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古籍中的神秘之人:我们对他一无所知,他却险些重写中国历史

审时度势历史说 2024-07-19 08:16:49

最近突然想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同时也让人细思极恐的问题,今天跟大伙儿深入探讨一番。

我国史书中其实藏着这么个神秘之人,诸多文献对其均有提及,但几乎都是一笔带过。古往今来,极少有学者刻意去调查此人的真实身份,一来他在史册中留下的痕迹确实不多,更重要的是,他在历史舞台上出现的方式十分特殊,直接站在了人们惯性思维之外的盲区中。

殊不知就是这个看起来无足轻重甚至是不值一提的路人甲,却本该彻底改写整部中国古代史。倘若他完成了历史分配给他的使命,恐怕如今的中国将完全是另一副模样。

当然,笔者写在下面的这些文字,您也可以当成是“过度解读”,只图一乐。

前228年,秦将王翦率军攻破赵国都城邯郸,随后便挥师北上,直逼燕国南疆。燕太子丹急得上火,赶忙四处求教应对之策。

他所找的第一位智囊名叫鞠武,此君在燕国久负盛名,是人尽皆知的智者。本以为鞠武能有什么高论,怎料听完他一席话,太子丹反倒更加绝望。

鞠武很现实:绝对的实力差距面前,任何花招都毫无意义。他还提到了此前参与嫪毐政变,失败后逃往燕国的秦国将领樊於期,劝太子丹赶紧与之划清界限,省得激怒秦国,只会加速灭亡。

虽然鞠武处处表现得很不愿配合,但也卖了个面子,指了条路,把一个名叫田光的人引荐给了太子丹。

这田光可是个猛人:据文献描述,此人以勇武著称,武力值惊人,同时又学识渊博,可谓智勇双全。那个年代,人们将这种人尊称为“豪侠”、“节侠”,即便在星光璀璨、各种大佬满街跑的先秦时代,这种存在也是凤毛麟角。

把这么个人推到前台,鞠武的潜台词其实已经很明显了:正面打跑秦军,想都别想,当下唯一的出路就是搞“盘外招”,安排个刺客去把秦王做掉。正所谓“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制造问题的人”。

田光足够聪明,一下就参透了这层意思,国家有难义不容辞,可遗憾的是,彼时的田光英雄垂暮,连刀都提不动了,而他给太子丹推荐了一个人,就这样,“大名鼎鼎”的荆轲被推到了历史舞台的中央。

殊不知,这是一个极为致命的错误。

之所以要给“大名鼎鼎”加引号,这个问题其实有些复杂。字面上看,毋庸置疑,荆轲确实在我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视死如归的侠义精神至今仍备受称道,但事实上,盛名之下难副其实。

我们注意看太子丹初次会面荆轲并将想法透露给对方时,后者的反应:“久之,荆轲曰……”寥寥几字,完全还原了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活动。

一开始,荆轲可能非常困惑:强大的赵国尚不能阻止秦军步伐,我一人又能做什么?旋即便想明白了:主上这是想要我去一换一啊!

无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被派去刺杀他国领导人都是九死一生的苦差事,点头答应的同时就该给自己安排后事了。面对死亡,荆轲的迟疑是非常正常的反应,而身为“侠义之士”的尊严又让他不忍启齿拒绝。

另一方面,出于理性,荆轲深知自己根本没能力完成任务。

彼时的荆轲算得上是燕国内的“顶流”,坊间都知道有这么号人,善交朋友还讲义气,风流倜傥不拘小节。

荆轲特喜欢约志同道合的老哥喝酒作乐,每每喝得尽兴就当街耍酒疯。在众多朋友里,他与一名“狗屠”(字面意思是“宰狗的”,指从事低贱职业的人)和一个名为高渐离的乐师关系尤其好,路人经常看到“铁三角”身上酒气熏天,抱在一起大笑,笑完又大哭,非常奇葩。

然而荆轲为人并不轻浮放纵,反倒以“稳重”著称,不过这所谓的“稳重”含义非常复杂。

《史记·刺客列传》中讲了这么个故事:彼时,榆次城(今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有位剑客成名已久,传闻勇武惊人,实属那个年代“剑神”级别的人物。荆轲听闻此人后,当即动身前去与之切磋武艺。殊不知,对方正是有着“战国第一剑客”之称的盖聂。

这场决斗十分儿戏,两人甚至连剑都没拔——盖聂压根就没把来者当回事儿,只是狠瞪了一眼,荆轲就意识到自己不是对手,一声不吭地溜了。后来有人询问战况如何,盖聂也是轻描淡写地说:“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这种状况还发生过不止一次,由此足见荆轲的武艺远算不了“顶级”,甚至可能只是中流水平。倘若真正稳重,就不会头脑一热便找人去单挑;而所谓的“稳重”,其实是实力不济下的一种无奈。怎奈好友们要命的“商业互吹”,硬是将荆轲吹成了一名“顶级剑客”。

当然,笔者并非有意贬低。

身为“侠士”的荆轲在面对太子丹的请求时,理性与责任心与“侠义精神”在内心激烈碰撞,因此才表现得非常纠结。不过,荆轲也想了个折中办法:既然我不行,我就找个能行的充当副手,替我刺秦王那一剑!

