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目中的宋词十首巅峰之作是哪几篇?

书易聊文化方式 2024-09-27 11:44:44

01

【虞美人·听雨】

南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是南宋时期科举最后的一位甲一等头名状元,其人才思敏捷,造词语句华丽出众。

寥寥数语,写尽人一生况味,讽诵之下,令人低徊不已。

读蒋捷的词,越读越喜欢。一个“雨”字反复在他的词中出现,读来却毫不腻味。一首《虞美人·听雨》,一个雨字贯穿全文,写尽人生三大阶段。“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年岁更迭至暮年时,“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写到悲欢离合处,叹一句总无情,一腔愤懑、失意,最后都化作一句:“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再读,发现他写雨实在是写得极好,好得巅峰造极——“奈云溶溶,风淡淡,雨潇潇。”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州归。”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正过雨、荆桃如菽。此恨难平君知否,似琼台、涌起弹棋局。消瘦影,嫌明烛。”

写雨之外,蒋捷在描绘人的孤愁上也是极其入骨的,我尤其喜欢他的《梅花引·荆溪阻雪》,这首词虽然冷门,但真的写得极好。那句“梦也梦也,梦不到”,是我今年读过的最好,也最喜欢的一句词。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02

《扬州慢·淮左名都》

宋代 ·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被誉为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之一。

姜夔,被誉为古代十大音乐家之一,南宋著名词人。他少年孤贫,长大后更是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但却才华横溢,对诗词、散文、音乐等无不精通,是继苏轼后难得的艺术全才。

一生辗转尘世,虽为布衣,却结交无数名流,诸如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朱熹等人皆对其赞誉有加,甚至有世家公子曾想为其出资买官。此般青睐,足见姜夔卓尔不群,而从这首《扬州慢》中亦可窥得其中才华。

这首词充分体现了作者认为的诗歌要“含蓄”和“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白石道人诗说》)的主张,也是历代词人抒发“黍离之悲”而富有余味的罕有佳作。根据小序,淳熙三年,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

词句颇为清隽,而用情实凄怆已极,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信不虚也。

03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出生地:今四川眉山市,别名眉州。北宋诗人、词人,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散文八大家中,地处成都平原西南部的眉山市,大文豪苏东坡的故乡出了苏洵、苏轼、苏辙独占三席。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代表作,也是豪放派古词的代表作之一。

公元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贬黄州。此后,在这孤寂的岁月里,苏轼在黄州度过了漫长的谪居生活。

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苏轼一腔的忧愁无处排解,唯有寄情于山水之间,寻找片刻的宁静。

1082年,苏轼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矶,这里壮美的景色触动了他的心弦,更让他想起了870多年前周瑜主持的那场驰名古今的赤壁之战,遂以词抒怀,留下这首不朽之作。

上阕写景,描绘了万里长江及其壮美的景象。下阕怀古,追忆了功业非凡的英俊豪杰,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羡慕古代英杰、感慨自己未能建立功业的思想感情。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词境浑阔,语意高妙,千古绝唱。

04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宋代 ·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创作背景:

据晏几道在《小山词·自跋》里说:“沈廉叔,陈君宠家有莲、鸿、苹、云几个歌女。”晏每填一词就交给她们演唱,晏与陈、沈“持酒听之,为一笑乐”。

晏几道写的词就是通过两家“歌儿酒使,俱流传人间”,可见晏跟这些歌女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破阵子·柳下笙歌庭院》有“记得青楼当日事,写向红窗夜月前,凭伊寄小莲”之句,写的就是歌女。

这首《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不过是他众多怀念歌女词作中的一首,是他在与小苹等歌女分开后,在回忆往昔美好时光、思念小苹等情境下创作出来的,表达了对曾经的美好情感和人已离去的惆怅伤怀。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对歌女小蘋的怀念之情。小蘋是词人朋友家的歌女,随着朋友家道中落,小蘋流落民间,不知去向。这首词前两句恍如梦境,借两个不同的场景表达对往日欢笑的追思。接下来感慨春去,以“燕双飞”衬托“人独立”的孤单寂寞。回忆小蘋的穿着时,“两重心字”一语双关。最后借“明月”、“彩云”表达对小蘋的无限思念。

