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晚年坦言:此生最不后悔的是西安事变,最后悔杀了一个人

百态人间如流水 2024-11-24 02:18:42

用“将门虎子”来点评少帅张学良一点都不为过,这位曾经“东北王”张作霖的爱子,生来就注定是要成就一番大事业。

虽然张学良从小在父亲的影响下一生坦荡无畏,纵然是发动“西安事变”他也不曾有过丝毫犹豫,但是到了晚年之后,他却对一件事始终耿耿于怀,那就是当年后悔枪杀了杨宇霆。

张杨二人的经历注定两人矛盾重重

少帅张学良的经历想必大家都很熟悉,背靠老爹“东北王”张作霖,从小便是过着锦衣玉食般的生活。

而且张作霖那是出了名的豪爽,视钱财如粪土,对待手下官兵尚且一掷千金,又怎会苛待自己的亲生儿子。

不过相较于自己的“土匪”出身,张作霖对于自己没什么文化一直耿耿于怀,所以他非常分敬重读书人,而且对子女的教育也看的十分重要。

张学良从小便接受名师教导,不仅仅是中国教育,就连西洋教育也没有落下,这就导致张学良的眼界和格局远远高出张作霖,不过这也就导致了他日后和父亲身边“亲信兄弟”的种种理念不和。

相较于张学良,杨宇霆的出身就要“落魄”很多,他本是晚清年间的一位秀才,因生计而跑到日本军官学校读书,归来之后便遇到了张作霖。

张作霖一向敬重读书人,而杨宇霆又不仅仅只是一个文人,还是一个文武全才,这让张作霖如获至宝,直言自己找到了千里马。

而杨宇霆也的确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优秀军官,从他入驻奉系之后便立刻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无论是军事还是民生,都让他做的有声有色,张作霖甚至直言不讳称呼他为“赛诸葛”。

很快杨宇霆在奉系督军的威望直线上升,甚至直逼老帅张作霖,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奉系督军不仅是杨宇霆人生当中最辉煌的舞台,更是他一生心血所在,所以他对奉系军阀有着难以磨灭的感情,这也是成为他日后和张学良矛盾重重的重要原因。

理念不同导致二人决裂

杨宇霆算起来是张学良的叔叔辈,所以在张作霖在世的时候也是对张学良爱护有加。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就承认了张学良的能力,因为在他看来,张学良无论是才学还是威望,都远远达不到让自己臣服的资格,无非就是在出生的时候有个“好爹”,抛却了张作霖这层关系,他张学良什么也不是。

