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事变之后,瓦剌和鞑靼最终结局如何?为何后来逐渐消失了?

晨曦微照古桥流水边 2025-01-26 21:48:10

在土木堡事变发生之后,瓦剌与鞑靼后来怎么就没什么动静了呢?其主要缘由在于它们内部开始出现了动乱的情况,也就是陷入了内乱之中,这才使得它们在此后不再像之前那样有明显的相关动作了。

差不多在明英宗被送回之后没多久,瓦剌内部便爆发了内战。大致是在土木堡事变过去五年之时,那位曾率领瓦剌打赢土木堡之战,还一度对北京进行围攻的也先,竟然直接被人给杀了。

在也先离世之后,鞑靼以及其他若干北方游牧政权联合起来,对瓦剌展开了围攻之势。自此,北方陷入了一场混战局面,这场混战持续时间长达几十年之久。直至明朝发展到中后期阶段,这场北方的混战方才彻底画上句号。

这样一来,像瓦剌和鞑靼这样的游牧政权,在之后的日子里,自然也就腾不出功夫去跟明朝较劲儿啦。

若想对这个问题作出更妥帖的解释,那我们首先得简略说一说,瓦剌与鞑靼,它们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

在元朝统治天下之时,皇帝之位始终由成吉思汗的后裔来担任。成吉思汗这一系的后人,被人们尊称为“黄金家族”。至于那些不属于黄金家族的草原游牧部族,它们则是分化成了诸多不同的分支。

就拿瓦剌和鞑靼来说,它们属于较大的两个分支。在这二者内部,还进一步划分出了多个分部呢。像鞑靼,其下面就又分成了诸如科尔沁部、察哈尔部、鄂尔多斯部等不同的部分。

在元朝末年之际,朱元璋持续展开北伐行动。面对此情形,元顺帝选择逃离大都,回到了北方草原之上。待元顺帝北归以后,在随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当中,他实际上依旧被草原上的其他各部,当作是皇帝来看待。

随后,差不多又过去了二十年光景。在这二十年里,明朝持续展开北伐行动,对北元予以多次沉重打击。到了朱元璋在位的后期,名将蓝玉发动了捕鱼儿海之战。经此一战,蓝玉一举捣毁了元朝的统治核心,仅有当时的北元皇帝带着太子、丞相等寥寥十几人,幸运地逃脱了。

然而最终的情况是,就在那位北元皇帝从某地刚刚逃窜出来没过多久,他极为倚重的心腹大将竟然和瓦剌部的首领相互勾结,骤然发动叛乱,将这位北元皇帝给杀害了,随后那名心腹大将便自行称帝。

这件事情发生之后,在那一瞬间,整个北方草原就如同被投入了一颗重磅炸弹一般,一下子就炸开了锅。当时的那种轰动情形,简直难以形容,草原上的各个部落、各个角落都被这件事搅得沸沸扬扬的。

需明确的是,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起往后的一百多年间,黄金家族已然成为了草原各个部落共同尊奉的主宰。在这长达一百多年的岁月里,未曾出现过任何一个并非出自黄金家族的人,能够通过篡位的方式登上皇帝之位。

于是,在这件事情发生过后,草原上的绝大多数部族都相继宣告独立了。此时,唯有瓦剌部,还有跟随瓦剌部的几个小部族,依旧支持那位部将出任北元皇帝之位,其他大部分部族都已不再与之相随了。

若查看地图便会发现,在当时,瓦剌所掌控的区域大致位于如今草原的西部,临近西域那一带地方。至于瓦剌之外的其余部族呢,后来都被明朝统一称作鞑靼了,鞑靼所占据的地盘是在草原的东边位置。

在当时,有三个部族完全倒向了明朝。这三个部族在后世被称作“兀良哈三卫”,亦名“朵颜三卫”。明朝出于便于掌控的考量,并且期望它们能助力抵御鞑靼,于是就将它们安置在了大兴安岭附近。这三个部族呈一字排列,完全断绝了鞑靼朝东北方向发展的可能性。

在之后的二十多年时间当中,最先挑起事端的,实际上是鞑靼。彼时在鞑靼那里,有一位名叫阿鲁台的蒙古大臣,他突然崛起,扶持起了一位黄金家族的后人来担任大汗。从这之后,阿鲁台便借着黄金家族的名号,着手去拉拢瓦剌以及朵颜三卫。

阿鲁台这人呐,也算得上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呢。可偏不巧,他挑事儿闹腾的时候,恰恰是朱棣当皇帝那会儿。朱棣得知他干的那些事儿后,可没跟他客气,立马就统领着军队,一次又一次地发起北伐,丝毫不给他留余地。

于是在之后的日子里,朱棣多次对鞑靼发起打击行动,而以阿鲁台作为首领的鞑靼势力,没经得住这般攻势,迅速就被打压下去了。与此同时呢,在这段时间内,草原上内部的纷争争斗从未间断过,就连瓦剌那一方,也屡屡和鞑靼展开战争。