晏几道,是北宋承平宰相晏殊的七公子,他出生在鲜花着锦之家,从小过着无忧无虑、锦衣玉食的生活。

这样的好日子一直到他18岁,父亲晏殊去世,他便从一个贵族公子走向了没落,逐渐沉沦为下僚。

在词坛上,父亲留有词集《珠玉词》,他留有《小山词》,二人并称为“二晏词”。

“几道”这个词出自老子的《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恶,故几于道”。

文笔清工,意韵绵邈,“落花”二句,论风致如微风过箫,论词采如红蕖照水,不愧为千古名句。

05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柳永·宋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面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凄凉的霜风一阵紧似一阵,关山江河一片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高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一切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高遥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美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她哪会知道我,倚着栏杆,愁思正如此的深重。

柳永原名柳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由于在家族中排行第七,人称“柳七”。他是北宋时期婉约派代表词人,词曲传唱度极广,代表作品有《望海潮·东南形胜》《鹤冲天·黄金榜上》《雨霖铃·寒蝉凄切》《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柳永是第一个全面革新宋词的人,也是创作词调最多的作者,800多个词调中柳永首创的词调有100多个。他创作的宋词有着贴近生活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和朴实无华的白描手法,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词人。

世人评柳永之词,皆推《雨霖铃》《望海潮》二首,而吾独以此首为第一。“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自是唐人风韵。

六、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千古丽词。“无可奈何”一联,浑然天成。

0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 ·辛弃疾

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赏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

六十六岁的辛弃疾登上了京口北固亭,望着眼前江水东逝,想起了曾在这片土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天下英雄谁敌手”的孙权孙仲谋,他拒曹操于赤壁,逐刘备于夷陵,如今这样的英雄再也难以寻觅了。另一位英主刘裕,他攘除内乱,取代东晋,建立新兴政权,经过两度挥师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大片失地,威震天下,可现在他的故居也早已风光不再,如寻常百姓家一样隐没于深巷之中。作者深切缅怀这两位英雄的事迹,也暗讽当今朝廷的碌碌无为。

  下阕用南朝宋文帝刘义隆之事,借古喻今,来影射当下南宋的现实。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冒进,换来大败而归,致使国力凋微,回想自己南归已经四十三年了,也曾“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突骑渡江初”,当年民众的抗金势头如星火燎原,遍地狼烟,如今的沦陷区却“一片神鸦社鼓”,充满安静祥和之气,异族君主拓跋焘的灵位竟被老百姓当作神明来供奉,可见举国上下都在安于现状。这样的庙堂,这样的民心,还何谈北定中原?作者以廉颇自喻,对能否在垂暮之年得到起用表示了期望和忧虑,果然后他的战略没有被采纳,所谓北伐也成了一纸空文。

作者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从北方抗金南归,至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任镇江知府登北固亭写这首词时,前后共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指当年扬州地区,到处都是抗击金兵南侵的战火烽烟。路,宋朝时的行政区划,扬州属淮南东路。可堪:表面意为可以忍受得了,实则犹“岂堪”、“那堪”,即怎能忍受得了。佛(bì)狸祠:拓跋焘小名佛狸。元嘉二十七年(450年),他曾反击刘宋,两个月的时间里,兵锋南下,五路远征军分道并进,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长江北岸。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神鸦社鼓: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社鼓是祭祀时的鼓声,整句话的意思是,到了南宋时期,当地老百姓只把佛狸祠当作供奉神祇的地方,而不知道它过去曾是异族皇帝的行宫。廉颇”二句: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的仇人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米饭一斗,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使者回来报告赵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矢同屎,意思是多次去茅厕,诬廉颇身体不行)矣。”赵王以为廉颇已老,遂不用。

  这首词用典颇多,用典多是辛词的特点,但难得的是用到出神入化,天衣无缝,这正充分体现了辛弃疾文学功底的深厚,明代杨慎将此词评为辛词压卷之作,实不为过。

辛词当以此首为第一。气调雄阔苍郁,寄意曲折深远。使事臻于化境。末语以廉颇自况,悲壮之至。

08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此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作品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孤独的心情;

