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的故事从明朝中叶开始便在中国广为流传,成为民间百姓茶余饭后最为津津乐道的话题。这些故事被改编成了小说、评书、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一直到现代还不断有影视作品出现,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在杨家将的故事中,返辽保宋是最主要的话题,大量剧情围绕这个话题展开。作为杨家将的对手,辽国方面也出现了不少名将人才,双方你来我往的斗争非常精彩,成为吸引读者和观众的重要要素。韩延寿作为辽国方面屡次率军南下侵宋的大将,给杨家将造成了极大的阻碍,成为观众话题中不可缺少的人物。
韩延寿在杨家将的故事中是排名前列的反派,其战斗能力非常强悍,各种阴谋诡计频出,给宋朝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他作为六郎杨延昭的主要对手,两人在战场上多次交手,战场下屡次斗智,故事情节曲折精彩。按照原著故事的设定,韩延寿是辽国的文武双状元,是辽国排名第一的英雄。因此他得到辽国太后萧燕燕的赏识他,并且将公主许配给了他。韩延寿被封为扫南灭宋兵马大元帅,统领辽国数十万人马南侵宋朝。他武艺过人,作战勇猛无敌,手中一柄三股钢叉非常厉害,是宋朝面对的最为强劲的敌人之一。
从杨家将故事开场不久,韩延寿就成为杨家将必须面对的对手。韩延寿南侵时,宋太宗赵光义御驾亲征,却被围困在幽州,于是有了呼延赞请杨家父子救驾的故事。在救驾过程中,七郎杨延嗣杀四门,六郎杨延昭击败韩延寿,立下了赫赫战功。韩延寿和天庆王设下双龙会,意图诱杀赵光义。杨家将替赵光义赴宴,杀死天庆王,却也使得大郎、二郎、三郎壮烈牺牲。后来宋军兵败陈家谷,韩延寿设伏困住老令公杨业,逼得他撞李陵碑而亡。于是韩延寿与杨家将结下了血海深仇,在之后的故事中多次交手。
韩延寿可以说是杨延昭的一生子敌,两人多次交手,大战三天三夜不分胜负。后来韩延寿不慎落马,杨延昭也放他离去,于是韩延寿发誓再不南侵宋朝。可是不久之后韩延寿便出尔反尔,再次率兵南侵,于是杨延昭和韩延寿的战斗从武斗变成了斗法。先是杨延昭设牤牛阵阻挡辽兵,然后是韩延寿破牤牛阵设天门阵,接着又是穆桂英献出降龙木,上阵大破天门阵。最后韩延寿在兵败溃逃过程中被焦赞抓获,被杨宗保下令斩首示众。从原著来看,韩延寿的故事非常的精彩,是杨家将故事最精彩的部分,也是话题量最高的一段。
作为反派,韩延寿给杨家将设下了足够的阻力,也展现出了自己的武勇,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很多读者在看了杨家将的故事后,都会去找找历史上的原型人物。然而从史书来看,韩延寿的原型却与小说中的他相差巨大。韩延寿的原型是辽国宰相韩昌,因为他字延寿,所以故事中叫韩延寿。他出身于辽国贵族中赫赫有名的蓟州韩家,曾祖父韩知古为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八部的开国元勋。早年韩知古只是普通平民,由于辽太后述律平的哥哥欲稳劫掠蓟州,年仅六岁的韩知古被抓了俘虏,成为述律平家的奴隶。
后来述律平嫁给耶律阿保机,于是韩知古作为陪嫁到了迭剌部。阿保机发现了韩知古的才能,将他作为自己的参谋。在韩知古的辅佐下,阿保机顺利统一契丹八部,成为契丹可汗。因此他更受阿保机的器重,被命其总知汉儿司事,并负责诸国礼仪。因为韩知古是汉人,他以汉人礼仪糅杂契丹风俗创造了契丹的礼仪制度,因此被迁为中书令。中书令为一国之宰相,韩知古家族也就成为契丹的第一汉族贵族,地位仅次于皇族耶律氏、后族萧氏。此后韩家在契丹辽国掌权一百余年,成为赫赫有名的宰相家族。
韩延寿是韩家第四代的代表,是韩知古的曾孙,韩德让的侄子。韩延寿之所以被辽太后萧燕燕看重,并任命为辽国宰相,就是因为得到了韩德让的提拔。韩德让是辽国最有名的宰相,也是辽圣宗时代的权臣。他和萧燕燕是青梅竹马的儿女关系,后来萧燕燕被选入宫,两人郁郁分别。由于辽景宗耶律贤英年早逝,辽圣宗耶律隆绪即位时只有十二岁,无法处理国家政务,所以朝廷大权落到了临朝听制的太后萧燕燕手中。萧燕燕重用前男友韩德让,于是韩德让掌控辽国大权,成为辽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权臣。
