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女孩高考故意交白卷,怒写8000字抨击教育制度,如今怎样了?

霸苍笙客栈 2024-06-14 09:12:38

一到六月份,高考肯定是一年之中的大事。多少学子苦读十年,就为了这一刻的金榜题名。可是在这个改变命运的关键一战中,总有人选择了不走“寻常路”。

2006年一个叫蒋多多的河南女孩,在这场决定人生走向的考试中,交了一份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试卷。

通篇8000字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只有对高考制度的控诉和反思。这张试卷,让她付出了高考落榜的代价,也在她的人生留下了抹不去的印记。

那么究竟是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让她采取了这样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呢?18年一晃而过,如今的她又面临着怎样的生活呢?

家境贫寒 渴望改命

蒋多多出生在河南南阳的一个偏远山村。家境贫寒,父母都是没什么文化的农民,为了供养三个孩子,父亲常年在外奔波,母亲在家操持农活。

即便如此,父母也从不放弃对儿女的教育。他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盼着有朝一日,孩子们能走出大山,过上不一样的生活。

蒋多多似乎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从小学到初中,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每每拿回奖状,贴在家中斑驳掉皮的墙壁上,父母的脸上都洋溢着掩饰不住的喜悦和骄傲。

即便上了高中,在一群城里孩子中,蒋多多依然保持着优异的成绩,前途看起来一片光明。谁能想到,就在这样一个女孩身上,竟会发生如此戏剧性的转折。

高二那年,一篇介绍小说家艰辛创作历程的文章,点燃了蒋多多心中潜藏已久的"文学梦"。从小就喜欢写作的她,暗暗发誓也要成为一名作家。

这本在当时来看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却逐渐占据了蒋多多全部的心神。她开始疯狂地创作,无论是早读、午休还是晚自习,一有时间就埋头写小说,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功夫不负有心人,蒋多多的一篇小说被杂志刊登了其中一个片段。这无疑是对她莫大的鼓舞。她愈发坚信文学创作才是自己的人生归宿,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写作上,学习成绩也随之一落千丈。

老师们发现后,多次找她谈话,希望她能认真学习,把心思重新放在学习上面。但这些话在蒋多多看来,不过是成为作家路上的闲言碎语。她甚至把自己写的小说拿给老师看,希望得到认可,结果可想而知。

蒋多多对学校和老师的不理解愈发失望,内心的叛逆在一点点滋长。

功课成绩一再下滑,连父母也坐不住了。他们哀求女儿先放下写作,以高考为重。但在蒋多多眼里,父母不过是"井底之蛙",又怎能理解她心中的文学梦呢?

那段时间,蒋多多接触了一些介绍国外教育的文章,认为国外更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不像国内泯灭个性。她开始对"应试教育"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痛恨自己没有接受更开明的教育。

她大胆而直率地向身边的同学表达自己的观点,希望唤醒大家,但收效甚微。同学们不是觉得她想法古怪,就是埋头做题不予理睬。蒋多多感到很孤独,但"理想"的力量又在支撑着她。

她幻想着有朝一日,当自己成为著名作家,父母和老师会刮目相看,同学们会后悔当初没有追随她。想到这里,她更加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寒窗十年 功亏一篑

高考那天,蒋多多带着一腔孤勇,走进考场。当其他考生在奋笔疾书时,她铺开试卷,洋洋洒洒写下了8000多字的"控诉书"。她以为,敢于直面教育弊端的勇气,会引发社会对教育问题的重视,也许还能因此一举成名,实现梦想。

可现实无情地打了她一记响亮的耳光。因为违规,蒋多多的文综科目被判了"零分",最后只获得了114分的总成绩。

多年寒窗苦读,付诸东流;改变命运的大好机会,就这样葬送在自己手里。

父母知道这个消息时,悲痛欲绝。多少个日日夜夜的辛劳,就指望女儿金榜题名的那一刻,可如今,这份期盼像泡沫般破灭了。

蒋多多也没料到,自己会落得如此下场。事情迅速传开,在当地引起了轩然大波。一时间,各种质疑和责难像利剑般刺向蒋多多,她试图辩解,却发现任何解释在别人听来都是那么苍白无力。

