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准备好了,变老也没关系》:越过山峰,你会看到什么?

豆芽社会说啊 2025-01-01 10:52:48

老年人应该是个什么样的群体?

在我们最起初的认知中,老年似乎是总是和夕阳产生关联和意象。

不同于青少年时期的“朝阳”,也不同于中年时期的“盛阳”,老年人似乎是衰败的,是暮年,是昏昏沉沉、混沌一片。

人们会无限感慨地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最不济也总是回顾过往,有一种无力感和时光逝去的难以把控,无论是无名之辈,还是浪花淘尽的英雄,仿佛最终落了得都是: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不得不说,在拿到这样一本书《我准备好了,变老也没关系》时,当系统的读到日本社会学家上野千鹤子对老龄化和晚年问题的思索文字和篇章,还是刷新了我对老年人、对老龄化、对银发社会、经济,乃至未来10年后自己也将迈进这一区域的想象和认知。

“向老学”时代来临

第一次接触这个词语,很为震撼,觉得这个词语真好,不是“老年学”,而是“向老学”,事实上这是一门新兴的学问。

创始人是作者的一位朋友,她在成立宗旨上这样阐释:人的一生都是走向老年的过程。每一个生命都是在朝向老年迈进。

所以,这是所有人的一个共同需要研究的课题,它便具有了普适性和价值感。

因为是我们所要最终抵达的地方,是人生的必经阶段,是我们的体验,所以也更有了意义,而不是和我们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不同的领域。

一年有四季,人的一生也有它的白秋和玄冬,虽然心理上必然会经历作者所提到的I'm peaked,越过山巅、感觉自己的人生在走下坡路的感受。

但是,风景一直都在,越过山峰,其实眼前所看到的确是从未见到的风景,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

其实,往往越活到最后,活得越通透、豁达,云淡风轻、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如何面对衰老和死亡

上野千鹤子提到越过山峰之后,上山容易下山难,老去并不容易,我们该如何面对老去?

是从山坡上顺势滑下,还是衡量剩余的时间和精历,思考自己还能做些什么,遇到一个未知的自己;

甚至在自己还在“爬坡”的时候,就居安思危,为未来做好打算,甚至自己的局限,为必然到来的衰老做好准备。

作为风靡亚洲的女性主义作家,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教授,她也用科学严谨的笔触,实证求是的态度,从老年生活、自立、护理工作、家庭问题等角度出发,科学理性的看待老去带来的问题,过去养老模式中暴露的问题,以及日本家庭已经实践过的解决方案。

这是一本学术著作,也是对现实问题的直面剖析,对我们来说,能够引发相关思考,解决现存的一些难题。

众所周知,日本早已步入了老龄化社会,而我国也在向老龄化社会迈进,据说到2045年,如果生育率持续下滑,我国的人口就剩下5个亿,大概有一半以上的都是中老年人。

发达国家走过的路,发展中国家还会走?日本正在面临的现状,有可能就是未来几十年我们要经历的问题?

很多商业观察者,也提到了“银发经济”,如何服务好中老年群体,开辟新的创业赛道?

其实,这本书里面都有很多力量支撑,将人生老去的过程看作人生的秋天,我们才会享受或者提前了解生命之秋,用更加客观正确的态度对待“向老”、“面老”的过程。

我们都可以优雅的老去

社会一直在发展进步,中老年群体曾经是作为弱势群体不被看见,如今随着人们年岁的增长,40岁还是青年,60岁正值壮年,80岁才有可能步入晚年。

我们在“向老”的过程中,有必要了解一下“老年问题”和“老后问题”这样的课题,就像作者所倡导的那样,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来理解老年后的体验,正确对待自己的岁月,自己的精神面貌,自我的智慧和权威,发挥自己的智慧,给他人带去价值,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

不是向衰老发起挑战,而是思考如何接纳衰老,幸福的老去,看到另外一片不一样的风景。

在大众的认知中,40岁已经被社会抛弃,60岁到了退休年纪,身体精神不好,垂垂老矣。其实,身边很多优秀的领袖已经给我们演示了百岁人生的可能,中老年生活的价值和多彩。

一代言情作家琼瑶女士的离世,引发很多话题和关注,人们惊讶的得知,曾经风靡两岸三地的《还珠格格》,居然是她60岁写下的,她一直笔耕不辍,用力的生活,一辈子了无遗憾。

也许,活到最后,年龄只是一个数字,老年最可怕不是物质层面,而是精神上的荒芜。

那些唱着歌、哼着曲,还继续完善自己生命体验的老年人,她们活得更加生机勃勃,也催生更多的产业链。

希望我们都能优雅的老去,我准备好了,变老也没关系,不仅是心灵上的治愈,也在生活中实践。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