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小文,内藏硬菜,送予有缘的朋友。
题目上这个话,也就不超过十个字,字面上理解起来应该不难,但如果你把它应用到生活中去,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若依此出现了对某一件事情的顿悟,也许,你就掌握了一种学习的方法,而后,举一反三,学习其他事物,就会相对的容易很多,事半功倍,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一些个经历,想与朋友们分享一下。
我这人,平时吧,好奇心比较重,似乎对于我所遇到的任何事物,都会产生兴趣,而对于一些喜欢的事物,更会花费大量的精力,去穷究不舍,直到明白其根本原理所在。
但这个习惯,有时也感觉不好,因为,当你费尽心思,把整件事情搞明白之后,会随之产生一种失落感,废了老鼻子劲,最后,就这?
也不知道,平台上的朋友们,有没有类似于我的这种感受呢?
举几个例子吧。
就比如做饭。
我因为家庭的关系,父母是双职工,下面还有弟弟妹妹,所以很早就学会做饭了,十一二岁,熬汤,蒸馒头,擀面条等等的这些家常便饭,操作起来都不在话下。
初一的某雨天,恰逢周末不上学,在家里也出不了门,百无聊赖的,突然想起小学时看到的一本,前苏联的科普书上,用面粉,白糖和小苏打制作饼干的情节,无聊无事的我,就凭着记忆,用苏打水和面,将家里的柴火灶点燃,(我们那时在豫西老家,尽管是县城,厨房跟农村是一样的,也是用的土灶台和大铁锅,柴火和煤球都用),扣上凸起的铁锅盖子,开始干烧锅,烧热之后,取下盖子,将切好的饼干丕,一面抹水,沾贴到盖子内,然后,再盖到锅上,撤火,十几分钟后,揭盖,铲下饼干,就成了。
吃了一块,味道还不错,随分予家人和邻居小孩子。这一家伙,家人和住一排平房的邻居,都啧啧称奇,那个时代,居然能用大铁锅做饼干,我也是为此傲娇了好久。
类似于这样的锅盖,但是铸铁的,很厚很沉
后来游历新疆,看到维族人用馕坑烤包子,开始觉得稀奇,后来一想,这不跟我小时候没有烤箱,用大铁锅做饼干,一样的道理吗?
新疆囊坑烤包子
再后来,通过互联网,接触面更多了,看到西方用砖砌的面包炉,烤制面包和披萨,这不是一样的道理吗?
西方的砖砌烤炉
再说炒菜,厨房边上,我们刚搬过去后,父亲栽了一颗花椒树,枝繁叶茂的,结了满树的花椒籽,这地方,恰好在单位办公区和家属院的必经之路上的,过往的职工,中午回家的时候,很多时候都会顺便揪一把,回去做饭时炝锅用。
花椒树
那时候,炒菜也就是几粒花椒和几个辣椒,加些葱姜蒜之类的。
后来,长大了,生活条件也好了,看了很多的美食杂志,也在书店购买了不少的菜谱类书籍,读了不少之后,感觉见识也广了,就开始学着使用各种调料,什么八角,桂皮,草果,豆蔻,丁香,小茴香,咖喱等等的整了一大推,做菜时,手忙脚乱的开始实践。
美食图书
忙活了无数次,感觉这些菜,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翻天覆地般的口味变化,反倒是香料的味道,遮盖了食材原来的味道。
到了最后,那些调料,依然还在,偶尔用之一点,寻常炒菜,也就是花椒,辣椒凉油下锅,微火慢炸,变色出香后捞出,只留其味,不显其形,然后开大火,依次下入葱姜蒜和其他菜品,快速翻炒后,成菜摆盘,也不用那么多的调味料了,甚至有些青菜类的,连生抽都不带放的,一点也不啰嗦,只要火候掌握好,从从容容,且味道一级棒。
这就是个典型的由简入繁,然后脱繁还简的过程。
