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之祸是如何导致唐王朝灭亡的?李隆基是始作俑者

鸿毓说过去 2024-06-28 03:00:24

在封建王朝,宦官作为封建统治阶级中最狡诈、最贪婪、最残忍的利益集团,对古代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破坏作用。

有唐一朝,宦官之祸相比之前的东汉以及后来的明朝,表现的更为惨烈,对唐王朝的影响也是极为巨大的。

纵观唐代的宦官之祸,其“始于明皇,盛于肃、代,成于德宗,极于昭宗”。就是开始于唐玄宗李隆基时期,盛行于肃宗、代宗时期,成熟于德宗时期,到昭宗时宦官的权力达到顶峰。宦官政治对唐代中后期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最终导致了唐王朝的覆灭。

唐代宦官干政的开始

唐代的宦官干政,开始于唐玄宗时期,其中以玄宗的宠臣高力士为典型代表。高力士此人,虽然是一名太监,但他对玄宗一朝的政治格局却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开元初期,高力士便被授为正三品的右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天宝初年,高力士又被增授为冠军大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加封渤海郡公;天宝七载,加骠骑大将军。

当时的太子李亨与其称兄道弟,诸王公主称其为“阿翁”,至于驸马辈,则称其为“爷”。唐玄宗本人,对高力士更是宠爱有加,很少直呼其名,而是称他为将军。可见高力士的受宠程度,他已经完全由一名普通的宫廷奴仆一跃成为皇帝的头号宠臣。

在得到玄宗的信任以及拥有了显赫的权力后,高力士开始逐渐参与到国家的行政事务中来。当时四方的进奏文表,必须先呈给高力士,然后再由高力士呈与玄宗,遇到小事便由高力士自己处置。

由于高力士在宫中的地位越来越显赫,官越做越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巴结他。如唐朝著名的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便是通过高力士的门路当上宰相的;又如安禄山、高仙芝也是依靠高力士当上将军的,其他文武百官因高力士援引而升迁者更是不可胜数。由此可以看出,此时的高力士已经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影响玄宗对朝廷大臣的人事任免了。

对此,旧唐书里面说道:“自宇文融以下,用权相噬,以紊朝纲,皆力士之由。”宇文融是唐朝非常能干的一位宰相,只是从他之后,朝纲紊乱,皆是从高力士时期开始的。

玄宗时期,除高力士外,其他宦官也开始干预朝政。据《旧唐书·宦官列传》记载,宦官杨思勖就曾多次奉诏带兵讨伐安南、五溪等地的叛乱,因此得以封辅国大将军。

此外,宦官监军也始于玄宗时期。这项臭名昭著的制度,曾为唐王朝带来巨大麻烦,如唐朝历史上著名的大将高仙芝和封常清就死于这项制度之下,最终令玄宗自毁长城,爆发了后来的安史之乱。

据史书记载,玄宗时期的宦官已经形成了一股势力。在长安和洛阳的宫中,仅四、五品的宦官就达到了一千多人。当时,凡是能博得玄宗欢心的宦官,即授予左、右监门卫将军衔,甚至有的官封王爵,位列三公。

宦官或在殿头供奉,宣传诏命;或主持书院;或外出监军,率兵征战;其他如入蕃、市鸟兽等,皆以宦官为使。

不过,此时的宦官虽然势大,但尚未对皇权造成威胁,因为此时的玄宗还是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而这时的宦官集团也深知谁才是自己的主子,他们选择忠实地为皇权服务,尚未达到专权的程度,玄宗本人完全可以驾驭他们,使其不能为所欲为。

因此,玄宗时期的宦官难以对国家造成更大的危害。相反,有些宦官如高力士还对唐朝的政治做出了一定贡献。比如在玄宗立太子这件事上,高力士就曾为玄宗排忧解难。当时,太子李瑛刚刚被废,又因武惠妃极为得宠,于是李林甫等人打算立武惠妃的儿子寿王李瑁为太子。

玄宗因寿王年纪过大而犹豫不决,以至于睡不安席,食不甘味。高力士见此情景,对玄宗说道:“陛下不吃东西,难道是饭菜不合口味?”玄宗回答道:“你说我是因为什么才如此的”?高力士说:“应该是太子之位未定,不过推长而立,就没有人能够相争了”,玄宗听完,感叹高力士所言甚是。于是就定寿王李瑁为太子,是为唐肃宗。储君之位得以解决,避免了一场残酷的宫廷斗争。

除此之外,在安史之乱前夕,高力士就不曾一次对玄宗指出边将手握重兵将对朝廷不利,提醒玄宗早做准备。但玄宗没有对此加以重视,而是对高力士敷衍地说道:“卿勿言,朕将图之”,结果玄宗没有采取任何措施阻止这场将要发动的叛乱。

对于高力士来说,他对玄宗是毫无二心的,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他竭尽全力维护唐玄宗的统治,即使在玄宗后来被迫逃亡的时候,他也紧紧跟随在玄宗身旁,并有护驾、救驾之功。

始于肃宗、代宗时期的宦官专权

唐代宦官专权是从肃宗、代宗时期开始的。肃宗之所以在安史之乱中即皇帝位,宦官李辅国功不可没。当时,安史之乱爆发,玄宗被迫逃亡入蜀,行至马嵬驿的时候,士兵发生哗变,诛杀杨国忠,逼死杨贵妃后,李辅国便向太子献计,让他带领玄宗麾下的部分士兵,北上前往朔方,再图复兴唐朝。

