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家庭教育指导师果妈~
果妈邻居家的女孩儿,上高三,即将高考之际,休学了。
女孩晚上失眠,暴瘦,情绪非常不稳定,家长原本是不允许女孩在这关键时期休学的,毕竟,女孩的成绩不错,即便不能上985,也能上211。
但是,母亲无意间发现了女儿写下的遗书,她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去大医院的精神科看了一下,孩子抑郁了。
现在,每日以泪洗面的,是女孩的母亲。
母亲说:“当着孩子的面,我强颜欢笑,在孩子看不见的时候,我就忍不住想哭,我都快抑郁了!”
女孩为什么会抑郁呢?
她的父母始终想不通。
但是作为旁观者,还是能够看出端倪的。
或许,是日复一日父母对她成绩的要求;
或许,是从小到大,周末都奔波在各种补习班中;
或许,是她一直活成了父母想要的样子……
《2023年度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显示:目前,我国患有抑郁的人数,高达9500万。而其中18岁以下的抑郁患者,占总人数的30.28%,也就是超过了2800万人。
也就相当于,每13个人,就可能有1个人抑郁。
而18岁以下的孩子们,更为严重,将近三分之一的孩子,患有抑郁。
也就是说,10个孩子,可能就有3个抑郁。
为啥现在的孩子,这么容易抑郁呢?
翻看80、90年代的照片后,似乎找到了答案。
看了8090年代的照片,才明白:为啥现在的孩子,10个就有3个抑郁
那时候,作业其实也是不少的,但是,没有谁会把作业写到三更半夜,没有父母的督促与辅导,一样能够完成作业。
检查书包、文具等,那更是不存在的,主打一个自觉、自力更生。
做作业也没有固定的、功能很多的、奢华的学习桌,有时候是在饭桌上,有时候搬个椅子就可以做作业了。
那时候,没有那么大的图书馆,家里也没有专门的阅读区、大书柜等等。
但是,这丝毫不妨碍我们喜欢阅读,根本不需要父母的督促,甚至检查。
很少出门的我们,却也在书上走了上万里路。
那时候虽然家庭条件并不是很好,但是,父母哪怕是出门做买卖,也会将孩子带在身边。
都说幸福的童年能够治愈一生,对于孩子来说,有父母陪伴的童年,才是最好的,哪怕只是和父母出去卖家里产的桃子。
依偎在母亲怀里的感觉,实在是幸福极了。
哥哥对妹妹的照顾,也是发自真心,父母很少要去做裁判,因为孩子们之间早已经习惯了互帮互助、大的照顾小的。
比起现在的体验生活,那时候的孩子,直接是在这样的生活中长大,耐挫力自然更强。
那时候的孩子,特别皮实,这种比较高的攀爬运动,也是经常组织。
在这样的运动中,不但能够锻炼孩子的手脚协调能力,而且还会让孩子变得更心细,也会更勇敢。
现在的孩子,也很难体会到这种“原始”的攀爬了。
那时候的老师,很少会拖堂,孩子课间活动也不受限,大门口更没有保安。
孩子们一下课,就冲出教室,寻找一个好地方,玩各种游戏,丢沙包、跳皮筋、打乒乓球、跳高、跳格子等等。
虽然课间就短短十来分钟,但是进教室的时候,身上都是大汗淋漓。
缓一缓,又能集中注意力听课了。
那时候的父母很少会去接送孩子,孩子们都会三五成群,一起上下学。
没有沉重的书包,也没有补不完的课,只有聊不完的天,玩不完的游戏,以及听不完的笑声。
那时候的朋友,是真的很多。
那时候,没有太多的零食,有个瓜子嗑一嗑,也会很开心。
家长也不用太担心食品的安全问题,因为,都是回家自己做,很少会去下馆子,那里还有外卖、地沟油等等。
下馆子,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啊!
毕竟,几乎所有的妈妈,都会做饭,即便妈妈不会,爸爸也肯定会,再不济,也有爷爷奶奶呢。
那时候的孩子,快乐就大笑,难过就落泪,不用压抑自己的情绪;
那时候的孩子,可以接触到最原始的大自然,能够自由地交朋友;
那时候的孩子,都在学习,但是几乎不要补课,学习和玩,不冲突;
那时候孩子的快乐,是发自内心的。
而现在的孩子呢?
他们的人生目标似乎就只剩下一个:学习。
这个目标,是被父母所限制的。
只有学习,只有压力,没有情绪的释放口,孩子想要不抑郁都难。
所以,如果你家孩子如果只有学习,没有其他业余生活,那么,家长是否可以让孩子有自己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所以,如果你家孩子性格大变、情绪不好、失眠厌食等,家长是否可以多关注一下孩子的心理健康?
我们都期待未来会越变越好,但这些,都是建立在健康的前提下!
物质不缺乏、学习环境不缺乏,孩子缺乏的,恰恰是那时候我们的快乐,
我93年的,我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周末和放假小区里全是人,从几岁到十几的。到处都是人。现在外面基本看不到成堆的学生再一起玩了
从6岁开始长达10年左右712或716甚至更多。电机都是装2台,1台转1个月。管道都有弯通啊。读书📖决定那里房贷,成功决定那里全款。[静静吃瓜][静静吃瓜][静静吃瓜]
了解一下83严打
现在孩子就是被宠坏了,一点挫折都扛不住,生活物质极大满足,啥都来的太容易,怕是都不知道啥叫挫折吧!不出问题才怪!
主要是以前补课的还没普及,电子产品没有,学完习都出来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