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访问团,国王携家族三百多名成员访问中国,在中国生活至今

孔甲丙今说史 2024-08-19 15:29:00

山东省德州市城区北部的北营村,有一座苏禄国东王墓,里面安葬着苏禄国的一位国王和他的王妃及两位王子,是中国境内仅有的两座外国君主陵墓之一(另一座是位于南京的渤泥国王墓),也是我国唯一的驻有外国王室后裔守陵村落的异邦王陵。

这座苏禄王墓,是为了纪念明代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巴哈刺而建的以王陵、享堂、御碑亭、牌坊、神道和清真寺、碑廊为主的陵园式古建筑群。王墓呈圆形,高4米,直径16米,墓前立永乐帝亲笔写的“苏禄国恭定王墓”7字墓碑。墓道南端立牌坊一座,上题“芳名远播”四字。

一、

苏禄国是古代菲律宾苏禄群岛上的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酋长国,政治体制为政教合一的苏丹制国家,掌握国家主要权力的是三家王侯,分别为东王、西王和峒王,以东王为尊。

苏禄人的先祖最早来自亚洲大陆的移民,早在唐宋时期,我国就与该地区民间往来密切。至少从元代起,苏禄国便开始对中原王朝进行朝贡,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朝贡体系。

朝贡体系曾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古代历史当中,其中以东亚朝贡体系最为典型。这种体系是以中原帝国为核心的一种等级制网状政治秩序体系,中原王朝以天朝自居,透过册封,结合儒家思想体系,层层往外推拓,成为东方世界通行的国际关系体制。

15 世纪前期,东亚朝贡体系达到了巅峰,向明朝朝贡的国家一度达到了 65个,出现了“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外交盛况。

明朝初年,中国与菲律宾两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趋于频繁,除民间贸易往来外,两国政府都曾互派使节进行友好访问,发展邦交。尤其是朱棣登基后,更加注重加强同邻国的联系,派郑和七下西洋宣扬国威。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苏禄国出于自身国家安全以及经济发展的需要,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 年),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叭答刺,带着西王、峒王及其眷属 340 多人访问中国。他坐船到达福建泉州后,改从陆路经应天府(今南京市)北上,于 8 月中旬到达北京。

明成祖朱棣得知巴都葛叭答刺一行在福建泉州登岸后,也下令沿途地方官员隆重接待,并派礼部尚书和应天府知府等在应天会同馆举行盛大宴会,为巴都葛叭答刺一行接风洗尘。三王到京后,朱棣又在奉天殿举行盛大的隆重会见仪式,赐给三王许多珍奇特产,旨在昭示天朝大国的富足强盛以及王朝政府的怀远怀柔意愿。

二、

在这次访问中,永乐帝巴都葛叭答刺为东王,麻哈利叱葛利麻丁为西王,叭都葛巴利卜为峒王。三王在北京逗留27天后,永乐十五年九月率众归国,朱棣派专使护送。当三王一行沿大运河南下,到达德州以北的安陵时,东王突患急症,在驿馆薨逝。讣告到京,朱棣深为哀悼,马上派礼部郎中陈世启,带祭文赶往德州,为东王举行隆重的葬礼”。

东王死后,在明政府为苏禄东王所写的祭文中,肯定了苏禄东王访华对两国友好关系所做的杰出贡献,赞誉东王“贤德芳名流播后世,与天地相悠久,虽死犹生”,对东王的逝世表达了“痛悼”之情。

随后,明成祖遣派使者谕王长子都马含曰:“尔以嫡长,为国人所属,宜即继承,用绥蕃服,今特封尔为苏禄东王,以继尔父之志。”劝谕都马含随西、峒王一起回国,并同意东王妃葛木宁、次子温哈刺、三子安都鲁及侍从共10人留居中国,居丧3年。

为了表达对苏禄国东王的哀思,第二年明政府在苏禄国东王的埋葬地大建陵区,墓前修造了祠庙,树立了高大的“御制苏禄国东王碑”,明成祖朱棣亲自为苏禄东王撰写了碑文。碑文赞誉苏禄东王“聪明特达,超出等伦”。说明苏禄东王访问中国的功绩是“光荣被其家国,庆泽流于后人,名声昭于史册,永世而不磨”。

明政府为苏禄国东王在德州北郊修建的陵墓,庄严肃穆,巍峨壮观。整个陵墓和明代礼制所规定的亲王陵墓的规格大致相同。

东王墓建成后,明政府又赐祭田238亩,永免地税钱粮,对守墓的东王子孙,每人每月由国家发给俸粮一石,另给布花钞贯等生活用品。大约在万历至天启年间,在东王墓西南立清真寺一座,于安、温二姓各选掌教一人,负责宗教事务,每逢回教大典,掌教长率领安温全体诵经祭墓,成为定例。

三、

清朝建立后,对东王墓的祭祀、修整及其后裔,也给予了足够重视。根据留居德州的东王八代孙安汝奇、温崇凯提出的“本国远隔重洋”,要求加入中国籍的请求,清政府同意他们以温、安二姓入籍德州,并发给永久执照。

从那以后 ,苏禄国东王的两支后裔,温、安两姓就以华籍苏禄人的身份在德州安家落户,与当地回、汉民族和睦相处,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到现在为止,东王子孙已传至21代,温姓13户共68人;安姓53户,216人。

