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爱孩子的6个隐藏阶段,能意识到这些问题,那孩子一定很幸运

兰妈谈育儿 2025-01-07 21:04:21

文/兰妈谈育儿

教育家蔡元培曾说:

“爱孩子就是一股伟大的力量,无爱就没有教育,真正的爱也应该是能打动心灵深处,具有感染力的情感抒发”

可现实生活中,太多父母对爱孩子的认知都比较局限,总觉得让孩子现在衣食无忧、在学习上多多培养,就是现在和未来对爱孩子的最好证明

事实上,爱孩子真正的价值,就在于孩子是否有一颗强大而充盈的内心

如果孩子成绩很好、吃穿也是人群中的佼佼者,但是他就是不快乐,那这样的孩子或许终其一生都是遗憾的,也或是还需要用一生去治愈不幸的童年…

那到底什么才是真正地爱孩子呢?兰妈结合身边例子总结了以下6个成长阶段

01

陪伴:

哪怕工作再忙,也要抽时间陪陪孩子

家庭是孩子成长中所面对的第一个环境,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潜移默化影响

记得有个孩子曾说:“我希望自己能成为爸爸妈妈手中的那部手机”

我很诧异,问他为什么

男孩接着说:“如果我真成了手机,那就真正成为爸爸妈妈的手心宝了,他们一时间就会把我捧在手心,一会儿看不到我也会急得四处寻找”

听听,这是一句多么心酸的渴望呀

还认识一位白手起家并创建公司的爸爸,他虽然和妻子因为感情不合离了婚,可他的一双儿女都成长得特别优秀

大儿子从小到大都是成绩优异的学霸,还被保送到当地的重点高中不说,小小年纪还经常跟着爸爸一起出去干活

小女儿成绩也不差,每天回家后的第一件事不是写作业、就是自己找卷子做,爸爸让她多休息不必那么辛苦,她却告诉爸爸说:“不行,你和哥哥都那么优秀,我可不能给你们拖后腿”

而每次一说起这对儿女的优秀,爸爸谈起他自己的育儿经时,给出的答案就是:不管工作有多忙,从来不会缺席对孩子的陪伴

两个孩子对爸爸的评价更是:“爸爸陪我们长大,我们陪他变老”

特别是刚离婚那段时间,两个孩子经常因为没有人接送被同学嘲笑没有爸爸妈妈

爸爸意识到问题后,特意放下手上的重要工作专心陪伴两个孩子,直到在高质量陪伴下彻底恢复自信和乐观

这就是高质量陪伴的意义,家长能做到正确陪伴的,那教育也就成功了一半

如果你的孩子胆小自卑、还总是敏感地内心戏太多,那记得再忙也要抽空多陪陪孩子,陪孩子一起享受成长中的温馨和愉快时光,最后在成为抵御风雨铠甲中彻底获得孩子的信任

02

需求:

别灌输贫穷感,小愿望可以适当满足

孩子未来能不能在社会上立足?这是要取决于小时候有没有被保护过、撑腰过

如果孩子在家里想要什么、父母想都没想地拒绝,为了断掉孩子的需求贪念,甚至还总是一个劲儿地哭穷,让孩子产生内疚,直到再也不提要求,那这个孩子长大后大概率也是想而不得,对某个东西再怎么想、再怎么需求,也不敢表现出来…

一个朋友讲了一段她自己的成长经历:

小时候看到别人拿钱去买零食,回到家就缠着妈妈要零花钱

而妈妈每次说过最多的话就是:“我们家里就你爸爸一个人挣钱,他一个人起早贪黑每个月就挣那么点钱,我们要节约些,还要懂事些,不要天天就想着和别人攀比”

也就是那一次之后,就再也不敢回家跟妈妈提任何要求了

每次跟她一起出门,哪怕渴得说不出来话、饿得走不动路了,也一直低着头盯着地面看,一直试图用这个方法来掩饰自己的内心渴望

等到真正长大拥有财富自由后,本以为就此摆脱了贫穷,想要什么都买得起,也可以直接买回家

可童年时期留下的阴影始终挥之不去,每次带着钱去商场消费都感到万分焦虑,买东西的时候总喜欢斤斤计较、讨价还价,仿佛多花一分钱就会内心不安、充满愧疚

等到多年之后,当女儿说出那段童年阴影,妈妈还满脸委屈地解释说:“我那不是怕你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会被惯坏了嘛”