那么多的调味料,没用到的时候,总想用一下,这样,不显得懂得多,用的高级吗?其实,根本不是那回事。
当然,若有所谓的专业人士,对此嗤之以鼻,再告以什么用哪种调料,可以前香,后香,加回香的,你就尽管折腾,那是你的事情,现在跟我是没关系了。
再举一例,武术的学习。
我从六岁开始接触这个,学过六合刀,四趟炮锤,罗汉拳,武氏太极,陈氏太极等各种的武术套路,小学上军体课,还学过军体拳和拼刺刀,后来甚至通过视频,了解过军警的格斗术和一招制敌什么的,还揣摩过以色列的玛咖术,俄罗斯的西斯特玛,巴西柔术,内地的戳脚翻子类的,但从小到大,家庭住所不断的迁徙,也就使得学习就是断断续续的,也从来没有长时间,系统的去学习,但心里有这么个事情,始终也就没有放弃过。
因此,也就认识了不少同好者,里面甚至有些是属于所谓大师一级的人物,
段位高手,那可以说是成群的,平时聚拢了,大家推杯换盏,对于武技,人云亦云,些许心得,胡乱点评一番。
同好也经常的撺掇,让我入他们这一行,好共同进步。
我是自视水平有限,另爱好太多,始终也就是把自己定位于爱好者之列。
直到某一天,因喜欢登山,负重过大,行程太长,次数太多,自恃年轻体壮,没有注意劳逸结合,结果导致双膝出现了问题,随后久坐,更导致病情严重,走路已开始跛行,不能长时间站立,这下,行动不便,基本上可以说,人就废了。
平生好玩,各种人认识的也多,找人,托人各种治疗,手段全开,皆无果。
这时候,灰心的程度,可以说是难以想象的大。
怎么办呢,无解了。
某次走路劳累,休息时,想起了太极拳的迈步如猫行的基本功,再一个,也一直耳闻,太极拳对于腰腿类慢性疾病的治疗作用明显,何不试试呢,更何况以前也有些基础,打不了拳套,走走基本功应该可以吧?
随后,站起来试了试,尽可能的用挎来带动腿部,膝盖疼痛,一步一挪的,就如半身不遂般,也怕见人不好意思,所以,都是天黑了以后,在河边慢走。
这里面还是有些要求的,限于篇幅和主题,就不在这里啰嗦了。
起初,走100步不到,就不行了,需要休息,坚持,然后200步,500步,2000步,4000步,不显眼,三个多月过去了,某一天,走路时,左胯根部咔嚓的响了一声,随后全身的轻松,然后膝盖也不疼了,感觉肩膀也掉下来了,试着空击,轻轻甩出了一拳,振的自己脑袋嗡嗡的,想起了力不过肩,走两步,再行松沉,再甩出一拳,好了,心中狂喜。
别人是著作等身,我是看过的武术书籍,等几个身了,看得多了,就自然学会在字里行间讨消息了,可能一本书里面,就那么几段话有用,几段话里,也就那么几个字有用,你要能把它择出来,那也不是一天的功夫。
要不说,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券书呢。
书这种东西,作者那是按字数取费的,所以废话多,那是正常的。车轱辘话来回倒,不把你绕晕,那都不叫本事,尤其是中国传统武术类的,不敢说都是这样,但不是这样的,凤毛麟角。
我狂喜的是,因为放松着走猫步,又是晚上,人烟稀少,心里没负担,就是一步一步的走,脑子也不用强制指挥,浑浑噩噩的,不知不觉间,身体开始自行的调整,肩松后胯开,整劲出来了,膝盖也已在不知不觉中复原了,这个,不用询问他人,自己是可以完全感受到的。
这是前几十年,求而未果的事情。整劲上身,就是武术入门了。
写了这么多,不知大家发现没有,以前学了那么多繁杂的套路和拳种,下了那么大的功夫,最后是无果的,这就是由简入繁。
后面几个月的功夫,貌似简单,却是由繁还简。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接下来还有事情发生,有句话叫做:拳成兵器就。
