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东大妈仿大师绘画,卖200元爆红网络,专家:侮辱艺术

听me言 2024-12-12 17:25:41

2016年的某一天,网络突然被一组看似大师级的画作刷屏。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些画作并非出自名家之手,而是由一位文化水平仅小学二年级的大妈王珍凤创作的,作品售价仅为200元。

消息一出,立即引发了热议,而热议的重点,就在于王珍凤的画作,酷似我国著名画家周春芽起价500万的“桃花”系列作品。

这就好比“盗版”和“正版”的“较量”。

对此,有专家愤怒地抨击:这简直是对艺术的亵渎。

那么,200元和500万的差别,谁能说得清楚呢?

从免费培训到艺术创作的启航

在这故事的开端,王珍凤的生活与艺术本无交集。

她是个典型的农村妇女,每日忙碌于田间地头,照顾家人,生活简单而安静。

直到有一天,村里开办了一场免费的艺术培训班——这成为了她人生的转折点。

当时的她不过是想学点手艺打发时间,从未想过未来的某天,自己也会被冠以“艺术家”的名号。

第一次拿起画笔时,王珍凤手中的线条生涩、拙劣,甚至有些可笑。

然而,她却被这些简单的涂抹吸引住了。

对她而言,画画仿佛打开了另一个世界,一片属于她的宁静天地——在那些五彩斑斓的色彩中,她可以忘记生活的琐碎、忘记身体的病痛。

那段时间,她如饥似渴地学习,从最基本的色彩搭配到构图技巧,尽管她的文化水平有限,但对艺术的热情从未因此减弱。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画技也渐渐有了起色。

在导师的引导下,她开始临摹一些大师的作品,而其中一位对她影响最深的便是著名艺术家周春芽。

她被周春芽的桃花系列画作深深吸引——那些浓烈的色彩、奔放的笔触,让她仿佛看到了另一个自我。

于是,她决定以模仿周春芽的作品作为自己的创作起点。

起初,她的画作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毕竟,谁会想到一个农村妇女能够创作出与大师相媲美的作品呢?

然而,随着她不断精进技艺,渐渐地,她的画作开始在朋友圈内流传开来。

这不仅仅是因为她模仿的技巧愈加娴熟,更因为她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将周春芽的画作重新诠释,赋予了作品一种朴素的乡土气息,这种结合令她的作品散发出与众不同的魅力。

爆红网络的“桃花事件”

为了陶冶情操,增进自己的画画技术,王珍凤模仿大师作品本无可厚非,很多学艺术的,都是先从模仿做起的。

但是在2016年的春天,“模仿”似乎悄悄变了“味道”。

王珍凤的女儿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将母亲的画作上传到了网络上,并以200元的价格成功售出。

那幅模仿周春芽桃花的画作,意外地在社交媒体上走红。

人们无法相信,一个小学二年级文化水平的农妇,竟然能画出与名家相仿的作品。

而200元的低价,更是让那些热爱艺术却无力承担高价收藏的人们趋之若鹜。

短短几天内,王珍凤的“桃花”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一部分人对她的才华惊叹不已,纷纷赞扬这是一位被埋没的艺术天才,而另一些人则对她的模仿行为嗤之以鼻,认为她不过是剽窃名家的风格,甚至有人直言,这样的行为是对艺术的侮辱。

“200块钱买到一幅‘大师’作品,这简直太划算了!”

这样的声音在普通大众中不绝于耳。

对于许多人来说,艺术一直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而王珍凤的作品让他们第一次感受到了“拥有艺术”的可能性。

买不起周春芽的真迹,买一幅几乎相同的“复制品”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然而,艺术界却并不买账。

那些严肃的艺术评论家、画家们站出来发声,批评这种商业化的行为正在扼杀真正的艺术创造力。

他们认为,王珍凤的模仿行为不过是对周春芽作品的抄袭,更是对整个艺术界的亵渎。

为什么艺术界不认同王珍凤的做法呢?

