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安全的省,两千年来没打过大仗,抗日战争时期都十分太平

一个趣知史 2024-07-06 07:34:18

在抗日战争期间,日寇席卷了神州大地上的大部分地区,但有一个省份却从未完全沦陷,最多只被占领过不到五分之一的领土,它就是福建省。

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福建省只有厦门和福州市曾经短暂的落入敌手,其余绝大部分区域一直比较太平。非但近代如此,哪怕在战乱频繁的冷兵器时代,福建省也基本上从来没有打过什么大仗,因此许多网友把福建评为“最安全的省份”。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难道是福建地区有什么“秘密武器”,才让日寇望而却步吗?

福建地区的“秘密武器”

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从来不缺少所谓的“兵家必争之地”,比如说川蜀、荆襄、汉中、关中等地区。它们或者民殷地富、或者占据战略要冲,尤其是在交通不发达的冷兵器时代,军阀们一旦占据了这些四通八达的要地,就有了图王霸业的资本。

比如说三国时候,刘玄德三顾茅庐时,诸葛亮便向他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益州之地,沃野千里,高祖因之以成帝业”。飘零半生的刘玄德后来果然如约入川占据益州,有了立身之本,此后天下三分有其一,再也无人敢小视。

还有宋元相交之际,襄樊之地又成了宋军和元军寸土必争的主战场。为了打下襄阳,曾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军在这里折戟沉沙、遍历艰辛,足足花掉了三十五年,连蒙哥大汗也殒命城下,代价不可谓不惨重。

然而等到襄阳一被攻下,蒙古军队就立刻一马平川、畅通无阻了,仅仅再过六年,大宋王朝便烟消云散。从这不难看出,这些所谓的“兵家必争之地”的确名下无虚,在古代它们的归属往往决定着天下大势的走向。

与这些兵戈频频、战火朝天的地区相比,福建地区在从古至今的历史舞台上显得有些“寂寞”。在古代军阀打天下的过程中,福建往往是被放在最后的攻克的,从来没人愿意先费劲来啃这块“硬骨头”。

究其原因,是因为福建的确有一样自己的“秘密武器”,那就是崎岖艰险的地形。福建省有一座绵延数百公里的大山——武夷山脉,它横亘于此,形成了一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壁垒,让福建省与周边地区直接隔绝。

再加上福建又处于湿润气候区域,终年高温多降水,当真是“地无三里平、天无三日晴”。说到这里,大家应该不难想象出大军想要在此驻扎、行军实在殊非易事。

在抗日战争爆发的时候,日本侵略军有一个优势就是部队机械化程度比较高。然而,这些坦克、大炮在平原上固然能发挥威力,可一旦进了山高水广的福建,就立刻变成了陷入泥潭的群狼,只剩下张牙舞爪吓唬人的本事。

另外,众所周知日寇当时惯常使用一种名为“以战养战”的战术,也就是让士兵少带口粮,轻装简行,然后在战争中掠夺资源作为补给。这种战法在福建地区实施起来也十分困难,因为福建在当时人口和耕地都比较少,整个省内超过一半土地都被林木覆盖,日寇倘若在此作战,真是费力难讨好。

总之,因为地形上的优势,福建省在古代、近代历史上,都属于相对安全的省份,不常受到战乱侵扰。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福建人没有军事才华,事实上这里是我国近代海军的孕育之地。

近代海军的孕育之地

崇山峻岭的福建地区,的确不是上佳的陆军用武之地。但是由于周边环海,加上处于对外交流的第一线,所以我国的近代海军最初便在此地萌芽,并且茁壮成长起来。

早在公元19世纪,晚清名臣左宗棠便来到福建担任闽浙总督。他有感于列强环伺的困境,便在福建当地大开军工,福州船政局以及船政轮船水师应运而生,当时全国唯一设有水师提督官职的地方也在福建。

随后,船政局力求自强,开发出了不少战舰,比如后来在中法马江海战中参战的“扬武”、“平远”、“威远”等舰,都是出自福州船政局的手笔。

虽然此举没能挽救清朝覆灭的命运,但这船政局与近代海军的雏形却保存了下来。民国时候,福州船政局虽然好几次改换称呼,但从未停工。等到新中国成立后,我军的水兵师修船一厂也迁入福建,或许是为了纪念福建省与海军的这份渊源,我国的第三艘航母也被直接以“福建舰”命名。

