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行,行行出状元!
在一群大学生毕业拿着2500、3000块工资的时候。
一个18岁的大专生就已经年薪35万,拿到编制!
就这各大企业还不惜开出更高的条件,抢着要他。
原因无他,就是因为他有一门“手艺”.....
另类的大专生
在新乡一所普通的大专院校的实训室中,数控铣床高速运转,金属屑飞溅,映照出杨贺淇年轻的身影。
他黝黑的面庞略显消瘦,眼神却格外专注,仿佛与眼前的机器融为一体,手指在控制面板上飞舞,每一个动作都精准而流畅。
当大多数同学还在梦乡中沉睡时,杨贺淇的身影已经出现在了实训室门口,他是第一个到,也是最后一个离开。
他总是仔细地检查每一台设备,确保它们处于最佳状态,然后才开始一天的练习,即便是假期,他也舍不得离开这片让他心驰神往的“战场”,一遍又一遍地调试参数,反复验证加工效果,将实训室变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
他知道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大专生,没有显赫的背景,也没有耀眼的光环,唯有凭借过硬的技术,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
而河南省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正是他证明自己的舞台,面对来自全省各地的技能高手,杨贺淇没有丝毫胆怯,他沉着冷静,仿佛置身于熟悉的练习场。
比赛开始,他熟练地操作着机床,每一个步骤都行云流水,当最后的成品呈现在评委面前时,全场一片惊叹。
杨贺淇加工出的零件精度达到了惊人的2.5微米,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二十分之一!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许多工作多年的老师傅,也让在场的所有人为之折服,毫无悬念,杨贺淇摘得了比赛的桂冠,成为了全省数控铣床领域的佼佼者。
高级技工的稀缺性
我国高级技工一直处于严重短缺的状态,尤其是在当前产业升级换代的关键时期,这种缺口显得尤为突出,国家对高级技工的需求与日俱增,而供给却远远不足,形成了巨大的“人才荒”。
这种“人才荒”在高端制造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他们不仅要掌握先进的数控技术,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根据不同的生产需求进行精确的参数调整和故障排除。
而这些能力的获得,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积累,通常情况下,这些技术人才都是从最基础的岗位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高级技术人员。
但很多年轻人却因为吃不了这份苦,加上内心对技术行业的偏见,最终选择了放弃,导致人才的流失。
目前很多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与当前产业发展的步伐脱节,导致很多毕业生的技能水平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他们缺乏实践经验,对新技术、新工艺的掌握不足,难以胜任高端制造业的岗位要求。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杨贺淇在比赛结束后,迅速成为了众多企业争抢的“香饽饽”,offer如雪片般飞来,一家知名的精密仪器制造商率先抛出橄榄枝,开出了月薪过万的高薪。
一家国企给出了更诱人的条件,年薪35万,外加编制,高级技工在当前就业市场中的价值和地位,他们不再是人们印象中“又脏又累”的传统工人形象,而是掌握着核心技术、能够创造巨大价值的“金蓝领”。
一些企业为了吸引和留住优秀的高级技工,甚至不惜开出更加优厚的条件,除了高薪之外,还提供住房补贴、股权激励等福利,力求打造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发展平台。
正如古语所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在当今社会,高级技工比一些985、211等高校的毕业生还要抢手。
学历固然重要,但它只是一块敲门砖,并非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在某些领域,拥有一技之长的技工,其价值甚至远超一些高学历人才。
刘祥坤的“双重身份”
像杨贺淇这样的例子虽然不多,但也有许多像他一样,用技能改变命运的年轻人,刘祥坤就是其中一位。
与杨贺淇一样,刘祥坤的技能之路也始于职业院校,但他不仅是一位技能大赛的佼佼者,更是一位年轻的实习教师。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他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凭借着过硬的技能,即便只是大专学历在读,他却被宁夏石嘴山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破格引进,聘为实习教师。
在校园里他既是一名数控技术专业大三的学生,同时也是一名数控技术专业实习教师,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他为自己制定了严格的训练计划,积极备战2023年全国技能大赛。
在课堂上,刘祥坤总是充满激情,深入浅出地讲解复杂的专业知识,并结合自己的参赛经历,分享宝贵的经验和技巧,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技能竞赛,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
教学理念:“不怕吃苦,敢于吃苦,享受吃苦的过程,才会苦尽甘来。”这是刘祥坤经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也是他的人生信条。
技能学习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汗水,在智能制造车间,夏天温度常常高达32℃以上,与冰冷的机械和枯燥的程序打交道,对身体和精神都是极大的考验,但刘祥坤从未退缩,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工匠精神”的真谛。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刘祥坤深知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性,他努力成为学生可信赖的朋友,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只有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消除职业偏见,营造尊重技能、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为技能人才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出更多像杨贺淇、刘祥坤一样的优秀技工,为我国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让技能之光照亮更多年轻人的未来。
文/编辑:ToT
参考资料:
中华网-2024年11月3日-《18岁大专生还没毕业就拿到编制:年薪35万他做零件误差比发丝细20倍 技能成就金饭碗》
中国日报网-2022年9月26日-《宁夏20岁在读大专生为何能打破惯例 华丽变身为高校实习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