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方史料」日本人对晚清洋务运动的评价

赫歇尔 2023-11-11 09:51:26

译自参考资料

原典中国近代思想史 第2冊 (洋務運動と変法運動) 西順蔵編. 岩波書店

『洋務運動の研究-一九世紀後半の中国における工業化と外交の革新についての考察』鈴木智夫、汲古書院

千百年以来,中国在对外关系中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华夷秩序。因此,与欧洲的主权国家体系不同,中国并没有通过条约形成平等的国际关系。中国也没有正式平等地处理外交事务的政府机构,这些事务主要由理藩院管辖,被称为“夷务”。但由于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国被迫被纳入国际主权国家体系,设立了首相外交事务办公室(总理衙门)。此外,由于《天津条约》的规定,官方文件中不再允许使用“夷”字,“夷务”一词也改为“洋务”。

洋务运动的口号是“中体西用”。换句话说,它旨在利用西方技术文明,同时保持中国传统文化和制度为主体。“中体西用”一词与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文明开化的“和魂洋才”同义。

洋务运动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镇压太平天国,除了进口大量枪炮和购买军舰外,还在上海设立江南制造局等军工厂,研制国产自主的近代军备。此外,中国还新设立了电报局、造纸厂、钢铁厂、造船厂、陆海军学堂、西洋书翻译局等机构。

这些改革无论是速度还是规模都超过了日本明治维新。例如,甲午战争前,清朝1888年组建的北洋舰队是亚洲最大的舰队,无论规模还是质量都超过了日本海军。长崎事件(下图)和朝鲜甲申政变,日本在外交和军事上均被清朝“击败”。

然而,清国的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有着本质性的区别。明治维新拒绝封建主义,追求类似于西欧君主立宪制的政治制度,而洋务运动则力求维持清国鼎盛时期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政治制度。朝廷中,洋务派与守旧派冲突不断,科举改革悬而未决。1874年,李鸿章提议将科学、工程等实用科目纳入科举考试,以培养人才,但他在给部下刘秉璋的信中对此表示哀叹,称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而未能通过。

1880年代中期起,以恭亲王爱新觉罗·奕忻、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势力被保守派压倒,改革动力减弱。1884-1885年中法战争表明,清军的旧体制已经不合时宜,而自1894-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后,洋务运动已经过去30多年,战争的结果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今天我们评价中国洋务运动的失败,因为它试图通过只纳入西方技术方面来维护过时的政治和军事制度,而未能融入现代欧洲思想。然而,洋务运动留下的许多“遗产”可以传承给子孙后代,例如张之洞的汉阳钢铁厂、矿山和铁路的建设等等……

4 阅读:1435
评论列表
  • 2023-12-13 11:09

    只学一点技术皮毛却不开民智,这一点其实明治维新也就是比洋务运动强一点点

    法眼 回复:
    明治维新主要是搞思想现代化,即脱亚入欧
  • 2023-11-15 19:22

    说的简单一点就是,洋务运动不彻底

    tb81734718 回复:
    跟男足一样,是个笑话[得瑟]
    饮马 回复:
    学的是皮毛
  • 2024-09-07 18:21

    洋务运动其实没有失败,甲午战争清朝战败是败在统治者的昏聩无能和治兵无方上,洋务运动的功绩不能因此被抹杀。其实清末的情况是中国的文化和制度远远在西方列强各国之上,但是清朝的短板是科学技术十分落后,军事组织水平低,官兵普遍贪生怕死。战争中清军的陆军武器装备其实是超过日军很多的,之所以战败一溃千里是因为军队缺乏统一指挥,官兵缺乏血性,士气低落。一个典型例子是战斗中初期清军还能凭借先进武器对日军进行火力压制,但是一旦日兵冲至近距离上刺刀后,清军防线立刻崩溃。所以说清朝的洋务运动并没有失败,清朝失败是败在统治者的昏庸无能上,败在官员将相的骄奢淫逸贪生怕死上,败在全体国民的腐朽堕落上。

  • 2023-12-11 09:41

    说的评论呢?我怎么没看见

  • 2024-02-23 08:42

    乾隆皇帝的奇技淫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