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美联储正式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50个基点,降至4.75%至5.00%之间的水平。这是自2020年以来美联储首次降息。
美联储此次降息的决定并非突如其来,而是基于当前经济形势下的必然选择。
一方面,美国经济在经历了长时间的高通胀后,今年开始出现放缓迹象,其中8月份美国CPI同比从2.9%下降至2.5%,通胀正在被抑制。
另一方面是美国劳动力市场遇冷,经济存在衰退风险。数据显示,美国8月非农就业人口增长远低于预期,失业率也有所上升。
此外,个人消费支出放缓,制造业活动连续多月处于萎缩区间,这些都成了促使美联储选择9月降息50BP的关键因素。
美联储降息开启降息周期之后,中国央行是否跟进降息便成了市场中热议的话题。
然而,今天早间9月LPR报价出炉,1年期和5年期LPR均保持不变,央行没做出任何调整!
消息出来后,市场虽有失落之声,但很多人也开始思考央行为何此次选择了“按兵不动”?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战略考量?
首先,我国的货币政策长期都是坚持自己的节奏。基本只是根据国内的经济指标来做判断,以我为主,很少会受到美联储加息或降息周期的影响。
比如美国从2022年3月份开启加息周期,至2023年7月最后一次加息以来,两年间加息幅度达525BP,但这期间我们并未采取任何加息措施。
央行甚至还选择在2022年5月开始降息,5年期LPR也从4.6%下调至现在的3.85%,存贷款利率均在持续下调。
今年累计降息已经达到35BP,其中上次降息还是在7月份,当前仍处于7月降息后的观察期,所以短时间内调降的迫切性不大。
其次,从咱们国内的市场情况来看,现在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虽然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整体保持稳定。而且居民和企业加杠杆意愿不强,降息带来的刺激作用可能有限。
因此,央行更加注重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希望通过优化信贷结构、降低融资成本等方式来支持经济发展。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此前的一句话,道出了进一步调整利率的难处。
邹司长称受银行存款向资管产品分流的速度、银行净息差收窄的幅度等因素影响,存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面临一定约束。
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今年二季度银行业净息差为1.54%,连续6个季度低于1.8%的警戒线。
所以现在银行净息差压力整体较大,如果选择继续降息,可能会使部分银行的营收恶化,从而出现金融风险。
尽管央行在美联储降息后选择了“按兵不动”,但市场普遍预期中国将采取进一步的货币政策调整措施。其中降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
因为降准是中央银行直接降低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增加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量。
降准相比降息更直接,且能迅速、广泛地提升市场流动性。
而且降准在增加银行流动性的同时,也有助于缓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同时,较低的融资成本也有助于激发个人消费潜力,释放消费潜力,从而拉动经济增长。
更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于降息和降准,其实呼声更高的是存量房贷利率调整!此次LPR按兵不动,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或许是为了给下调存量房贷利率提供空间。
周末我们可以期待一下!
——————
原创不易,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可以点赞、收藏、关注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