某日买了一把针,以前有现成的复合弓标靶,放露台上,先是两米,再是5米,再拿把实心钢筷子,试着直飞,也就是两周的事,菜地里扔把工兵锹,没问题。
先扔飞针,针轻,掌握后,飞啥都一样。
拿把长杆,试了试拦拿扎,几下就找到感觉,这些都是以前从没干过的事情,没想到,做起来是这么自然,就像是以前学过似的。
这些,都是放松后,想都不用多想,试几下后,身体自然而然就会有它该有的反应,还不费劲,琢磨了一下,用的应该都是腰胯上的力量。
到了这个时候,感觉思维都开了,很多时候需要琢磨再三的事情,直接下手做就好了。
通过此事,在这里,顺便告诉大家一个真正的武术秘密,本想出个专题解释这件事情,这里顺嘴就说了吧。
大道至简,也就是几句话的事情。
那就是:无论古今,无论中外,站桩也好,空击也罢,猫步也行,在你做的所有单一的动作,注意,是所有单一的动作,任何武术的单式,哪怕是军队的踢正步,在达到一定数量后,这种单调的下意识动作,会让你的大脑疲劳到不屑于指导你的身体动作了,不管你了,你想咋地咋地,你爱咋地咋地。
这时候,离开了大脑强制指挥下的,人体的骨架,筋膜,肌肉,气血等所有的人体组织,就脱离了大脑控制,自动运行了,身体自身是很聪明的,这时候,它该做功的做功,该修息的休息,开始有条不紊的自行调整了,这种调整是自然进行的,你不用管它,什么也不想,只管机械的重复你那个单一的动作就行了,某一天,它自己就调整到位了。
这就是所谓的:心死神活,后天返先天。
这也是为什么,上几辈人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尽可能的不停歇,套路由少及多,本来几式,现在几十式,上百式,什么拳练千遍,其意自现的内在道理所在。
开个玩笑,把你累成傻子,就成了。
但貌似聪明的,90%以上的人,不想被累成傻子,结果,就与这门技艺,失之交臂了。
这也是很多拳种,代不出几人的原因所在了。
这个所谓秘密,我是通过自己的体悟感受到的,今天是顺嘴说出来,好像还没人讲这个,窃以为,要么悟性不到,要么就是人家不想说,不管怎样,我这就讲与有缘人听吧,信不信就由着各位自行判断了。
有些事情啊,灵者一点就透,拙者说也无用,愚者压根不信。
看到这里:
有心的,你拿去就是,有效习武或从事各种运动项目,事半功倍,不用谢我,这不是我发明的,是本来就存在的,我只是偶尔看到了。
无心的,你只当个故事看,捡了一笑料,哈哈一乐得了,该干啥干啥去,啥也不耽误。
喜欢抬杠的喷子,那就请一边去吧,我没闲工夫搭理你,也没有义务去给你传道解惑。
最后,咱归到正题上,你看看,这武术和做饭的道理,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对于由简入繁和脱繁还简这几个字,是不是有了更深刻一点的理解呢?
其实,这种例子多了,骑行摩托车玩大排的,前面玩踏板,末了回归踏板。
玩越野车的,末了,回归轿车。
玩吉他的,前期崩个单音,后面和弦打板速弹指弹古典弗拉门戈一通招呼,最后大多回归单音旋律加点过度音,来诠释自己喜欢的音乐,好听的音乐都不复杂,再加之现在已有各种的伴奏出现了,还废那劲干嘛?
喜欢家庭园艺的,起初恨不得把市场里,能见到的盆盆罐罐和花草树木,全部搬到你家里来,忙忙乎乎,累个半死,几年后,随着认知提升,就知道做减法了,留下个别喜欢的,点缀一下,少而有品,杂而不乱,赏心悦目,收拾起来还不累,这时,才算是入了门道了。
当然了,这些都不绝对,任何事,都有钻牛角尖的,死咬住不放的也有,但是少数,经历过,就明白了。
世上万物,大都是由简入繁,归到脱繁还简,无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