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掼蛋,真是扯淡

真假话 2024-08-15 16:24:56

对于我这整日码字之人来说,何谓掼蛋,还真没仔细研究过,更别说去玩了。

近日某报连续三天刊发署名文章,对“掼蛋之风”进行批判,才上网搜了搜。

一搜才知道,掼蛋是一种扑克牌的打法,起源于江苏淮安一带,规则类似于斗地主、够级,四个人、两副牌,打的时候结对竞赛、输赢升级,已经成为时尚,风靡大江南北。

到底有多流行呢,据估算,全国掼蛋爱好者已超过1.4亿,占总人口的10%。

这不就是一种娱乐方式吗?和麻将、斗地主、钓鱼、喝酒、品茶、围棋、KTV、足疗,一个性质吗?

网络配图

只是,在某报眼里,打掼蛋是大错特错:助长消颓之风,躺平之风,滋生圈子文化。

乖乖,这帽子扣的......打了掼蛋,好像历史罪人一样。

分析这三篇文章,虽然未署名社论,也未加注本报评论员,但从文体、文风以及文章所放位置、频率等维度分析,这可是妥妥的官方声音。

起先还没啥,既然官方都放话了,那就是对的,大量自媒体也开始发文,掼蛋要被禁了,掼蛋要歇菜了,掼蛋是个坏蛋……

随着这梭子子弹放完,大伙儿才明白过来,纷纷为掼蛋叫屈鸣冤,不仅仅自媒体的作者,许多传统媒体也进行了反驳。

反驳的主线就是,上纲上线,管的太宽。

网络配图

掼蛋是娱乐方式,若是过度沉溺,自然就会出现负作用,但你不能一禁了之吧。就像菜刀是厨房用具,不能因为杀了人就统一判定为凶器;就想是钓鱼,可以出来散散心,但不能因为有利益交换也彻底否定吧。

当然,仔细分析这三篇文章,人家说的还是在理的,而且从更高维度进行解析,非我等屁民能够理解的。

解构下三篇文章的标题,《警惕掼蛋沉迷助长消颓之气》、《“全民掼蛋”的躺平之风该管管了》、《亟须破除掼蛋编结的“圈子文化”》,可以得出:人家这次下场痛批的,一是体制内干部;二是向谋取资源的企业家;三是忙里偷闲的年轻人。

前两类人自不必说,会打“马屁蛋”的人,获得了更多资源、资金、项目,而所有规则和制度都将被“掼蛋默契”替代;会打“关系蛋”的,有机会获得重视,从而延伸到干部提拔任用,结党营私渗透影响政治生态;会打“商务蛋”的人,容易打入干部生活圈,在牌局输赢间进行利益输送,私相授受完成价值交换。

网络配图

这矛头,针对的是沉迷掼蛋游戏,利用玩掼蛋拉帮结派投机钻营搞小圈子的党员干部和企业家。

这可是妥妥的向官场腐败宣战啊。

讲真,我等屁民,还真没资格当这个靶子。

不过,仔细想想,即便是清除官场腐败,也只能是禁止上班时间打掼蛋,其他的,还真没辙。就算彻底禁止了,保不齐还会有“咸蛋”“坏蛋”“捣蛋”等游戏出现。所以,还是从根本上使点儿劲吧。

只是顺带捎上了“放弃对自身作为人的主观能动性,否定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年轻人,让年轻人不满了。年轻人玩掼蛋,花的是自己的时间自己的钱,放松、娱乐,这本来就没有错。

就跟24小时泡KTV,点8个技师做16次足疗一样,我消费,我快乐,碍他人啥事?

作为公器的媒体,所涉及的领域只能是公域,介入私域空间,这也是三篇文章遭诟病的原因。

网络配图

讲真,作为知名媒体,难道不知道这个理?

未必。

看看人事消息,一位北大毕业的80后总编刚刚上任,从这位总编的履历不难发现,人家是北京日报社评论部主任出身。

新官上任当然要重视老本行,还是三把火。

与其说这个官方声音,不如说,这是个人主张。

为什么针对掼蛋,而不是网络举报等比较热、比较大、比较难解决的问题呢?

有篇文章说的好:和光同尘。

官场要明哲保身,就只批小不批大,只打死老虎,不拍活苍蝇。

这叫上路子。

痛批掼蛋的,上道了。

2 阅读:432
评论列表
  • 2024-08-16 23:03

    绝对好题目!

  • 2024-08-18 08:18

    顶多再玩一年。

  • 2024-08-21 16:58

    批评掼蛋,真是址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