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说

冯哥聊文化 2024-03-25 03:53:03

到腊八,便想起了腊八粥。记忆中,最好的腊八粥是奶奶做的:淘些许米,放在锅里煮,米熟后,将菠菜、粉丝、花生仁洗净放入,熬成糊状, 盛饭前放盐,即是奶奶的腊八粥。 奶奶说,腊八粥是明太祖朱元璋发明的,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经常给地主放牛。有一天,朱元璋贪玩,把牛丢失一头,地主非常生气,把他关进一间屋子里,一连几天不给饭吃。朱元璋饥饿难忍,在屋里四处寻找食物,结果发现一老鼠洞,洞前有几粒大豆,便用力去扒,扒开一看,洞里是老鼠的一个粮仓,不仅有大豆,还有米、花生仁、红枣等。他脱下上衣,把这些东西包好,等地主把他放出去后,便用这些东西煮了一锅粥,同几个要饭的伙伴们吃起来,味道很好,香甜可口。朱元璋当了皇帝后,龙肝凤胆吃腻了,又想起了这顿粥来,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杂粮混在一起的粥。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母亲不以为然,她说腊八粥不是这样的,是外爷发明的。每年到腊月初八,外爷把地里的红芋及菜园里的萝卜、白菜、腊菜等,归了仓。为了庆祝一年来的丰收,外爷便用大锅煮了顿菜饭,材料为菠菜、胡萝卜、玉米、花生仁等,有时候掺点大米,用荤汤炖。这在那个“红芋饭,红芋馍,离了红芋不能活”的年代里,吃起来特别香,外爷就叫它腊八粥。

后来,上了学,听老师讲,腊八是个节日,俗称“腊八节”。是古代人庆祝丰收、感谢先祖和神灵的一种祭祀仪式,有感恩祈福之意。因为这个仪式总在每年的最后一个月举行,故把这个月称“腊月”,把举行仪式的这一天称为“腊日”。逐渐形成一种民俗,人们便把举行仪式这天吃的饭叫“腊八粥”,借以庆祝丰收,从而约定成俗。

也有人说腊八节是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所为,释迦牟尼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释迦牟尼在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也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在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大诗人陆游有诗:“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

现在的腊八粥,内容更丰富,不但有菠菜、米、红枣、花生仁等,而且还有瘦肉、核桃仁、皮蛋、海参、莲子等,完全是一种喜庆、享受。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