与此同时,蒋多多内心也充满了不安。曾经以为可以理直气壮,现在却只剩满腔的懊悔和迷茫。

眼看着同学们一个个收到大学通知书,她却只能独自躲在家中。现实如一盆冷水,浇灭了她所有的热情。但即便如此,她仍不愿轻易认输。

蒋多多决定南下打工,一方面是为了逃避质疑和指责,另一方面也想借此机会,寻找出路,重拾"作家梦"。

然而,没有学历和经验的她,找工作处处碰壁。即便有幸应聘上服务员或销售的岗位,微薄的收入也难以维持生计。写作更是无从谈起,她投出的稿件,总是石沉大海。

和外面的世界总是格格不入,蒋多多感到自己就像一叶孤舟,在茫茫人海中漂泊。曾经指引她前行的梦想,如今却成了最沉重的包袱。身心俱疲的她,最终选择返回家乡。但即便回到熟悉的环境,她依然无法摆脱内心的空虚和迷惘。

残酷现实 付出代价

家人望女成凤的心愿破灭,蒋多多成了父母最大的"失望"。虽然父母从不当面责怪,但他们的叹息和无奈,时刻刺痛着蒋多多的内心。她不是没想过重新复读,但几次犹豫后,最终还是放弃了。或许,她是不敢再面对过去的伤痛;又或许,她是在等待一个"奇迹"的出现。

岁月就这样悄然流逝,当年的同窗好友,大多已经大学毕业,成家立业。而蒋多多,却还在原地踌躇。

最后,在父母的撮合下,她嫁给了同村一位农民,过上了普通不能再普通的的生活。曾经的雄心壮志,都淹没在柴米油盐中。偶尔,她也会提笔写点闲文,但再也找不回当年的激情。

现在的她,依旧在那个小山村里面。

她重复着父母之前的生活,在外辛苦打拼挣钱,供给子女读书。

不知道此刻的她,还记不记得当初洋洋洒洒的八千字的具体内容。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

青春就此老去,梦想终成泡影。蒋多多的经历,在许多人看来或许是"咎由自取"。但是站在今天的角度回望,我们或许能对蒋多多这个人多一些理解和同情。

毕竟谁不想往好的方向上发展呢?可是错就错在,她看东西过于片面、过于偏激。

诚然应试教育确有其不对的地方,一纸试卷决定命运,一次失误足以毁掉前程。

但是如果它真的一无是处,为什么那么多人选择逆来顺受,没有采取半点行动。

难道这么久以来只有她蒋多多一人发现了这个问题并且敢于抗争吗?

应试教育确实有很多弊端,但是要改变何谈容易。我国这么多年以来已经逐步在向素质教育过渡,“双减”政策、丰富的课外活动等都是我们在努力进步的地方。

况且高考不只是应试教育,高考题型千变万化,考察的是孩子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灵活应用程度。

现在很多人不由分说的抵制高考制度,但其实对于中国来说,高考可以算得上是最公平的一场考试了。

结语

每一个时代,都有打破常规的勇士,但奋斗的路上,仍需脚踏实地。理想固然重要,但也要学会权衡利弊,在现实的土壤里,慢慢积蓄力量。只有扎根于此,才能最终绽放出梦想的花朵。

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孩子,都做"头悬梁,锥刺股"的苦读者,但是为了达成自己的梦想,有些苦是人生必须要经历的。

我们鼓励每个有梦想的青年通过自己的努力追逐梦想,毕竟人生在世,奋斗是永远的青春主旋律。

社会在进步,教育也在不断改革。高考不应是梦想的终点,而应是通往梦想的起点。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求学路上,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节奏,书写出无悔的人生篇章。

而蒋多多的故事,终究会成为历史的一笔,我们也希望每一个像蒋多多一样,怀揣梦想却不得志的人,能够采取合适的方法宣泄自己的情绪,找到一处可以自己努力的小天地,等待破茧而出、一飞冲天的时刻。

高考,永远承载着千万家庭的希望。今年,又有千千万万的学子,在这场人生大考中,用青春和汗水书写着奋斗的答卷。愿他们不负韶华,金榜题名,为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相信他们,一定不会辜负自己的努力,在拼搏的道路上用汗水和努力浇灌时代最强音。

同时,生活的意义,不应只是分数和排名,而应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只要我们勇敢地走在追梦的路上,哪怕跌倒,哪怕失败,最终都会抵达理想的彼岸。

信源

最华人:2022-01-05 《零分女孩蒋多多:用8000字抨击高考制度,却毁掉了自己的一生》

1 阅读:55
评论列表
  • 2024-06-14 14:28

    有什么用?跟现实过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