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为什么不培植八旗,使武装力量掌控在自己手里?

长江有大中 2024-05-13 07:54:36

晚清之所以没有大力培植八旗,让武装力量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其实有多重原因。

当时的大清王朝,已然是风雨飘摇,内外交困,想要重现昔日荣光,已非易事。而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的同族祖宗金朝,在末年时期曾有过一次类似的尝试,那便是打造了一支名为忠孝军的武装力量。

提及金朝末年的忠孝军,我们不得不感叹其曾经的辉煌与最后的悲壮。在金哀宗即位之初,为了挽救危局,他毅然决然地废黜了权奸,着手整顿军队。而忠孝军,便是这次整军行动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据《金史》记载,金哀宗为了打造这支精锐之师,特意从各地选拔精兵,甚至不惜从蒙古统治区招募归正人。这些归正人,有的是回纥、乃满、羌、浑等民族,有的是中原地区因战乱而避罪来归的百姓。他们对蒙古有着深重的国仇家恨,因此战斗力极为强悍。金朝为了激励他们,不仅在生活上给予优待,还配备了精良的军械马匹,并进行了严格的训练。

忠孝军的统领完颜陈和尚,更是一位传奇人物。他出身于蒙古占领区,曾在蒙古军中服役,后寻机逃回金朝。他不仅对母亲极为孝顺,更是一位文武全才的将领。他统帅的忠孝军,军纪严明,勇猛善战,成为了金朝末期的一支重要力量。

然而,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不会因为个人的英勇而停下脚步。金朝在内外交困中,最终还是走向了灭亡。而忠孝军,也在战火中逐渐消散,成为了历史长河中的一抹悲壮色彩。

再回到晚清时期,虽然大清王朝也曾面临过类似的困境,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并没有像金朝那样打造出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这其中,既有经济上的原因,也有政治上的考量。但无论如何,历史总是充满了遗憾和教训。

对于很多穿越文写手而言,他们往往过于理想化地认为,只要穿越到过去,凭借现代人的智慧和知识,就能轻易地改变历史进程。然而,他们却忽略了历史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历史的发展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不是单凭一己之力就能轻易改变的。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历史中确实存在一些英雄人物和伟大事件。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为历史的进程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即便如此,我们也应该保持一种客观和理性的态度来看待历史,而不是过于理想化或过于悲观。

回顾金朝末年的忠孝军和完颜陈和尚的故事,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英雄辈出,更可以从中汲取到一些宝贵的启示和经验。比如,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往往与其军队的实力和领导者的智慧密不可分;再比如,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是决定其命运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对于我们现代人而言,我们应该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一种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来看待历史和现实。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但它所蕴含的智慧和价值却是永恒的。而现实虽然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但只要我们保持信心和勇气,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最后,我想说的是,无论是金朝末年的忠孝军还是晚清时期的八旗军队,他们都曾经是大清王朝的重要支柱和力量源泉。虽然他们最终都未能挽救大清王朝的覆灭命运,但他们的英勇事迹和传奇故事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我们应该铭记这些历史记忆,不断汲取其中的智慧和力量,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此外,对于晚清未能大力培植八旗的原因,我们还可以从更深层次的文化和社会背景来探讨。晚清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处于一种复杂的转型期,传统的封建制度已经逐渐瓦解,而新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尚未完全确立。在这种背景下,八旗军队作为清朝的支柱力量之一,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境。一方面,八旗军队的战斗力逐渐下降,已经无法适应新的战争形势和敌人的强大火力;另一方面,八旗军队的忠诚度也受到了严重的考验,一些将领和士兵开始出现了离心离德的倾向。这些因素都使得晚清政府难以像金朝那样打造出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晚清政府在军事建设方面的一些努力和尝试。比如,他们曾经尝试过引进西方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军事制度来改革军队;同时,他们也曾经扶持过一些新兴的军事势力来增强自己的实力。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尝试最终都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晚清未能大力培植八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这既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军事形势有关,也与晚清政府自身的决策和行动有关。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以一种客观和理性的态度来看待这段历史,从中汲取教训和经验,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总是充满了变数和不确定性。虽然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学习到很多东西,但并不能完全预测和掌控未来的走向。因此,我们需要保持一种开放和进取的心态来面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变化和发展,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未来。

