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察英雄:梁辰科长所带的侦察连特殊在哪?战力能秒杀步兵连吗?

智胜聊历史 2024-01-16 14:21:06

我们看过的老电影《渡江侦察记》《侦察兵》《奇袭》等,都是反映侦察连及侦察兵的故事。透过这些老电影,给军迷们的总体感觉,侦察兵个顶个军事过硬能力出众,有人因此认为侦察连可以“秒杀”步兵连。“秒杀”的说法难免有些夸张,但至少说明侦察连的综合战力远高于步兵连。

这次由大导演郑晓龙执导的电视剧《侦察英雄》,如实地让我们看到了抗美援朝时期,一个全维、立体、鲜活的侦察连和侦察兵的形象。帅克觉得,梁辰科长所带的侦察连,至少有以下三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人员编成极为特殊。

1950年7月7日国防安全会议决定以13兵团为主,成立东北边防军后不久,随即便对各单位的人员编成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整。对于侦察连的人员编成,是这样明确的:“各军师应普遍加强侦察分队的建设。干部、战士要好中选优”。

至于侦察连具体的编成人数,通常与步兵连相差无几,可达一百五六十人。不过,我们不要光看人员数量,更要看侦察连人员的综合素质。因为侦察连的人员明确要求是“干部、战士要好中选优”。这种全面的“好中选优”,决定了侦察连的整体素质能力,显然比步兵连高出一个量级。

有了这一参照和对标,我们便不难理解《侦察英雄》中梁辰科长所带的侦察连,个个都是好素质、好身手了。可以说,他们是志愿军中真正的精英和优秀的代表。

另外,在实际遂行侦察任务时,往往根据任务的需要再临时调整人员编成。比如著名的38军侦察兵奇袭武陵桥,便是在两个侦察连的基础上,再增配了两个工兵排,还有十多名朝鲜同志及翻译等。这种加强,无疑极大地提高了侦察连队的整体战斗力。

第二,遂行任务极为特殊。

侦察兵遂行的任务并不难理解,主要是深入敌后通过各种侦察,包括火力侦察、战斗侦察、化装侦察、照相侦察、观察侦察、捕捉俘虏等获取有价值的战役战术情报,从而为部队首长的指挥决策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不过,与解放战争时的侦察不同,志愿军毕竟是出国作战,战场环境条件复杂严峻,这给我军的侦察带来了极大的难度。比如,老电影《侦察兵》和《渡江侦察记》中多次使用了化装侦察这一招。但在朝鲜战场,化装侦察难度显然大得多。

对于《侦察英雄》中梁辰科长所带的侦察连,电视剧官方账号对其侦察和作战任务是这样配文的:“隐匿敌后侦察,于硝烟弥漫处渗透潜进;深入敌方阵地,在危机四伏中招招制敌。”帅克觉得,这个配文还是非常精到准确的。特别是在敌后遂行侦察,那可是绝对的危机四伏,绝对需要招招制敌。否则不要说获取情报,恐怕生存都难以保障。

也正是基于出国作战侦察任务的这些特殊性,所以,每遇重大侦察任务,军、师首长们往往直接指派机关的侦察科长们亲自带侦察连去完成。这样的真实战例不胜枚举。我们再以38军侦察部队奇袭武陵桥为例,这次任务便是由军部侦察科长张魁印、113师侦察科长周文礼亲自率队实施的。所以,这次的《侦察英雄》由师侦察科长梁辰带队,既与史实相符,也说明了他们遂行任务的艰巨性与复杂性。

第三,武器装备极为特殊。

先让我们看一个志愿军出兵前,对侦察连的武器装备是怎么配备和要求的:“配备最好的武器。每个侦察班除配备1个建制步兵班的武器之外,另配一具掷弹筒。每个侦察排增配两挺轻机枪、1具火箭筒。每个侦察连,增配3门60毫米炮”。

透过这段话,我们不难看出,侦察连的武器装备配置是何其强也!特别是“每个侦察连,增配3门60毫米炮”一项,就十分了得。这可是给侦察连关键时刻的强攻硬解能力提供了强大的保证。我们举一个例子:20军军长张翼翔后来在回忆长津湖战役未能全歼美陆战1师时曾这样说道:当时战场形势对我很有利,可就是打不下来。因为当时没有空中优势,运输条件差,重武器无法运送,重机枪又不能用了。火力不够是打不下来的直接原因,第20军作战重武器就是手榴弹。

20军战役打到最关键之时,作战重武器竟然是手榴弹。而我们看,1个侦察连便“增配3门60毫米炮”。这个装备还是够硬气够提气的。

当时,志愿军不仅对侦察连的武器装备配置有明确的要求,还对侦察连的战斗力标准也有硬性的要求,那就是“每个侦察连具有完全独立歼灭美军一个排的能力”。要知道,整个抗美援朝期间,我歼灭一个完整建制的美军团只有长津湖一个战役。这说明完整歼灭成建制的美军有多么难。而要求侦察连“具有完全独立歼灭美军一个排的能力”,这个作战指标实在是不低。按照这一指标类比,有人称侦察连能够秒杀步兵连,虽夸张了些,但也不无一点道理和可能。当然,这需要有一个科学客观的定量分析。

0 阅读: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