知名的四川艺术批评家曾陈默对此事表达了强烈的看法。他指出,像周春芽这样的艺术家,花费了几十年的时间,不断通过学习、思考和创作,形成了完整的创作体系。

周春芽的作品,例如“桃花系列”,是他长时间艺术沉淀和对社会文化深入思考的结果。陈默强调,艺术家的作品不能仅仅通过表面的画面来衡量,艺术家的经历、思想深度和创作脉络才是决定其作品价值的核心因素。

他的言外之意很明确:那些对艺术规律缺乏深刻理解的人,简单地拿王珍凤的作品和成熟艺术家进行比较,是一种不成熟的行为。

陈默的观点得到了艺术界其他人士的支持。

虽然王珍凤的作品确实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但从整体来看,一个月的时间是不可能培养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

绘画作为一门精深的艺术,不是一朝一夕便能有所成就的。

因此,很多艺术界的老师都怀疑,王珍凤的所谓成名背后可能存在炒作成分,通过这种对比来制造话题,从而吸引公众的关注。

从这些看法中我们不难看出,艺术界的抨击主要源于他们对艺术本质的保护和对炒作行为的抵制。

他们不愿看到艺术被商业化或被快速消费,认为这会损害真正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和艺术家。

在这场争议中,王珍凤站在了风口浪尖。

她并未料到自己的作品会引发如此大的反响,更没想到,自己的“成功”竟然会招来这么多的批评声。

王珍凤曾在采访中表示,自己画的第一幅画确实是200块钱,但是不是桃花,而是水桶画。

在舆论发酵之前,她也不知道谁是周春芽,她只是在学了一个月的时间,便会基本的绘画,平时作画时,也是凭借靠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她不懂什么艺术技巧,只是画。

她从未想过成为“艺术家”,也未曾奢望通过画作赚大钱,所以当有人买她的话,的时候,她还很震惊。

当时,南京有一个专业画家徐东平,他买了王珍凤好几幅画, 之所以买王珍凤的话,是因为他觉得“画得很原生态、不造作,作为一名初学者画得很不错了”,并且他认为,王珍风可能有天资,她将来还会画出更多好画。

而经过这场舆论风波之后,王珍风表示:“要我画的人太多了。以后要不要当一个画家?走着看。”

说明在艺术的这条道书上,王珍风并没有放弃的打算。

不仅如此,王振峰王珍凤的绘画生涯又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

她的作品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不仅限于网络世界,还蔓延到了现实中。随着她的“名气”逐渐扩展,甚至有画廊主动联系她,提出为她举办个人画展的想法。

这在之前的她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她,一个小学二年级文化程度的农村妇女,居然真的能拥有自己的画展!

这一切的发生,仿佛在宣告着她身份的转变:从一个普通的农妇,到网络红人,再到如今即将登上画展的“艺术家”。然而,这样的成功并未让她迷失自己。

在面对媒体的采访时,她始终保持着一贯的谦逊和质朴。她坦言,自己从未想过靠画画出名,更没有想过成为艺术圈的一员。

对她来说,画画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是她表达内心世界的方式。

在她的眼中,艺术并不高不可攀,它应该是每个人都能触及的,哪怕她的作品只是简单的模仿,也是她对艺术的理解与热爱。

或许正是这种朴实无华的态度,让更多人开始重新审视她的作品。

对于王珍凤而言,画展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她的艺术生涯走到了巅峰,她依然在不断探索和学习,试图在模仿与创新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总结

王珍凤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普通农妇逆袭成“艺术家”的传奇,更是一场关于艺术价值的广泛讨论。

她的成功让人们重新思考,艺术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它是否应该只属于少数“精英”,还是应该被大众所拥有?

王珍凤通过她的画作,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回答了这个问题。

她让我们看到,艺术不仅仅是技法与创意的结合,它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一种与世界沟通的语言。

艺术界对她的批评虽然激烈,但她的故事却引发了关于原创与模仿、商业化与艺术本质的深层次思考。她让我们明白,艺术的边界从未如此明确,也从未如此模糊。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也许正如王珍凤那样,回归到最本质的情感表达,才是艺术真正的价值所在。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参考资料:

1.《草根农妇画家PK艺术家周春芽:200元和500万的区别,你看得出来吗?》中国之声

2.《农妇PK周春芽?原来是幕后“高手”一手策划》红星新闻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