忠孝军成军之际,蒙古对金朝的攻势已如狂风骤雨般猛烈。金国已如风中残烛,昔日的屏障西夏已被蒙古的铁蹄踏平,仅剩下的河南与陕西地区也暴露在蒙古军的刀锋之下。金军长达数十年的抵抗,却未能取得一场对蒙军的胜利,士气早已低落至极。

蒙古军为了征服金国,精心策划了双路进攻的战术。一路大军从北方渡过汹涌的黄河,直取金国的首都开封;另一路则从陕西进攻潼关,企图撕裂金国的防线,直捣其腹地。在这两路大军中,北路因需渡河而面临重重困难,因此蒙古军将主攻方向放在了潼关一路。而金国则利用内线作战的便利,调动兵力,以机动灵活的战术应对。其中,以骑兵为主的忠孝军成为了金国抵抗蒙古军的主力。

金正大四年(1227年),蒙古军终于消灭了西夏,随即将目光投向了陕西的金国控制区。蒙古大军势如破竹,接连攻下了平阳、临洮等地。到了五年,由蒙古开国名将赤老温率领的蒙古大军开始围攻庆阳。面对蒙古大军的围攻,金国调集了包括忠孝军在内的精锐部队前去解围。

在这场关键的战役中,完颜陈和尚表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决心。他在决战前便沐浴更衣,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死亡做准备。他率领的忠孝军更是士气高昂,人马都披着厚重的铠甲,手持战刀长矛,背负弓箭,如同猛虎下山般冲向蒙古军。在完颜陈和尚的指挥下,四百忠孝军竟然奇迹般地击溃了八千蒙古大军,使得蒙古军阵脚大乱,落荒而逃。这一战,金军取得了二十年来的首次大捷,金哀宗得知捷报后激动得泪流满面。

大昌原一战后,忠孝军和完颜陈和尚的名声大振。然而,这场胜利也给金国带来了负面影响。金朝上下因胜利而志得意满,对于即将到来的危机缺乏足够的警惕。正大七年(1230年),金朝和蒙古原本有望达成和议,但金陕西左副元帅牙吾塔因大昌原大捷而得意忘形,对蒙古使者出言不逊,激怒了蒙古大汗窝阔台,导致和议破裂。

和议破裂后,蒙古军立即发动了新一轮的攻势。正大七年八月,蒙军名将史天泽部进攻卫州,意图牵制金军并为突破潼关创造有利条件。卫州位于黄河北岸,是开封的北大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金军统帅完颜合达率领十万大军前往救援卫州。经过激战,金军终于打败了蒙军,解了卫州之围。史书记载,金哀宗得知捷报后亲自登上承天门犒劳三军,并授予将士们世袭的荣誉和丰厚的赏赐。

作为金军的前锋部队,完颜陈和尚的忠孝军也在这场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的勇猛善战为金军取得了胜利,暂时解除了金国北方的威胁。然而,胜利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太久。正大八年正月,蒙古军在陕西潼关方向上加紧了攻势。蒙古名将速不台率领大军攻破小关,劫掠卢氏和朱阳等地,严重威胁到了潼关的安危。

面对蒙古大军的进攻,潼关守军一面坚守阵地,一面向上级求援。这一次,援军是由完颜陈和尚率领的一千忠孝军为先锋,都尉夹谷泽率领一万人马为后续部队。两军在倒回谷中交锋,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完颜陈和尚面对号称四万人马的蒙古铁骑和征战亚欧的蒙古名将速不台,毫无惧色。他指挥忠孝军如同闪电般插入蒙古军队的纵深,利用骑射优势对蒙古军进行猛烈打击。忠孝军的人马都披着厚重的铠甲,有效抵御了蒙古军的箭矢。而蒙古军队则在忠孝军的箭雨下纷纷落马,阵脚大乱。

