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对门的魏老师和曲老师是一对教师夫妻,两人有一个儿子,叫魏大志,大学毕业八年了,一直没出去工作。
魏老师和曲老师都在我们区实验小学教书,两个人的教龄都有三十多年了,两个人都是高级教师。
魏老师夫妻差三岁,曲老师五十三岁,曲老师再有两年就退休了。魏老师比曲老师大三岁,还得四年才退休。
魏大志大学毕业后没去找工作,说是要考公务员。于是,就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复习。起初,魏老师和曲老师见儿子这么有抱负,这么积极上进,心里都特别高兴,坚决给予支持。他们为有这么一个优秀的儿子而感到自豪。于是,对儿子的日常生活照顾得简直是无微不至,就差给魏大志端洗脚水了。
魏大志连续考了三年,都没考上公务员。魏老师和曲老师就有点泄气了。就劝魏大志,要不咱不考了,凭咱的学历找个蹲办公室的工作应该不难。魏大志听了,既不点头,也不摇头,更不吭声,还是一如既往的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苦读”。
魏大志原来也还偶尔下楼出去走走,后来直接就不出去了。魏老师两口子见儿子连考三年都“名落孙山”,还像变了个人似的,整天一句话不说,除了出来吃饭,一天到晚见不着人。两口子就商议,不敢让魏大志继续考下去了,如果继续考下去,人就“废”了。
就决定给魏大志找工作。可正儿八经的单位都是招应届毕业生,魏大志毕业都三年了,把最佳的就业时机都错过了。夫妻俩求亲告友,好不容易给魏大志找了个股份制企业的文秘。可魏大志死活不肯去,夫妻俩就差没有给儿子跪下了,魏大志才答应去试试。
干了整整两天,就让人家给辞退了,公司那边回过话来:不要“木偶”。
魏大志回来以后,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只是比原来更不爱说话。魏老师夫妻再给他找什么样的工作都不去了。一天到晚,除了吃饭,一个人关在房间里,干什么谁也不知道。可就是有一样雷打不动,每年考公务员必去,但结果都是那三个字:不通过。
魏老师两口子也曾找亲朋好友劝魏大志,可魏大志就是油盐不进,任谁磨破了嘴皮子,都没有用。两口子也只能整天愁的唉声叹气。
魏大志连续考了八年。功夫不负有心人,其中有两次还真入围了,但遗憾的是都在面试那关没通过。后来就侧面打听没通过的原因。反馈回来的信息是形象还行,就是口才不中,有点木纳。你想,一个常年不说话,不与人交流的人,不成哑巴就烧高香了。
魏大志二十四岁大学毕业,毕业后考了八年公务员,今年已经三十二岁了。这八年当中,魏老师两口子不但得考虑魏大志的工作问题,还要考虑魏大志的婚姻问题,为此,这些年给魏大志介绍了好几个对象,不是魏大志不配合,就是人家姑娘一打听这位“考试达人”的“事迹”,就赶紧拜拜了。
八年了,魏老师和曲老师受的煎熬是常人体会不到的。我和他们是邻居,我看的最清楚。我已经好多年没有看见他俩往日挂在脸上那灿烂的笑容了。我看见的只是两人的脸上过早的爬满了皱纹,我看见的是两人的头上过早的黑发变白发,我还经常看到两口子下班后在楼下、在自家门前踌躇着不愿上楼不愿进屋的孤独无依的身影。
其实,像魏老师这样的家庭,在我们小区,不,就是在我们中国,那也是经济条件非常优越的家庭。夫妻俩的工资都在一万开外,经济状况那是相当好的。如果魏大志能成为一个“正常人”,丢掉了考公务员的幻想,无论干点什么样的工作,这个家庭一定会幸福美满。
结语
当前社会上“啃老”是一种普遍现象,我认为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如社会不良风气对孩子思想的侵染,父母的过分溺爱等。但像魏大志这样的“啃老族”应该是尚属个例吧?
有时我就在心里这样拷问魏大志:魏大志啊,你已经“啃老”八年,看看你那可怜的父母,你的心里难道就没有一丝悔意吗?难道你就没有为自己的父母为自己的将来好好考虑过吗?难道你是铁石心肠吗?难道你非要一条道走到黑吗?你要把你的父母“啃成啥样”才肯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