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明天会更好》MV争议:唱功不足,磨皮有余?

沐阳暖辰 2024-12-28 20:24:46

近日,2024新版《明天会更好》MV引发争议。不少网友吐槽歌手唱功不佳,后期修音过度。相比1985年的群星版,新版似乎难以企及前辈的高度。经典缘何难以超越?这背后又折射出哪些困境?

【录制割裂 歌手缺乏互动】

1985版《明天会更好》汇聚了当年华语乐坛的顶级阵容,歌手们聚在狭小的录音室,摩肩擦踵,齐声高歌。这种真实的互动营造出了难以复制的情感场域,也赋予歌曲以蓬勃生命力。

相比之下,新版录制显得颇有"割裂感"。歌手们各自录制,后期拼接,缺乏了现场互动的真实感。尽管请来了一些流量明星,但重量级歌手的缺席,也让歌曲的期待值大打折扣。

【修音过度 情感表达欠缺】

录音师王鑫指出,得益于技术进步,如今对歌手的唱功要求大幅下降。新版中,人声的后期处理过于商业化、模式化,过度使用修音插件,导致歌手的声音特色难以体现。反观老版,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反而更能保留歌手的独特音色。

"修音是把双刃剑,用得好能锦上添花,用得不好就会破坏作品的艺术性。"王鑫担忧,这种过度依赖后期的创作模式,很容易被AI取代。

【个性缺失 美学呈现不足】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陶辛认为,相比老版,新版在视觉和听觉上都缺乏冲击力。画面因滤镜过重而显得模糊粉嫩;歌手们的演绎小心谨慎,生怕表现个性。

他指出,新版更像一次商业营销,缺乏老版那种深刻情感基础和特定的公益诉求。当下的互联网环境也让歌手更在意规避负面,而非追求自我表达。种种差异,造就了新旧两版在呈现效果上的巨大反差。

【结语:回归初心,方能超越经典】

陶辛认为,经典并非不可超越,关键在于创作者能否在特定契机下,以饱满的情感和创作能量重新诠释。就目前的新版而言,各方面条件显然还不具备。

从更深层次看,新版引发的争议折射出音乐工业化和文化消费环境的困境。当艺术被商业裹挟,作品常常被过度矫饰,情感被稀释为形式化的表象,自然难以引起共鸣。

创作者应避免过分依赖技术或流量,更多去思考如何通过音乐与听众建立情感连接。唯有如此,才能创造出新的经典。毕竟,打动人心的,从来不是表面的精致,而是情感的力量。

诗一首:

经典歌声绕,再唱意犹浅。

技术虽发展,情感莫相见。

唯求真挚意,方得永流传。

#新版明天会更好 #唱功不足 #情感缺失 #超越经典 #音乐困境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