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孙殿英被我军活捉,刘伯承:此人不可杀,他对我们有恩

盐选历史 2024-07-19 11:25:30

1947年,解放的东风吹到汤阴城下,城内守军正是盗掘东陵孙殿英的军队,提及孙殿英,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他挖掘慈禧太后的陵墓,从中盗取无数珍宝,致使我们很多国宝流落不知所踪,其中就有含在慈禧口中的夜明珠,到现在都不知道流落何地,被何人所得。

面对解放军的炮火和势如破竹的强大攻势,汤阴城在炮火的轰鸣中,城墙逐渐崩塌,一个缺口在硝烟中显露出来。孙殿英,这位曾经的军阀,此刻正站在摇摇欲坠的城墙上,望着眼前这不可逆转的败局,心中五味杂陈。

“坚守者重赏,退下来的枪毙!”孙殿英的副司令刘月亭站在城墙上,声嘶力竭地喊话,试图用最后的威严稳住军心。然而,部下们早已看清了形势,与解放军的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退却者被无情处决,五个预备连几乎全军覆没,汤阴城的命运似乎已经注定。

在绝望之际,孙殿英向蒋介石发出了求救信号,却只换来了一句冰冷的“望兄以当年受亳州的精神顽强坚守!”蒋介石的冷漠,让孙殿英彻底寒心。他意识到,自己不过是蒋介石手中的一枚棋子,随时可以被抛弃。绝望之中,孙殿英甚至想要以自杀来结束这一切,但最终还是被部下拦下。

面对不可挽回的败局,他决定放弃抵抗,开城投降,随即下令高挂白旗,喊话谈判,随后解放军进入城内,将其俘虏,当孙殿英被解放军俘虏时,许多战士都主张严惩这个罪大恶极的军阀。然而,刘伯承将军却力排众议,坚持认为“此人不可杀,他对我们有恩”。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刘伯承为什么要说孙殿英于我军有恩呢?

提及孙殿英,人们往往只记得他盗掘东陵的恶行,却鲜少有人知道,他也曾是一位抗日英雄。中原大战后,孙殿英在张学良麾下,面对日伪军的进攻,他听从了共产党人宣侠父的劝告,坚守阵地,浴血奋战。虽然此战损失惨重,但他的名声却因此有所转变,甚至吸引了一些义勇军加入他的队伍。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孙殿英还曾释放过被国民党关押的共产党人,并与多位共产党地下工作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北平沦陷时,他还接纳了二十多名因战争失去联系的学生,给予他们庇护。这些行为,虽不能掩盖他过去的污点,但也足以证明,孙殿英并非一无是处的恶人。

刘伯承口中的“恩”,源自于孙殿英在抗日战争期间对八路军的帮助。1939年,刘邓大军在太行山创建抗日根据地时,孙殿英部驻防于附近。面对国民党军队的挑衅与摩擦,孙殿英选择了保持中立,没有与八路军为敌。在陈赓将军的斡旋下,双方还达成了共同抗战、解决粮食问题的协议。这一举动,在当时复杂的政治军事形势下,无疑为八路军争取了宝贵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时间。

此外,孙殿英还曾为八路军提供过弹药支持,并在反摩擦斗争中帮助八路军收回了部分人员和装备。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帮助,在刘伯承看来,却是难能可贵的。他深知,在战争中,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好。因此,当孙殿英被俘时,他选择了宽容和善待。所以这就是刘伯承为何要力排众议反对枪毙他的原因。

最后大家同意了刘伯承的意见,留了他一命,在关押期间,在生活上对他颇为照顾,甚至还给他派去了一名卫士去照顾他,很快,他的身体由于常年吸食鸦片被蚕食得支离破碎,无论医生使用任何药物都不起作用,在他生命垂危之际,他对共产党对他的宽宏大量十分感激,也对他以往做的事感到深深的后悔,1947年9月30日,孙殿英带着无尽的悔恨离世,结束了他的一生。

孙殿英的一生充满了争议与矛盾。他既是东陵大盗的恶名昭彰者,又是抗日战场上的英勇战士;他既曾投靠日军沦为汉奸,又在关键时刻选择了向解放军投降。然而,正是这些复杂多面的特质,让他成为了一个活生生的历史人物,而非简单的黑白标签所能概括。

9 阅读:2316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