所以在张作霖死后张学良接手大帅之职,杨宇霆虽然表面对张学良唯命是从,实则打心眼里看不上这个乳臭未干的“生瓜蛋”。

而这种心理也渐渐从私底下的议论渐渐演变成公然挑衅,甚至还在作战会议上直言不讳喊张学良的小名“小六子”,这种倚老卖老的做派让张学良很是不满。

虽然张学良对杨宇霆的做法颇有微词,但是考虑到杨宇霆在当时的奉系军阀威望过人,而且他也曾是父亲的左膀右臂,在老帅生前立下过汗马功劳,所以张学良也是对此一再忍让。

但张学良的忍让在杨宇霆看来则是一种“无能”的表现,这就让他愈发觉得,自己可以对这个“大侄子”手拿把掐,之后更是百般刁难,屡次让张学良当众下不来台。

张学良也逐渐意识到杨宇霆越来越目中无人,于是便让自己的结发妻子去和杨宇霆的三姨太相结金兰,一来可以缓和两人之间的关系,二来也能借此敲打一下杨宇霆的做派。

谁知杨宇霆想也不想,直接就把张学良的妻子给轰了回来,给出的理由则是“结拜有违常论”,说白了他还是要以张学良的长辈自居。

要知道张学良虽然是子侄辈,但是人家可是东北军的首领,杨宇霆再有威望也只不过是人家手底下的将领。

而且张学良还是让自己的发妻和杨宇霆的三姨太结拜,已经是自降身份,可见杨宇霆此时对张学良完全是不放在眼里。

不过尽管如此,张学良还是选择忍气吞声,直到1928年东北时局迎来动荡:内有蒋介石蠢蠢欲动,外有日本人不断挑衅,这让张学良左右为难。

不过好在张学良的大局意识很超前,他知道军阀在未来注定是要穷途末路的,唯有“统一”才是上上之选,所以一番考虑之后,他决定接受蒋介石的“东北易帜”。

对于张学良的这个决定,杨宇霆是一百个不乐意,因为在他看来东北军都是他们跟随老帅一起打拼下来的,怎么也轮不到张学良来指手画脚。

于是杨宇霆每每与人交谈时,总会掺杂着对张学良的种种不满,而这样的流言蜚语在传到张学良耳朵里的时候,则变成了杨宇霆要图谋造反。

遵从天命,“六掷银元”枪杀杨宇霆

虽然杨宇霆等人对张学良“东北易帜”的决定心生不满,但是最终还是阻挡不住张学良的决心。

眼看自己辛苦一生的心血最终成为他人的嫁衣,杨宇霆心中充满了愤懑,他认为这一切都是张学良的错,由此两人之间的间隙越来越大,但饶是如此,张学良也依旧没有动杀心,直到杨宇霆越过了张学良的底线。

在一次杨宇霆为父亲办寿宴的时候,张学良携妻子欣然前往贺寿,然而到了现场之后才发现,满堂的宾客竟然对他这个少帅熟视无睹。

然而当杨宇霆来到之后,在座宾客竟然都起身相迎,仿佛杨宇霆才是大家的众望所归。

这一幕顿时让张学良气得七窍生烟,他直接便领着妻子离开了杨府,其实这一切都是杨宇霆的事先安排,目的就是要好好搓一搓张学良的威风,让他知道东北军可不是他一个人说得算的。

然而杨宇霆不知道的是,他此番举动可谓是触到了张学良的逆鳞,再加上之前传言杨宇霆要图谋造反,这不禁让张学良起了杀心。

然而枪杀杨宇霆这样一位既有威望又有能力的军官,张学良心里还是很舍不得的,一番权衡之下,他最终将此事交给老天爷来决定。

张学良拿出一枚大洋,正面是杀,反面则不杀,一连三次全都是正面朝上,但张学良还是有些犹豫,认为会不会是大洋在铸造时出现了问题。

于是决定调换一下顺序,反面杀,正面不杀,一连三次之后竟然又都是反面朝上,最后张学良决定遵从天意,除掉杨宇霆。

1929年1月10日,张学良以洽谈公务为由,将杨宇霆约到会议室商谈,杨宇霆此时还以为张学良回心转意了,兴冲冲的拿起资料,带着自己的心腹赶到会议厅。

然而在会议厅迎接他的不是张学良,而是冷冰冰枪口,最终杨宇霆和心腹常荫槐死在了乱枪之下。

枪杀杨宇霆,张学良心中有愧

杀害了杨宇霆之后,东北军便没有人再敢和张学良对着干,“东北易帜”也得以顺利进行。

只不过东北军易帜之后便不再听从张学良一人指挥,反而处处受到蒋介石的制约,以至于在抗日战争时期,让一心抗日的张学良根本无能为力。

在一次次劝谏蒋介石无果之后,张学良最终选择发动“西安事变”,直到1990年才重新被释放。

事后张学良谈起此次事变,他表示自己从未有过一丝后悔,然而当问及杨宇霆时,这位老人却久久不再言语。

正如胡适当年所说:如果杨宇霆不死,那么东北便不会这么快沦陷,甚至也不会丢失。

或许正是出于对东北和父亲张作霖的愧疚,让这位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帅,终其一生也没有再踏上东北这片土地。

信息来源:

史海钩沉:杨宇霆自恃功高目中无人 遭张学良诱杀——北京晚报

胡适. 胡适日记全编(六)-1934年. 安徽教育出版社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