最终,阿鲁台是逐渐被打压下去了。待朱棣离世之后,阿鲁台在草原东部这一区域都难以稳固立足了,只得带着手下众人,迁徙到从大同至甘肃一带的草原上生活。而随着阿鲁台走向衰落,西边的瓦剌便趁机崛起了。

在早前阿鲁台势力强盛之时,瓦剌那边管事的乃是马哈木。待阿鲁台被击败势力衰落后,瓦剌这边的掌权者就变成了马哈木的儿子脱欢。阿鲁台向南迁移之后,脱欢更是率领瓦剌军队,一路对阿鲁台穷追猛打,直至将阿鲁台彻底消灭。

阿鲁台被消灭后,瓦剌在脱欢的带领下彻底崛起了。在接下来的十多年间,瓦剌迅速在北方草原称雄。当时的瓦剌拥立了一位黄金家族后裔为大汗,而后脱欢便借着这位大汗的名义,强力迫使其他鞑靼部族以及兀良哈三卫对其完全臣服。

在完成了上述诸多事宜之后,脱欢离世而去。自那以后,脱欢生前所占据的位置,便由他的儿子也先继承了下来。

不过得留意一下,在当时,也先已然是瓦剌实际掌控局面的人了,并且还成功压服了鞑靼以及朵颜三卫,都快成为草原这片区域的共主啦。但要知道,他并非蒙古大汗,其身份只是丞相兼太师罢了,在他之上,还有一位被拥立起来的大汗兼皇帝呢。

简单来讲,也先就如同曹操那般的人物。只不过呢,在他之上,还存在着一个类似汉献帝一样的角色,就如同当年曹操之上有汉献帝的这种情形一般呢。

就在这样的情形之中,成功再度掌控草原的也先,将矛头指向了明朝。彼时的明朝,已是明英宗当政。但要知道,那时明英宗才登基四年,还只是个年幼的孩子。面对瓦剌的来犯,当时负责指挥明朝这边战斗的,并非明英宗本人,而是内阁的那几位大臣。

在之后的十年时间当中,也先曾屡次率领军队,对明朝的边境发起袭击行动。在此期间,双方实际已经有过三次交手的情况,这三次分别是集乃之战、丰州之战以及以克列苏之战。而经过这三次的较量,瓦剌一方事实上都没能从中获取到太大的好处。

其主要缘由在于,彼时距朱棣离世仅十多年而已,诸多朱棣在位时期留存下来的老将以及精锐之师,在这个时候依旧存在。凭借着这些力量,明朝要抵御瓦剌的进犯,那显然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可问题在于,待那三场仗结束之际,明英宗也差不多到成年之时了。成年后的明英宗,心里头想着要亲自率军打仗,然而他压根就不懂得打仗的门道。就这样,在公元1449年,明英宗亲自统领军队去抵御瓦剌的侵扰,结果直接被也先打得一败涂地,还沦为了俘虏。

在土木堡事变发生之前,其大致的历史背景情况便是如此这般。这一时期的诸多状况共同构成了土木堡事变前夕的整体历史大环境,也为后续土木堡事变的发生埋下了伏笔,这些就是当时与之相关的大致历史背景方面的情形了。

在土木堡事变发生过后,像后续的北京保卫战,还有明英宗是怎样被瓦剌放回来的这些情况,大伙基本上都挺熟悉的。可与之相对的是,瓦剌那边在这之后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呢,大家就不是那么了解了。

实际上在那时,瓦剌这边在经历了北京保卫战的失败后,陷入了一种颇为尴尬、骑虎难下的境地。要清楚的是,此前对北京发起进攻的仅仅是瓦剌这一部而已。虽说也先在草原上拥有着相当大的势力,可他说到底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汗。

并且,鉴于草原民族具有游牧的特性,在游牧民族当中,要想直接将大汗软禁起来是极为困难的事情。即便也先拥有很大的权势,他也只能让自己的部众去占据大片的地盘。随后让那位大汗带着其本部的部众,在一小块草原上生活,这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圈禁。

然而,这种圈禁的情形,与中原王朝把皇帝直接拘于宫中并进行严密看守的那种软禁方式,明显是存在差异的。毕竟,就算是那位大汗的能力再怎么薄弱,可其身旁总归还是有着属于自己的部众跟随的。

因此,在抓获明英宗之后,也先着实陷入了困境。要知道,接下来要是他长时间将明英宗扣为人质,明朝方面极有可能以此为由头,持续对他进行打压削弱。并且在草原上,那位大汗说不定就会借着这一契机,召集其他部落,乃至联合明朝,一同来对付也先所在的瓦剌部。

