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岛、济南都市圈获批的消息去年就已经传了出来,但始终没有官方层面上的佐证表态。
直到上个月山东省政府召开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省长周乃翔作政府工作报告,才正式官宣:
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和济南都市圈、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
这意味着:
第一,之前的传言的确是真。
第二,青岛、济南两个国家级都市圈在去年已经获批。
第三,山东也与广东一样,受到管理层青睐,同时获批两个国家级都市圈。放眼全国,也就广东、山东能享受到此荣耀。
第四,去年国家一口气批复了7个国家级都市圈,分别是沈阳都市圈、杭州都市圈、郑州都市圈、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济南都市圈、青岛都市圈。
资料来源:公开报道梳理
其中沈阳、杭州、郑州尚未公布具体文件,因此无法得知包含多少城市、面积多大。
尽管在批复之前杭州、郑州的都市圈规划均已发布,但显然最终批复版不可能遵照他们各自规划的原样批复,因为太大了。
郑州都市圈在批复之前,进行了两次扩容。
第一次扩容,将郑州、开封、新乡、焦作、许昌5市全部市域纳入,面积扩大至3.1万平方公里。
第二次扩容在今年,郑州都市圈由原来的“1+4”拓展为“1+8”,将洛阳、平顶山、漯河、济源纳入,面积已经达到了5.88万平方公里。
5.88万平方公里,如此大的面积,面积超过了河南省的三分之一。人口约占河南人口的一半。GDP将占整个河南省的一大半。
这哪是都市圈,俨然是一个城市群啊。所以,最终批复版肯定不会有这么大。
杭州也是如此。
浙江省之前发布的《杭州都市圈发展规划(2020-2035年)》,杭州都市圈涵盖,杭州市、湖州市、嘉兴市、绍兴市、衢州市和安徽省黄山市六市全域。
如果按照这个规划,杭州都市圈的面积将达到惊人的5.32万平方公里,这显然不太可能。
02 | 济南、青岛迎来大利好发改委有明确要求:
都市圈形成的重要特征是城市间有密切的人员往来和经济联系,基本范围是1小时通勤圈。从地方已印发的发展规划来看,都市圈范围大多是2万多平方公里。各地在确定都市圈范围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顺应产业升级、人口流动和空间演进趋势,做到集约高效发展,防止盲目扩张规模。
2万平方公里左右,应该就是划定的标准线了。都市圈大小必须要适当,大了就失去了意义。
武汉都市圈此前一直都是“1+8”的阵容,武汉、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天门、潜江。
但最终批复版,武汉都市圈收缩了一大半,变成了“1+3”的武鄂黄黄,也即武汉、鄂州、黄冈、黄石。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之后申报获批的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济南都市圈和青岛都市圈的面积都是在2万平方公里左右。
目前,济南都市圈具体的发展规划纲要文件,还没有看到,山东省只公布了《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纲要》。
按照《纲要》:
到2030年,青岛都市圈同城化关键领域不断突破,内生发展动力进一步提升,基本形成空间结构清晰、城市功能互补、要素流动有序、协同创新高效、产业分工协调、交通往来顺畅、公共服务均衡、环境和谐宜居的现代化都市圈。
这是青岛都市圈的远期规划。
这里就牵涉到都市圈的发展目的。
都市圈、城市群的本质,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其意图一方面壮大中心城市的能量场,另一方面,通过轨道上的都市圈、城市群,加快圈内、群内各种生产要素的快速流通,提升经济效益,助力圈内弱小城市的发展。
都市圈和城市圈是城市化2.0时代的载体,国家这些年之所以不断批复国家级城市群和国家级都市圈,就是要让每个圈的圈内城市之间的人、财、物等各项生产要素加快流通,产生更强大的经济效益。
而实现的基础便是交通,所以我们可以从已经批复的南京、福州、成都、重庆、西安等都市圈中找到相同的一句话,“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
所以说,一旦获批国家级都市圈,对圈内城市的交通利好,那是肯定的。
在《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纲要》中,就提到:
统筹布局以青岛为中心枢纽的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融合建设,并做好与城市轨道交通衔接协调,构建轨道交通一小时通勤圈。推进潍坊—烟台高铁、莱西—荣成高铁、天津—潍坊、潍坊—宿迁及青岛西至京沪辅助通道联络线等干线铁路项目规划建设……推动青岛城市轨道交通三期工程建设。
济南都市圈发展规划纲要文件虽然未公布,但在《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提到:
以济南1小时交通通勤圈为基础,建设济南都市圈,推动省会经济圈一体发展。率先推进济南、淄博、泰安同城化,构建以泰山为生态绿心、黄河为生态主轴的都市圈绿色发展内核,加快高端服务功能聚集。推动周边城市与济南全方位合作,形成都市圈外围联动圈层。统筹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完善便捷可达的快速交通网络。
所以说,一旦获批为国家级都市圈,交通利好是第一步。
而交通是经济运行的命脉,对于获批城市来说,没有比此更大的利好。
而交通利好,最大的享受者,必然是都市圈的核心城市。
中心城市能够更好地抽血周边城市。
在中心城市壮大到一定程度之后,中心城市再通过网状交通,赋能周边城市,通过产业协同、人力、物力、财力、科技等生产要素流通,实现效率最大化,助推圈内城市经济发展。
03 | 还有哪些城市能够获批从目前获批的城市来看,大多都是已经提前剧透的。
比如南京、福州、成都、西安都市圈都是在官方发布的《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明确提到的,文件提出要支持三个城市的都市圈编制实施发展规划,福州、成都和西安。
而长株潭、武汉都市圈的批复也同样是在中央发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中明确的。
重庆都市圈是在中央发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明确的。
青岛、济南都市圈的剧透,则是在2022年中央批复的《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
推动山东半岛城市群集约发展,打造黄河流域增长极。培育发展济南、青岛现代化都市圈,高质量建设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和青岛西海岸新区。
批复国家级都市圈的顺序,也基本遵循剧透文件的顺序进行。
到目前为止,该剧透的城市均已获批,未来还有谁能获批,只能从符合批准的门槛中找寻。
2022年9月份国家发改委发文明确强调:
都市圈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优势区域,需要充分考虑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依托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城市逐步培育。不能跨越发展阶段,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推动都市圈建设。
来源:国家发改委官方网站
这段话有两个明确指向:
第一,都市圈不能泛滥,不能超周期发展,一些弱省会与首府城市,就不要凑热闹了。如兰州、银川、西宁、贵阳、南宁、乌鲁木齐、呼和浩特等城市的都市圈,大概率就此搁浅。
第二,后续批复只会针对有强辐射带动能力的超大特大城市或者辐射能力强的大城市。
也即未来还能获批国家级都市圈的城市,主要集中在超大特大城市身上。当然还有一些实力超群的地级市,也有获批的机会。
到目前为止,我们的超大城市数量已经增加至10个,特大城市14个。
也就是说,目前符合条件的城市有25个。
25个城市中,广州、深圳、重庆、成都、武汉、杭州、东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阳、青岛、济南、长沙、郑州均已获批。其中深圳东莞、广州佛山是打包批复的。
还能有资格获批的城市只剩下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昆明、大连、苏州、石家庄、合肥。
未来几年,这些城市的都市圈,会相继批复。
当然,这些有资格获批都市圈的城市,其中有几组必定是打包批复。比如北京与天津,上海与苏州,都是分不开的。
除了以上城市外,还有一些处于核心城市周边的城市,也会有此机会,当然,这些城市都非核心,只是躺赚核心城市的利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