就在此时,后续的夹谷泽军队也赶到了战场。在完颜陈和尚和夹谷泽的内外夹击下,蒙军大败亏输,纷纷溃退。忠孝军一路追杀到倒回谷口才收兵回营。这一仗,蒙古军损失惨重,速不台也遭到了元朝皇帝窝阔台的严厉指责。

然而,尽管忠孝军在完颜陈和尚的率领下屡建奇功,但金国的灭亡已是大势所趋。随着蒙古军的不断进攻和金国内部的腐败衰落,忠孝军的辉煌也逐渐走到了尽头。尽管他们曾经在战场上创造过奇迹般的胜利,但最终还是无法挽回金国的命运。

蒙古军在多次进攻潼关无果的情况下,决定采取成吉思汗临终前的遗策——借道宋朝迂回潼关。按照这个作战部署,蒙军兵分三路向金国发起全面进攻。其中一路由窝阔台率领直接进攻开封;一路为左军从济南出发进军开封;而最重要的右路军则由拖雷率领三万骑兵执行成吉思汗的遗策借道宋朝迂回唐邓。

正大八年八月,拖雷军开始出动。他们巧妙地避开金国的防线借道宋朝向金国腹地发起攻击。金军虽然奋力抵抗但面对蒙古军的强大攻势和战略迂回战术逐渐陷入了被动局面。忠孝军虽然英勇善战但在整个战局中也难以扭转乾坤。

随着战争的持续金国的败局已定。忠孝军虽然曾在完颜陈和尚的率领下创造出辉煌的战绩但在大势所趋之下他们也无法改变金国的命运。最终金国在蒙古军的猛攻下走向了灭亡忠孝军的辉煌也随之落幕。

这场战争不仅见证了忠孝军的英勇与顽强也揭示了金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深刻问题。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不仅仅取决于军队的强弱更在于整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治理水平。只有内外兼修、综合发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拖雷军巧妙迂回至兴元、洋州之间,进而进军饶风关。金哀宗闻讯,决心与拖雷军决一死战,集结剩余的十五万大军于襄邓一线,其中骑兵两万,步兵十三万,阵容庞大。

然而,拖雷深知金军机动性不足之弊,便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他佯装北进开封,吸引金军北上。途中,拖雷派遣轻骑不断骚扰金军,使其疲惫不堪,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正大九年正月,金军冒雨冒雪进至三峰山,与拖雷大军展开决战。此时,金军饥寒交迫,军士们身披甲胄,在雪中僵硬站立,武器也冻得冰冷刺骨。与此同时,窝阔台率军渡过黄河,增援拖雷,形势对金军愈发不利。

拖雷见时机成熟,故意放开通往钧州的道路,暗中设下伏兵。金军果然中计,全军崩溃,声势浩大如山崩。在蒙军的夹击之下,金军全军覆没,金朝也在这场战役中走向了衰败。

此战充分证明,一个王朝的兴衰存亡,并非单凭一两个英雄人物或一支精锐之师便能扭转乾坤。当王朝腐败透顶时,任何外部的救助都不过是杯水车薪,难以挽救其灭亡的命运。

8 阅读:1079
评论列表
  • 2024-05-14 15:00

    试过,没成功。北洋六镇,第一镇,号称京旗常备军,大部分都是八旗子弟,唯一袁大头不能完全掌控的北洋新军

  • 2024-05-14 22:34

    主要是忌惮汉军旗,繁殖快战力强,饭量大,养不起,怕造反,还没有签条约来得安稳省事,吱一声说不定洋人会帮忙。[得瑟]

    柠檬很酸 回复:
    满族还是很清楚的,洋人只是割地,但我们汉族发展起来就是亡国了
  • 2024-08-01 19:54

    汉人都能造汉人的反,满人为啥不能造满人的反?

  • 2024-07-28 15:32

    八旗造反更控制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