随后的过程大伙儿就很熟悉了:经过充分准备,荆轲踏上了刺秦之路。然而文献中三两句描述乍看平平无常,实则耐人寻味。

太子丹想要荆轲速战速决,而荆轲却始终在等一个人。

这个人无疑非常重要,《战国策》有记载:被催紧了,荆轲还一度发了脾气,直接挑明道:“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就是说“我之所以还不走,是在等一个人一起去”。

《史记·刺客列传》也有所提及:“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同时还讲出了最终结果:“其人居远未来,而为治行。”

荆轲在等的人,最终也没有出现。

那么,这位在他眼里足以胜任“杀死秦王”人物的刺客到底是谁呢?

人们首先会想到盖聂。

《东周列国志》曰:“(荆轲)惟心服榆次人盖聂,自以为不及,与之深结为友。”就是在说与盖聂决斗过后,两人化敌为友,成为至交。按照先秦侠士的原则,这类舍生取义的请求,盖聂不会拒绝。

客观而言,盖聂的确是理想人选,但请注意,《东周列国志》本质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参考价值有限;反倒有野史提到:荆轲确实曾找过盖聂帮忙,只是盖聂连请求是什么都没听便拒绝了。后来得知荆轲身死秦国,他才有些后悔自己一时心胸狭隘,惋惜不已。

与之类似的还有一位名叫鲁勾践的大侠。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荆轲游历至邯郸时曾与之博弈,过程中发生争执,鲁勾践大怒,当场将荆轲骂了个狗血喷头。所谓“大丈夫能伸能屈”,荆轲并没有还嘴,而是默不作声地溜了。事后二人再也没见过面,直到荆轲的死讯传来时,鲁勾践才一改对他的看法,肃然起敬。

笔者认为,荆轲显然不会求助盖聂、鲁勾践这类成名已久的侠士,其中逻辑很简单:这是一次刺杀行动,在匕首亮出来之前,必须要把戏做得滴水不漏;倘若让秦王或身边之人认出刺客身份,岂不不打自招?

有观点认为,荆轲的“王牌”是那位没有留下名字的“狗屠”。

顾名思义,从事“屠户”这类行业的不但力气大,胆子也大,一旦冲撞起来,三五个人怕都一时难以拦住。当荆轲提出请求时,这位“狗屠”脑袋一热,当即答应为铁哥们儿两肋插刀。

但遗憾的是,这“狗屠”毕竟只是个市井之人,豪言壮语过后,他还是被死亡的恐惧压倒,干脆提前一步开溜了。

其实这也算不上“背信弃义”:由燕太子丹亲自指定的副手,堂堂燕国勇士、名将之后,传说中杀人不眨眼的狠角色,在秦国大殿门外当场吓尿,更何况是一无名无姓的平民?

另外还有其他一些比较靠谱的猜测。

荆轲朋友满天下,其中不乏侠义之士,想在其中找一位符合要求的死士并非难事,他最终挑了一位楚国朋友。哪知朋友在北上途中遭遇淮河汛期,被激流拦住去路,最终没能赴约。

倘若当真如此,后来的一切实在不敢令人多想。

历史上,荆轲距离成功刺死秦王距离其实并不远。假如他等到了那位神秘的朋友,成功杀掉了秦王,后来的“始皇帝”便也不复存在了——不是每一位君主都心怀天下,这样一来,古代中国还会形成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吗?

抑或是其他诸侯国统一了天下,会不会将古代中国带上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形成全然不同的华夏文化?

历史没有假如,但这些问题实在令人着迷;此外,笔者坚信历史总会做出做合理的选择。

0 阅读:504
评论列表
  • 2024-07-25 03:32

    闲来无事扯扯蛋就是你这类型的,常被扯

  • 2024-07-26 03:07

    荆轲不想去。等一个人是美丽的谎言。荆轲刺秦王。不是荆轲无能。是低估秦王。历代秦王是格斗厉害。武艺高强之主。才有秦国武士不准上殿之条例。荆轲故此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