令人惋惜的是,苏禄国本来是有可能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的。

明朝末年,西班牙殖民者于1602年、1627年、1628年三次攻打苏禄,并于1638年攻占了苏禄,苏禄人民经过八年抗战,终于在1646年将西班牙殖民者赶了出去。

为了避免被西班牙人吞并,清朝初年,苏禄苏丹麻喊味麻安柔律磷派唠独万喳为使,带着《苏禄国王乞隶版图表》及一包苏禄国的土壤来到北京,要求加入中国。遗憾的是,短视的清政府竟然以“该国远隔重洋”的理由,婉言谢绝,错过了一个将苏禄国纳入中国治下的良机。

1899年,美国迫使苏禄国签订了“巴特斯”协定,苏禄国被迫承认了美国对的宗主地位。1903年,美国在苏禄建立“摩洛省”,开始对苏禄实行军事统治。1915年,美国驻菲律宾摩洛省总督同苏禄素丹基朗二世签订协定,从那以后,苏禄成为菲律宾的一部分。

四、

如今,苏禄国东王的两支后裔大多都居住在德州市北营村。

据住在北营村的东王后人安里凡老人介绍,清朝末年后,东王后裔外迁的很多,尤其是历史上运河两次大的决口,许多人无以为生,被迫背井离乡。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外出谋生的也不断增加,现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有了东王的后裔。不过,每年祭典的时候,不少外地的东王后裔都会赶回来,拜祭祖先,那时候是北营村最热闹的时候。

安里凡老人的家,就在北营村东王墓的神道旁。和大多数人家一样,老人的家也是水泥抹墙的两层小楼,上下各六间房,非常宽敞。楼对面是一排牛棚,三头奶牛正安静地吃着干草。

现在北营村已经有700多口人,东王的后裔已繁衍到21代。原来的北营村人口组成比较纯粹,基本上都是东王后人及夏、马、陈三姓佣人的后裔,后来随着城市的扩建,北营现在已与德州市紧邻,土地全部被征走,村民都成了城市户口,可以享受德州市区居民的待遇。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许多外姓人,不少人想方设法迁进北营村,使北营村迅速扩张。

这些后迁进北营村的外姓人,因为没有分到土地,大都以养奶牛、卖牛羊肉和做其他生意为生。在他们的带动下,安里凡老人的家也养了3头奶牛,每天能产牛奶120多斤,大大提高了他们的收入。

安里凡的媳妇说,前几年生意很好做,订奶的人家固定的就有100多户,现在市面上高温杀菌的奶多起来,大家都觉得袋装的鲜奶安全卫生,对他们的市场冲击很大,生意不好做了。原来还想多养两头,现在这三头奶牛的产量都很难卖出去,如果情形再恶化下去,就只能想其他谋生的办法了。

在北营村,像安里凡这样的东王后裔的生活与普通的百姓人家并无二样。不过作为穆斯林,他们世代坚守着很严格的规矩。定期定时做礼拜,忌食猪、狗、驴、骡、马肉,死去的动物及一切动物的血都不吃,平常的肉食都要由清真寺内专门的人宰杀才可食用。清真寺里有请来的阿訇,谁家婚丧嫁娶,都要请阿訇来念经。

五、

虽然过去了几百年,但这些东王后裔与菲律宾的东王其他后裔至今还有来往。1995年,菲律宾苏禄国东王后裔苏丹王皇太子一行四人来到北营村,与村里温、安两姓的群众一起拜祭了他们共同的祖先,并吃了500多年来第一顿团圆饭。皇太子回国后,还寄来了菲律宾的苏禄国王室家谱,并邀请北营村的东王后裔去菲律宾观光。

近年来,不少菲律宾名人都曾来过德州,拜祭这座苏禄国东王墓。现在院中所立的“苏禄国东王纪念碑”,便是由菲律宾的苏禄国东王后裔和菲律宾实现黎刹信念协会、菲律宾国家历史协会联合捐资建立的。不少菲律宾的苏禄国东王后裔都表示,愿意与山东德州开始更广泛的合作。

如今的苏禄国东王墓,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国家文物局和省地市有关部门拨下专款,对已流散破损的翁仲、华表、石兽做了整形复原,14件石雕重新按序排列在墓道两侧。后来德州市政府又重建了东王祠庙,并在东王墓前重新复制了“故苏禄国恭定王墓”石刻墓碑,设置了石供桌、石香炉。

1997年,德州市政府又投资完成了王妃、王子墓扩建工程,修了仿古围墙,对墓园内的绿化也进行了修整。修整后的苏禄东王墓,成为以王墓、祠庙、御碑亭、牌坊、甬道和清真寺拜堂为主的一座古朴肃穆、松柏环绕、整洁美丽的陵园。

据苏禄王陵管理委员会介绍,苏禄国东王墓是存留在中国大地上的一座具有跨国意义的王陵,它揭开了苏禄与中国国际交往的新篇章,无论当时还是今天都留下了深远的影响。相信苏禄国东王墓也能为加深中菲传统友谊、加快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谱写出新的篇章。

参考资料:

《中国商报》:《苏禄国东王和他的中国后裔》

《山东档案》:《苏禄国东王墓:理葬在中国境内唯一的外国国王》

0 阅读: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