这就是很多父母都会陷入的误区:满足孩子=惯坏孩子

事实上,过度哭穷的贫穷感灌输,只会让孩子产生严重的心理匮乏,将来也会被匮乏感所捆绑,不敢有欲望、更愧于过上好日子

想要让孩子真正感受到爱,拥有一段充实而快乐的童年经历,那有底线地满足孩子一些小要求,反而让孩子更有底气地充盈成长

03

成绩:

不用与人比较,孩子不完美也没关系

分数从来都不是衡量孩子学习成绩好坏的唯一标准,努力没有难易之辩、没什么好比较的,梦想也从来没有高低之分

这就像我们不要拿文化生和体育生做比较一样

体育生见过凌晨5:00的田径场,每天训练到多睡十几分钟都是奢望,文化生也见过时刻冰冷的教室,每天做练习题到头皮发麻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都有努力、也都在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没有谁比谁轻松、也没有谁比谁优越,他们都需要披荆斩刺、勇往直前,唯一不同的就是目标和方向不同

所以,孩子与孩子之间,真的没什么好比较的

认识一个妈妈,她养育的三个孩子,个个都是学校优秀的尖子生,生活上独立,学习上也从来没让家里大人操心过什么

对此,很多人都说:“这就是父母的基因好”,生出的孩子也自然就优秀了

可事实上,所谓的优秀生,也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天之骄子

听妈妈说,小时候她的大儿子和小儿子,一个脾气倔强、另一个顽劣不服管教,也就是二女儿性格随和还能让人有点盼头

本以为这就是每个孩子的结局,也是性格也决定一个孩子的未来

可后来得知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后,她更加注重孩子的个性成长,不会拿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也从来不说“你要像哥哥/妹妹学习”之类的话

面对大儿子的脾气倔犟,她会说:“你的想法很独特,只要你决定好了,那就试试吧”

面对小儿子的不服管教,她会说:“那你想要干什么,需要我做些什么呢”

在各自的优缺点发挥下,大儿子也渐渐富有正义感,小儿子更是艺术气质明显…

这就是所谓的“接受”,允许每一个孩子按照自己的成长节奏去长大,便是真正爱孩子里的第三个阶段

而在尊重孩子人格发展的情况下,每个孩子也能找到自己的赛道,然后比拼出属于自己的独一份精彩

04

情绪:

允许孩子生气,不可爱时恰好最需被爱

能允许孩子发脾气,才是一个合格家长的最基础表现

而原因则在于以下几方面:

1、发脾气是正常的情绪表达,不要想着强行去阻止

2、如果孩子连发脾气的勇气都没有,那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3、孩子敢发脾气,也说明他知道自己是被面前的人爱着,所以才会放肆

4、如果孩子只会把情绪都放在心里,时间久了会憋出问题,也不会懂得遇到问题时如何保护自己

有个女孩,她在《我的家人》这篇作文中是这样描述她的妈妈:

我的妈妈,每一次发起脾气,脸黑得就跟锅底一样,手上也跟雷电一样暴躁地摔东西,可如果我不开心了生气,或者扔东西发泄情绪,她就把我臭骂一顿,还指责我不该这样,同样都是有情绪,为什么我不可以发脾气,而她却可以呢,难道就因为她是大人吗”

是呀,生活中很多孩子发脾气的时候,父母们第一反应就是制止

他们会觉得“孩子发脾气就是不对的,也不是一个优秀生该有的心态”

可事实上,坏情绪从来都不会因为阻止而消失,只会埋在内心深处被按压着没办法释放,直到成为横在心头过不去的坎儿

还有位爸爸分享说,他儿子读一年的时候动不动就乱发脾气,他越越阻止、孩子就越反抗得厉害

有一次,还因为一根没买上的冰棍躺在地上打滚,怎么哄都哄不好那种

爸爸无奈,突然也坐在地上开始耍赖,而儿子看着路上行人议论纷纷的模样,瞬间站起来不闹脾气了,还拉着爸爸说“赶紧回家吧”