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寂寞忧郁的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在孤独寂寞中寻找旧日欢乐的场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全文情感真挚,语言简练优美,与《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有异曲同工之妙。

开头连下十四叠句,堪称千古奇笔,后幅一气奔注,势不可遏。“黑”字极妙。

乍暖还寒的秋天,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逃亡的一系列的痛楚,词人的心伤怎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

淡酒不敌晚风冷,秋雨敲窗,却无人相伴,秋也有寂寞。

孤独,使时间变得漫长;漫长,又使孤独深入骨髓。

余生,只愿你有人可依,有人可伴,不受孤独之苦。

09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中秋,当时苏轼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这首词有序言:“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辙,字子由,这是苏轼遥寄胞弟苏辙的中秋词。

这首词以月为主题,表达了苏轼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悟。上阕中,苏轼把酒问月,既展现了他的豪放洒脱,又流露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但又担心高处寒冷,最终觉得人间也有其美好。下阕写月照人无眠,苏轼埋怨月亮在离别时圆,进而感悟到人生的悲欢离合如同月亮的阴晴圆缺,是自然常理,难以避免。最后以美好的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收尾,体现了他的豁达情怀。

《渔隐丛话》云: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俱废。信然。全词空灵蕴藉,奇逸绝伦,诵之令人超然乎尘垢之外。

苏轼还有另一首中秋诗《阳关曲·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这首诗收在《千家诗》中,这是传统时代流传极广的诗词启蒙读物。

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二月,苏轼任徐州知州,弟弟苏辙来到徐州,阔别七年后重聚,八月中秋后方才离去,这首诗便是苏轼写于徐州。兄弟二人共赏中秋月,是为赏心乐事,但是不久又得分手,各奔前路,于是又有了难以自拟的哀伤与感慨。

在怅惘之中,以苏轼的豁达心性,想必也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勉励——苏轼与苏辙,是感情深厚的兄弟,也是志同道合的知己,所以在那个新旧党争的时代,兄弟两人都显得不合时宜,常常都在贬谪路上。

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的文名与品德,流传千古。

10

念奴娇·过洞庭

(宋)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张孝祥是南宋豪放词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仕途几起几落,但他的报国决心却未曾改变。宋孝宗乾道二年,张孝祥被罢官,经过洞庭湖写下《念奴娇·过洞庭》。“肝肺皆冰雪”的纯净人格,“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的阔大豪迈……洞庭湖的一派秋光,正是词人的一番胸怀。

张孝祥是个绝对的天才,“公平昔为词,未尝著稿,笔酣兴健,顷刻即成。初若不经意,反复究观,未有一字无来处。” ,写诗不用草稿,一蹴而就。他的堂弟曾经想抄了他的诗想当范本回家揣摩,他笑呵呵地说,你学不来啊的“汝作一月功夫,我只消一日”,天才和普通人的差距,气死人。张孝祥是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高宗钦点的殿试第一名。 这一年在中国历史上算著名的人才金榜,文有陆游,范成大,杨万里,武有采石矶大破金兵的虞允文。 当然,也有臭名昭著的秦桧,他的孙子秦埙也参加了,秦桧为了自己的孙子能高中,排挤了最有才华的陆游,本来秦埙第一都安排好了,后来高宗“读埙策,觉其所用皆桧、熺语,遂进孝祥为第一,而埙第三”“上不惟喜状元策,又且喜状元诗与字,可谓三绝” ,他对策写的好,诗与字也好,是当时著名的才子,当第一也名副其实。

《念奴娇·过洞庭》是南宋文学家张孝祥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词人借洞庭夜月之景,抒发了自己的高洁忠贞和豪迈气概,同时隐隐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

宋人之词,以此首格调最高。“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两句,颇有悟道登仙之概。难怪乎王闿运《湘绮楼词选》云:“飘飘有凌云之气,觉东坡《水调》优有尘心”。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