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提出一个战略方针,彭德怀和林彪都不同意,毛主席只好修改

历史客栈 2024-12-02 11:01:18

七七事变爆发后,国共开始合作抗日,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奔赴抗日战场。

那么,八路军应该在这场战争中采用什么战略方针呢?中央特地在1937年8月22日召开了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这个问题,也就是著名的“洛川会议”。

在这次洛川会议上,毛主席提出了一个战略方针,就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

这个方针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独立自主”,自由使用兵力,不接受国民党的干涉和指挥;二是“山地游击战”,充分发挥我军的作战优势,多打山地游击战,而不是运动战、阵地战。

应该说,这个战略方针是符合我军的发展特点的,但是,还是有一些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比如彭德怀,认为八路军应该打运动战,因为早在红军时期,我军就擅长打运动战,有很多经验,只要能打几场运动战,大量地歼灭日寇,就能极大地提升八路军的地位,赢得群众的支持,这样的效果是小规模的游击战所做不到的。

还有林彪,也对彭德怀的观点表示了支持,说我们在内战时期就能通过运动战,整师整师地歼灭国民党军,现在国共合作,没有了后顾之忧,就更有条件进行大规模的运动战了。

可能有不少人分不清游击战和运动战有什么区别,两者都是通过快速转移,来达到打击、歼灭敌军的作用,但两者还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简单来说,游击战的规模小,范围小,参战人数也少,往往是分散成几个小分队,在几公里、几十公里的范围内对敌军进行袭击,一次消灭的敌人不多,但能起到积少成多的作用。

而运动战的规模更大,作战范围也更大,往往是一整支部队集体行动,行程也达到几百公里,在大范围内与敌军打歼灭战,消灭的敌人更多,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而彭德怀和林彪,就是打运动战的高手,两人在之前长期统率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是红军绝对的主力部队,打的也都是大规模的运动战,所以,他们提出在抗日战争中继续打运动战,也是可以理解的。

而且,两人的意见也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一是因为红军已经习惯了打运动战,二是终于等来了全民抗战,大家都很兴奋,急于和日军大干一场。

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也不得不对那个战略方针进行修改。

怎么修改的呢?毛主席改成了“基本的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这样一改,既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又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有利的条件下,可以适当地进行“运动战”。

不过,毛主席仍然认为,八路军还是要以游击战为主,尽量不要打运动战,比如在1937年9月21日,毛主席给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发去电报,说:

“今日红军在决战问题上不起任何决定作用,而有一种自己的拿手好戏,在这种拿手戏中一定能起决定作用,这就是真正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不是运动战)。要实行这样的方针,就要战略上有有力部队处于敌之翼侧,就要以创造根据地发动群众为主,就要分散兵力,而不是以集中打仗为主。集中打仗则不能做群众工作,做群众工作则不能集中打仗,二者不能并举。然而,只有分散做群众工作,才是决定地制胜敌人、援助友军的唯一无二的办法,集中打仗在目前是毫无结果可言的。”

9月25日,毛主席又给八路军总部发去电报,明确要求:“整个华北工作应以游击战争为唯一方向,……华北正规战如失败,我们不负责任,但游击战争如失败,我们需负严重的责任。”

就在这一天(9月25日),林彪率领八路军115师打响了平型关大捷,充分发挥山地游击战的特点,取得了全面抗战以来的第一次胜利,举国振奋!

这次平型关大捷,实行的就是毛主席坚持的“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首先占据有利地形,设置埋伏,袭击对象也是日军的后勤辎重部队,在最大程度上确保了这次战斗的胜利。

战后,林彪总结说:“我军在目前兵力技术条件下,基本应以在敌后袭击其后路为主,断敌后路是我们阻敌前进争取持久的最好方法。”

从此,八路军对日军作战,基本上都是采取的这种战略方针,像长生口伏击战、神头岭伏击战、响堂铺伏击战、雁门关伏击战、夜袭阳明堡等等,都是八路军游击战的经典战例。

当然,这只是在抗战早期,到了后期,随着八路军的实力越来越壮大,战役的规模也开始越来越大,最终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发动了105个团、20多万人参加的“百团大战”,给予了日军以重创!

(参考资料:《八路军》《林彪的这一生》《毛泽东军事思想辞典》)

2 阅读: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