当太子一行到达灵武之后,李辅国随即劝太子即皇帝位,另立朝廷。肃宗顺利即位后,立即提升李辅国为太子家令,判元帅府行军司马,赐名护国,四方奏事皆委任其掌管。后随肃宗到达凤翔后,又被授予太子府詹事,改名辅国。到达长安后,拜辅国为殿中监,又身兼数职。至德二载,加李辅国为开府仪同三司,进封国公。

因拥立肃宗之功,李辅国倍受宠信,官位显赫。不仅掌管禁军,而且专擅朝中一切大权。百官奏事,皆由辅国上达裁决,甚至其个人意志可以代替国家法律,所谓法律条文在李辅国眼中不过废纸一张。

由此,李辅国在京城横行无忌,不可一世,每次出行的时候,身边有数百甲士负责保护他。所有人都不敢直呼其名,甚至连当朝宰相也对其执子弟之礼。上元二年,李辅国被正式拜为兵部尚书,唐朝开启宦官正式担任行政职务之先例。

之后,随着李辅国的权力越发壮大,其已经发展到了逼杀皇帝、皇后的地步。安史之乱结束后,唐玄宗被肃宗接回了长安,以太上皇的身份居住在兴庆宫。身为宦官的李辅国唯恐玄宗上台对自己不利,便经常在肃宗面前说玄宗坏话,并假传肃宗诏令迫使玄宗离开了兴庆宫。

玄宗搬到西宫以后,李辅国并没有打算放过他,而是将玄宗身边的亲信如高力士等人流放的流放,去职的去职,软禁的软禁,然后安插自己的亲信在玄宗身边,整日监视。玄宗被软禁后,时间不长便忧郁而死。

在肃宗病重期间,李辅国又与张皇后因权力之争产生了激烈的矛盾。当时,肃宗病重,不能上朝,命太子李豫监国。张皇后与太子商议准备除掉宦官李辅国和程元振,但太子却犹豫不决。于是,张皇后联络越王李系,准备将程、李二人一举歼灭,没想到事情提前遭到了泄露,程、李二人随即调动禁军,杀死了张皇后、越王李系等人,更是吓死了肃宗。肃宗死后,李辅国和程元振迫使太子李豫在肃宗的尸体旁继承了皇位。

代宗即位后,李辅国和程元振因有定策功,愈加骄横。李辅国敬公然对代宗说:“大家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一介宦官,如此公然挑衅皇帝权威,可谓猖狂到了极点,但代宗对此却无可奈何,因为禁军的统治权握在李辅国手里。

代宗于是尊李辅国为“尚父”,政无巨细,皆委任于他。不过,恶人自有恶人磨,李辅国的日渐嚣张,引起了另一名宦官的不满和嫉妒,此人正是李辅国的搭档程元振。

程元振为了夺取李辅国的兵权,请求代宗对其加以限制。于是,代宗便顺水推舟,利用这两个宦官之间的矛盾,罢免了李辅国的一切官职。宝应元年十月十八日夜,李辅国被人暗杀。

李辅国虽然被除掉了,但新上任的程元振也不是省油的灯,他的所作所为,比之李辅国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与宦官鱼朝恩在皇帝面前中伤在安史之乱中立了大功的李光弼,使其失宠。襄阳节度使来瑱,只是因为程元振求他办点事儿,他没答应,便被程元振陷害致死。就连宰相裴冕也被程元振诬陷而罢相。程元振的所作所为,使得大唐朝廷中人人自危,尤其那些手握大军的节度使更是对朝廷存有戒心,不肯为朝廷出力。

肃宗、代宗两朝,宦官得以进一步掌握军权。代宗时,宦官鱼朝恩因护驾有功,被封为天下观军容、宣慰、处置使,并统帅京城警卫军队—神策军。

鱼朝恩掌握军权以后,居功自傲,贬谪功臣,威胁代宗迁都洛阳,谋求宰相之位,以震朝廷,但因群臣反对而作罢。除此之外,鱼朝恩还在神策军中私设监狱,随意抓人、抄家、判刑,敲诈钱财,草菅人命,搞得长安城内人心惶惶,人人自危。

代宗本人对鱼朝恩的所作所为也是极为不满,后来,终于在宰相元载等人的谋划下,将鱼朝恩缢杀。

纵观肃宗、代宗两朝,皇帝上位皆因宦官拥立,故而宦官受到了皇帝的宠信,得以居功擅权。这个时期的宦官不像高力士那样还有点良心,而是无恶不作,假皇帝之权来满足自己的私欲,甚至完全不将皇帝放在眼里,独断专行,为唐王朝的发展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失。

宦官监军的制度化

唐朝中后期,宦官开始掌握兵权,并逐渐形成制度。自唐德宗之后,宦官专典禁军,有了武力作后盾,他们的地位更加巩固,权力也越来越大。其中,地方节度使多从禁军中提拔擢用,而禁军将领多由宦官任免,各省的机要官职必须向宦官纳贿方能做成。

由此可见,唐朝中后期的宦官嚣张跋扈到了何种地步!

唐亡于宦官之祸

总而言之,唐代宦官自玄宗时起开始干政以来,直至唐朝灭亡,在唐朝中后期的政治舞台上活跃了一百五十年之久。这一百五十年以来,他们媚上欺下,专横跋扈,陷害忠良,残害百姓,无恶不作。

由于他们的贪婪、残忍、狡诈、无知,对本来就摇摇欲坠的大唐王朝产生了极大的破坏作用,宦官专权不仅加深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也激化了统治阶级与老百姓之间的矛盾。可以说,他们是唐王朝灭亡的主要推手。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