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南麓,有一座小县城,名为孝昌县。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孝昌是鄂豫皖苏区的一部分,后来成为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第五师活动的中心区域,与此同时,孝昌还走出了不少的革命志士,他们经过战争的洗礼,成为共和国的英雄,比如说开国上将刘震。
刘震生于1915年,来自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在刘震很小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去世了,父亲的身体也不是很好,为此,刘震没有进入学堂读书,而是帮助父亲干活,赚取微薄的收入维持生计,饱尝生活的艰难和不易。
这是当时大多数穷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红军将革命的种子撒播到刘震的家乡,还开辟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刘震知道红军是为广大穷人谋幸福的,便毅然告别家人,加入到红军的队伍,并在1932年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当时,蒋介石正在调集重兵对鄂豫皖苏区进行围剿,由于张国焘错误的军事指挥,红四方面军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留守的红军部队重新组建红二十五军,刘震所在的鄂东北道委特务4大队被改编为红25军手枪团,成为徐海东、吴焕先所倚重的一支尖刀部队。
在此后的岁月里,刘震先是跟随红二十五军进行了长征,然后又参加了东征战役,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经过无数场战役锻炼的刘震已经成长为一名师级干部了,要知道,此时的刘震不过是一个20岁左右的年轻人。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刘震被编入八路军115师担任团政委,奉命开赴晋东南,参加了粉碎日军“九路围攻”的作战,与此同时,刘震还发动当地群众参加游击斗争,不到半年的时间,队伍就扩充了千余人。
1940年,刘震被提拔为旅长,“皖南事变”后,刘震所带领的第四旅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第10旅,刘震被任命为第10旅旅长兼淮海军分区司令员,成为一名独当一面的将领。
抗日战争胜利后,刘震率领新四军第3师奉命挺进东北,成为东北民主联军的一部分,在此期间,刘震率领的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广泛而又机动地活跃于黑土地,参加了三下江南的战役,并在1947年发动了夏季攻势,歼灭敌人五年余人,为接下来辽沈战役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辽沈战役后,刘震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军长,入关参加平津战役,随后指挥队伍继续向华中和华南地区挺进,在参加过衡宝战役之后,刘震又发起了广西战役,歼灭了白崇禧残部三万多人,解放了广西全境。
新中国成立后,刘震调任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员兼志愿军空军司令,虽然刘震此前没有指挥空军的经验,但经过三个多月的刻苦学习,在战术演习中获得苏联顾问的高度赞赏,说:“奇迹!你们真是一步登天!”
在随后的实战中,刘震指挥空四师、空三师决胜长空,给美国空军以沉重打击,就连美国空军最先进的F-86战机都给击落了,毛主席在看到空四师的作战报告后,高兴地说:
“空四师奋勇作战,甚好甚慰。”
朝鲜战场归来后,刘震被提拔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并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开国上将,此后刘震又先后担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和新疆军区司令员等要职,成为坐镇一方的战略统帅。
进入到八十年代,刘震连续当选为中央委员与中顾委委员,还在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成为副国级的领导干部,刘震的两个儿子也非常有出息,长子刘卫东长期在海军任职,为海军的建设和海军事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被授予海军中将军衔,次子刘卫平曾在总后勤部任职,被授予少将军衔。
“一门三将”足以说明这个家庭的荣耀,这也是革命的一种传承,1992年8月,刘震病逝于北京,享年7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