论提出了“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新三中心论。我觉得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郭思乐的教育不是控制生命而是激扬生命,也没有超越杜威的教育理论。我这个观点是否正确? 要建立一套新的教育理论,先找到旧理论的默认假设。旧理论默认假设就是“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再先破后立,于是杜威提出新假设“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默认假设相当于公理系统中的公理,它是我们逻辑的起点,一切结论由它推导出来。教育理论也可以公理化。并且有时候默认假设即公理处于集体无意识状态,你要是意识到你就是天才。这种集体无意识的东西是难在想不到,不是难在太抽象、太复杂! 朱老师2014年出版了《大师教你做父母》,这里大师也指陶行知、叶圣陶、苏霍姆林斯基,但没有蒙台梭利和杜威。2021年出版了这本书《教育,从看见孩子开始》。两套不同书籍只是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前四本强调父母如何教子女,这本强调教育要发现孩子、看见孩子、尊重孩子。这两点是我们社会所欠缺的。社会缺什么?我们就强调什么。 杜威教育理论后遗症现在都知道了,那就是学生知识没东方比如中国学生扎实,但各种能力比东方学生强,比如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批判性、创造性等比东方学生强。西方教育是能力本位,东方教育是知识本位,只不过现在有向西方靠拢的趋势。西方也有向东方靠拢的趋势。完美教育是中美结合。 看这些书有种缅怀先烈的感觉。我们经常有缅怀先烈的教育、忆苦思甜,但对教育却是忆旧思新,后代超越前代。 中国的核心素养理论源头我觉得也是这5个人:陶行知、叶圣陶、蒙台梭利、杜威、苏霍姆林斯基。如果不是,朱老师也不会写。 温州翔宇中学校训是与世界站在一起,它是有杜威教育理论支持的。杜威提出要使儿童有世界的眼光,教育应该做到使国际文明有相互了解,并使各民族间互相了解的程度增加,互相冲突的程度减少。这就是美国为什么这么发达的原因。我国是闭关自守。 牛不喝水强按头没效果,要按学生兴趣来教育。在对儿童教育中,防止失败和纠正错误行为,不应该是种常态,也不应该是条原则,而应该是“偶然”。儿童对自己要干什么应该有积极的认识。 第126页。人的成长是无法替代的。正如人的饮食、人的睡眠、人的思考与判断力,不能由他人代劳。 第129页。用藏鸡蛋的方法教育儿童行不通。教育要使儿童知道需要去学习,且使学后能应用。藏鸡蛋就是把一个个知识点保存好,天天装着,天天瞧着,只要不丢失不遗忘,能在考试时与标准答案一样的鸡蛋拿出来,就算成功了。 儿童有自发的好奇心和喜欢活动的天性。儿童喜欢活动每人都忽略掉。 第138页。可见,得教小孩说话,利用社交的天性,所以收获很大。学校教育偏于纯粹知识一方面,所以收获很小。学校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社交的天性。注意是天性。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孩子是跟人交往中学习语言的。其他也类似。 儿童做游戏相当于成年人工作。用扫帚当作马,用椅子来当作火车。这个时候游戏态度比游戏重要。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规则与合作。 作为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对直观的具体的事物有兴趣,更要让学生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归纳事物的本质特征。儿童对于做木工或车间工作的兴趣可以逐渐转移到几何、机械等问题上。小时候玩木工游戏和车间里游戏对将来是有帮助的。 第五部分苏霍姆林斯基。 看这部分前几页,发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法就是我们平常的教法,是我们平常教法的经验总结。这说明苏霍姆林斯基理论已经进去了我们国人的潜意识里,成为我们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第165页-170页。在一个家庭中,父亲和母亲的教育方向要一致。同样,在教育孩子时,学校和家庭的方向也要一致。没有家庭教育成功,便不会有学校教育的成功。没有父母的成长,便没有孩子的成长。家校合作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前提。 某一理论成为信仰需要四步:信任-信心-信念-信仰。 第174页。如果委托我来为高年级最重要课程“家庭、婚烟、爱情、子女”编写教学大纲,我会把人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欲望摆在第一位。你的欲望得到满足,别人的欲望就得不到满足。 第177页。生活在不同家庭里,就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中。心境平和的父母才能造就心平气和的孩子。 第179页。惩罚会衰减自我教育的力量。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自我教育,教是为了不教。惩罚造成的后果是恐惧、痛苦和羞辱,是孩子放弃了自我教育与自我成长的内在力量。 第182页。家庭教育中,有人扮红脸有人扮白脸,但是大家的教育方向和目标,价值判断与观点应该是一致。 第187页。威信建立三途径。一职位赋予,比如你是省长;二资历赋予,比如你比别人先到单位;三智能赋予,比如你比别人更有智慧。父母应该尽可能使用第三种威信。 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有家校合作项目,你看了此书就知道老朱为什么写此书?那就是为他新教育实验寻找理论根据。苏霍姆林斯基的家校理论适合新教育,可以搬过来直接使用,不需要加工。 第189页。儿童变得难教是因为在一到八九岁期间没有获得对于思维发展来说至关重要的某种东西。不要强迫孩子不停地读书,而是要培养孩子的智慧,发展他的智力和能力,教会他思维。 第193页。家庭教育的一个基本问题:怎样把严格要求和关怀,严厉和抚爱,服从和自由很好地结合起来。 第195页。让孩子看到完整的生命之树。比如爷爷或奶奶临终时,可以让五岁孙子看。让孩子看到生命的诞生和生命火花的熄灭,对孩子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第200页。在苏霍姆林斯基学校里,每位学生必须有两套教学大纲:一套是正常的学科课程,另外一套是自己的阅读体系。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