这样来看,说福建是我国近代海军的孕育之地,的确是实至名归。除了孕育近代海军之外,近代福建还有一项“丰功伟绩”就是培养了不少推动旧中国变革图强的进步人物。

比如曾经主持“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便出身于福建当时有名的望族——文峰镇林氏。另外,翻译《天演论》的严复也是福建福州人,他以振聋发聩的声音指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极大的震撼并警醒了国人。

除了他们之外,还有革命先驱林觉民、才女林徽因、首届中央研究院院士萨本栋都是福建名人。或许是因为福建作为沿海地区,总能作为与外界交流的第一线,所以出身于此的杰出人物往往也是眼光宏大,不但能够“开眼看世界”,更能以所得所获惠及于内。

话又说回来了,既然福建在古代、近代都是崇山峻岭,耕种、交通都很不便,那么福建人是如何在此地定居,并且发展壮大,以致于孕育出这么多的英才的呢?

福建人从何处来?

其实,在距今数万年的远古时代,福建地区就已经存在一些古人类,不过他们本身数量很少,活动范围也比较狭窄。直到春秋战国时期,始有大量人口涌入福建。

凡事皆是具有两面性的,福建的崎岖地形也不例外。尤其是对于春秋时的一些争雄失败的诸侯国而言,退守到福建地区几乎成了最稳妥的选择。

想必大家都对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记忆犹新,而最初涌入福建的外来者,便是勾践的后裔。在大概战国中期,越国被楚国打败,元气大伤,无奈之下,越人便在勾践后人无诸的带领下向南方逃去,这一逃就来到了福建地区。

当时的福建尚未完全开化,只有几个土著部落定居。这些逃难的越国人便跟当地人产生融合,他们把文字、纺织、耕种的技术一并带了过来,并与福建土著通婚,远离中原战火纷争,过着世外桃源般的日子。无诸也自立为闽越王,继续过着一方诸侯的日子。

然而,这种日子逍遥快活的日子并没持续太久,等到秦始皇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的时候,孤悬一方的福建之地自然无力抗衡,只好成为了秦朝的一个郡。

在此后的秦、汉、两晋、南北朝时期,福建地区虽然一直依附并与中原王朝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但由于这里“天高皇帝远”,所以无论是人口血缘还是主流文化上,都保持着自己的“本色”。

但是当历史的车轮行进到隋末炀帝时,却发生了一件大事,让福建再度迎来大量人口的涌入。当时杨广派大军攻破了“琉球”,也就是今天的台湾地区,朝廷为了便于管理,将数以万计的琉球人移居到了内地,福建接受了大部分移民,人口一度暴涨。

在接下来便是晚唐时期,由于藩镇割据作乱,再加上黄巢起义、安史之乱等多次动荡,中原人心思危,作为“最安全地区”的福建便成为了北方人向往的乐土。

当时发生了一个著名的事件叫做“王绪入闽”,指的是黄巢起义爆发后,担任光州刺史的王绪为避战乱南下进入福建。他不但带来了一家老小,还“驱吏民”数万人一同入闽,福建人口又一次迎来了爆炸式增长。

等到两宋和明朝,海禁大开,福建成为东方海上贸易首屈一指的重镇,各地百姓为求财蜂拥而来,福建的人口交流与变化至此达到顶峰。各大士族、名门也争相壮大起来,为福建在近现代成为耀眼的沿海明珠省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结语

福建崎岖广大的山脉地形,的确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保护着这片土地免于遭受大部分战乱的侵袭。但与此同时,过于闭塞的环境也使得这里与外省的交流困难重重。

好在,自从新中国成立后,福建便在这方面得到了许多的扶持和帮助。人们凿山开岩、铺山驾路,用四通八达的铁路以及鬼斧神工的隧道,为福建创造了与外界紧密相连、沟通的新局面。

如今的福建,不但仍然是网友口中“最安全的省份”,同时还是经济发达、基础建设齐全、文化交流繁荣的好地方。相信未来的福建,还会乘着这股势头,取得更辉煌的发展。

那么,像福建这样因为地势艰险而成为“兵家不争之地”的地区,你还知道哪些呢?



作者:如烟编辑:二爻参考资料:福建,何以成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丨福建发布明郑时期的闽台移民史迹丨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福建,为什么这么易守难攻?丨澎湃新闻
3 阅读:1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