也就是那一次,爸爸发现“其实,孩子不可爱的时候才是最需要被爱的”

比起强行阻止孩子发脾气,一句爱的抱抱、或者让孩子感受到你被他需求的一面,这些都能帮助孩子走出情绪泥潭,然后再成为自己的情绪主人

05

放权:

尊重孩子想法,他们有权决定自己干什么

爱孩子就是足够多的尊重与信任,像那些总是以“为你好”之忧去控制孩子的父母,到最后只会和孩子彼此离心,关系也会一日不如一日

有位妈妈告诉我,她女儿读初中的时候想要很多漂亮的衣服

那时候妈妈听到这句话,总是批评说:

“你是去学校读书的,又不是去选美的,衣服够穿就行了,要那么多干什么”

“再说了,学生的责任就是把学习搞好,你这一天天不把心思放在正点上,难怪你的学习不行”

“还有啊,就你这样的学习成绩,如果从现在开始不努力改变、多用些心,那初中能读完就不错了,别想着考高中了,根本就没戏”

于是,在妈妈犀利的语言刺激下,女儿内心的叛逆也油然而生,直接爆发情绪地说:“既然我在你眼里如此一文不值,那就放弃我,别管我了呀,反正不管我怎么努力你也是看不到的”

也就是从那以后,女儿态度更加嚣张,妈妈跟她说话,也是不耐烦地关上房门不愿意听,如果再批评几句,那再打开房门可能连孩子的身影都不见踪迹了

多年之后,当妈妈和女儿再次剑拔弩张,妈妈问女儿为什么如此讨厌她时,女儿的回答是:

“准确地说,我不是讨厌你,而是看不惯你什么事都要干涉我,什么事都要打击我的态度,我也想和你好好说话呀,可你每次不是骂我、就是打击我”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得出,我们的孩子也许并不是认为当中的不懂事、任性,他们只不过是没有被理解、被看见、和被尊重罢了

如果我们能多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然后再多赞美他们身上的主见、成熟,那相信孩子最终也会做出对他自己最正确的选择

06

边界:

不要过度干涉,爱孩子也是要有边界感的

爱是尊重,也需要边界感,过度或过强的爱只会形成孩子所厌恶的操控感

有个叫莉莉的女孩,是个有些磨蹭、做事情比较难的慢性格

特别是每周读书的时候起床困难,一周至少有四天时间都是迟到的

为了帮助孩子彻底改掉磨蹭的坏习惯,妈妈每天亲自盯着起床、刷牙洗脸,然后才背着书包去学校上课

可事实上,妈妈每天盯得有多紧,那对孩子的要求也就有多高,几个星期下来,莉莉起床困难的毛病非但没有改善,还直接出现破罐子破摔的情况

而老师问莉莉“为什么每次要迟到”

莉莉却告诉老师:“因为我妈妈每天就像个跟屁虫一样,天天在我耳边唠叨快点快点,我一紧张就什么都做不好,然后一件事也会不停地被拿出来重做”

再后来,语文课上老师提问同学们“心里面最渴望的一个愿望是什么”,轮到莉莉发言时,她却不像其他同学那样叽叽喳喳,而是很简单地描述说:“我希望我的妈妈能像其他人一样去上班”

随着全场寂静的鸦雀无声,莉莉也解释说:“因为我的妈妈实在是太唠叨了,不管我做什么事情都要干涉,不管我说什么都要插嘴,跟她在一起真的很难受、很拘束,一点被爱的感觉都没有”

这其实就是没有边界感的爱,凡事也是过犹不及,太过执着的事情往往就不尽人意,也失去了本来的平衡与初心

所以,真正爱孩子就是由心散发的温柔力量,就像你爱的是你的孩子,而不是表现得好不好

想要真正给予孩子需要的爱,也是我们当家长终其一生需要不断学习的功课,包括陪伴、需求、成绩、情绪、放权、还有边界感等等…

而把这些做好、能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家长,相信你的孩子就是幸福、幸运的

那么,关于“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爱孩子”这件事,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3 阅读: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