韩德让去世后,辽圣宗耶律隆绪继续重用韩家,让韩延寿继承了韩德让的朝廷地位。韩延寿先后出任北枢密院副使、北院宣徽使,位列九卿,与北院大王耶律世良同掌北枢密院。后来韩延寿升任南面都部署,顺义军节度使,又改任武定军节度使,后移任辽兴军节度使、彰武军节度使、五州制置使。最后耶律隆绪给韩延寿授平、滦、营等州观察、处置、巡检、屯田、劝农等使,加封崇禄大夫、检校太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使持节平州诸军事、平州刺史、上柱国、漆水郡开国侯。于是韩延寿成为韩家继韩德让之后,又一个权倾朝野的宰相。
杨家将故事中的韩延寿是辽国南侵的大将,是萧燕燕南侵宋朝的第一人选,也是辽国主战派的代表。他野心勃勃,想要通过帮助辽国覆灭宋朝,以获取高官厚禄,成为辽朝的权臣。然而历史上的韩延寿与小说故事中完全不同,他不但不是辽国的主战派,而且是辽国主和派的核心人物。
因为韩家是汉人,所以在辽国的汉族事务都交给韩家处理。辽国多次南下劫掠,裹挟了几十上百万汉人北上,所以汉人在辽国占比数量极大。再加上辽国契丹族内部的崇汉派贵族,所以辽国汉人和汉化事务在朝廷中占比不小。所以辽国从耶律德光建国开始就存在一个问题,如何让契丹与汉族共存。
围绕这个问题,契丹族分成了两大派。其一是以辽太后述律平为代表的保守派,和以辽太宗耶律德光为代表的崇汉派。韩家虽然之前是述律平的奴隶,但因为是汉人身份,所以是崇汉派的代表。他们希望辽国效仿宋朝,推行汉化治国,将辽国打造成唐朝这样的天朝上国。所以在面对宋朝的问题上,他们不希望和宋朝发生激烈的战争,而是采取了和解结欢的方案。尤其是在澶渊之盟后,辽国军事上受阻,本身内部两派矛盾又被激化,所以崇汉派更希望安定宋辽边境,集中力量先处理与保守派的矛盾。
因此在韩延寿的伯父韩德让当政期间,辽国采取了“结欢宋朝”的外交方针,努力维护辽宋之间的“澶渊之盟”,促进辽宋之间亲和共处,为辽宋两国的和平与繁荣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韩德让去世后,耶律隆绪延续了这个政策,并且让韩延寿出任宰相。韩延寿掌权后,继续执行伯父的政策方针,在他执政的十几年间辽宋两国一直和睦相处,没有发生军事冲突。为了稳定宋辽两国的外交,韩延寿还做出了不少的让步,让辽国与宋朝的关系不断向好。得益于与宋朝的和平,以幽州为核心的辽国南院飞速发展,逐渐压过了保守派掌控的北院。
可以说以韩德让、韩延寿叔侄为代表的韩家掌控了辽国政权,才有了澶渊之盟后一百余年宋辽边境的和平与发展。韩延寿并不是小说中那个野心勃勃的辽国大将军,而是促进宋辽和平和辽国汉化的宰相。这两种不同的形象,在不同的载体上展现出来,给人以巨大的反差。很多痴迷于杨家将故事的观众,很难相信韩延寿是这样的人。但历史的事实就是如此,韩延寿的存在对宋朝是有益的,也对宋辽边境的百姓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而小说作者对韩延寿塑造,则是为了小说抗辽的主题服务的,所以不必沿用历史的原貌。
站在小说写作的背景年代,最早是明朝与蒙古在边境斗争最为激烈的时候,后来又是清朝入主中原,反清组织与清朝官府斗得不可开交。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社会上需要一种反对异族侵略的文学作品,用以唤醒麻木的老百姓,于是杨家将的故事就诞生了。为了符合这个主题,自然会将所有的辽国角色都赋予了异族侵略者的人设,而不会考虑历史上真实的辽国和辽国国内的政治情况。韩延寿从史书上的推进汉化和宋辽和解的宰相,成为小说上一心南侵的辽国大将,其巨大的角色反差也是当时社会现象的侧面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