在这样的局势之下,也先做出了把明英宗放回明朝的选择。他盘算着,等明英宗回去后,能在明朝内部搅起一番乱局。一旦明朝陷入混乱,必然就无暇再顾及草原这边的状况了。如此一来,他便能够顺势去解决那位大汗的问题了。

就这样,明英宗获释归来后没多久,也先便依照原定计划,对那位大汗发起了进攻。结果呢,在也先的猛烈攻势下,大汗迅速败下阵来,只得不断往西逃窜。听闻其最后一直逃到了中亚地区,并且就死在了那边。

在那位大汗离世之后,也先瞅准时机自称为汗,就此成为了草原上新的首领。要知道,彼时在草原各部之中,瓦剌的实力是最为强劲的。况且之前的大汗还被也先给除掉了。于是在这个时候,其他的各个部族,大体上都陆续开始向也先称臣了。就连鞑靼那边,也有诸多部族认可了也先大汗的地位呢。

在当下这个时候,也先全然摆出了一副成吉思汗继承人的姿态。于他而言,自己已然统一了草原,接下来便要开启西征之路,将西域纳入囊中,在此之后,更是要挥师南下,一举灭掉明朝。

然而让也先无论如何都未曾料到的是,他心中所憧憬的那个美梦,仅仅维持了短短一年的时间便宣告终结,这结果与他最初的设想相差甚远,实在是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之外。

就在也先称汗后没多久,其麾下一位大将向他提出申请,希望能担任太师之位,而这正是也先此前所坐的位置。在这位大将心里想着,自己帮也先打败了明朝,还灭掉了大汗。既然如今也先已当上大汗,那是不是也该有所表示,把他原先的那个位置给自己呢?

至于这些请求,也先是予以了拒绝。

也先着实聪慧,心里对自己以往所处的高位以及所拥有的重权再清楚不过了。在他而言,太师那个位置,是绝不想再让他人去坐享的。并且,对于那位大将,也先心中甚是忌惮,打那以后便一直盘算着要去削减对方的势力呢。

于是在那之后,也先便寻得了时机,对这位大将展开行动,接连除掉了该大将的好几个儿子。

这事儿搁谁身上那都是没法忍受的。这不,有位大将毫不犹豫,随后便径直率领着自己的部众,瞅准了一个时机,就对也先发起了袭击。得承认,这位大将着实骁勇善战,况且当时也先身旁的军队数量也不多,没多久,也先就被他给逼到角落里去了。

就在这一日,也先提出停战申请,其目的在于拖延些许时间,以等待援兵前来支援。然而,就在当天夜里,也先正召集会议商讨军情之际,先前那位大将所留下的几名心腹,竟突然对也先的营帐发动袭击,并且一举将也先击毙。

就这么一下子,瓦剌便分崩离析了。

需明确的是,仅仅在一年前,也先方才完成篡位之举,其大汗之位必然尚未稳固。底下的各个部族,对他也只是表面顺从,内心实则并不服气。当下,随着瓦剌部内部爆发内战,其余部族便顺势纷纷摆脱了瓦剌的掌控。于是,没过多久,草原上的各部族就又一次呈现分裂状态了。

在经历此次分裂后,草原各部落陷入混战状态,这一战便是二十多年之久。直至二十多年过去,差不多到朱祁镇之子在位的后期阶段,草原之上才又诞生了一位达延汗。达延汗乃黄金家族的后人,起初是被人当作傀儡拥立起来的,不过后来竟成功反制,除掉了身后弄权之臣。

在达延汗掌握大权后,历经二十余载,费了好大的劲儿才又一次将草原诸部统一起来。彼时,正值明武宗朱厚照当政时期。但随后,尽管达延汗达成了草原的再度统一,可草原高层之间的争斗却从未间断过。这般情形下,草原各部想要齐心合力去进攻明朝,自然是极为困难的了。

就这样,又过了大概七八十年左右,在这段时间里,草原诸部和明朝之间的冲突时断时续,却一直没什么大的突破。八十多年后,东北的努尔哈赤开始崭露头角。待努尔哈赤崛起之后,女真便一举拿下了草原诸部,成为了草原地区的新霸主。

接下来,便轮到清朝时期的故事了。

在瓦剌这边呢,后来也分裂成了诸多部族,由此衍生出好几条不同的发展脉络,这差不多算是瓦剌故事的后续篇章了。就拿其中的土尔扈特部来说吧,它后来一路往西迁移,最后在伏尔加河流域定居下来。不过到了清朝时期,该部又回归到了中原地区,也就是历史上广为人知的土尔扈特部东归事件。

再举个例子,瓦剌还有一个分支是准噶尔部,到了清朝初期,它建立起了准噶尔汗国。康熙亲政时期的噶尔丹,正是这个汗国的首领。在清朝的历史进程里,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持续不断地打击,准噶尔汗国最终被逐步解决掉了。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