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经历了2022年底,燃油车疯狂价格战之后,本以为进入2023年的汽车市场,将恢复平静,最重要的是新能源受制于补贴退坡,将面临集体涨价的现状,但事与愿违,那条曾经被视为“鲶鱼”的特斯拉突然官宣降价,从此拉开了国内新能源市场降价的序幕。
问界、小鹏成为跟进特斯拉官降的两个新势力品牌,不过在很多人看来,问界本身并不具备太强的产品力,纯粹是靠华为的噱头在营销,反倒是一直扑身于技术研发的小鹏,也按耐不住选择降价,真是让人一头雾水,因为从小鹏汽车官宣降价那一刻起,曾经的“蔚小理”新势力三强,将正式解体。
在官降之前,小鹏汽车产品市场定位跟理想、蔚来差距不大,比如小鹏G9对标理想L9,和蔚来ES7,三款车都是中大型SUV,只不过理想L9走增程式路线,而且小鹏在智能驾驶深度技术方面确实有一定的优势,只不过市场营销、产品定位出了问题,论营销它真应该和理想、蔚来学习。
之所以把它们称之为“蔚小理”,舆论方面是非常看好三个新势力在未来能够实现盈利,同时复制BBA霸榜高端汽车市场的辉煌,把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但谁也没有想到,半路杀出个特斯拉来。
而小鹏汽车除了G9,再也找不出第二款可以跟理想、蔚来比肩的高端车型,P7对标特斯拉model 3、比亚迪海豹等中型车,P5对标比亚迪秦PLUS等紧凑级轿车,G3i则对标埃安AION Y、比亚迪元PLUS等紧凑级SUV,大部分产品处于中端市场。
我们可以理解为,小鹏之前之所以能够跟理想、蔚来并驾齐驱,靠的是智能驾驶技术和后来上市的G9,而且在他们之后,并未出现第三个能够从销量方面实现逆袭的新势力,我的意思是,虽然新势力品牌众多,但绝大多数都只是过客,只有极氪、腾势等子品牌,还有希望冲击新势力。
小鹏汽车更像是穿插在中低端和高端之间的空白领域,但自从其官宣降价之后,小鹏的品牌价值已经出现大幅度下滑,未来如果不能借助降价实现销量的攀升,而且必须是大幅度的攀升,品牌影响力会进一步下探,直到跟比亚迪、埃安、零跑等品牌平起平坐,注意比亚迪很难撑起高端车型,所以推出仰望。
2022年度,小鹏汽车累计售出12万辆,交付产品均价介于20万元左右,蔚来交付产品均价超40万元,全年超11万辆,理想交付均价超40万元,四季度主要来自L9和L8两款车,全年超13万辆,三个品牌年销量差距不大,但成交均价差别很大。
现在的小鹏汽车,只能被迫选择降价保命,哪怕是需要牺牲13%左右的利润,也在所不惜,因为特斯拉model 3官降之后,已经用3天拿走了3万订单,这其中有多少是本该属于小鹏P7的订单,甚至比亚迪海豹的很多下订客户,都退订后选择下单特斯拉,更何况小鹏。
小鹏汽车还有一个弊端,理想玩的是体验,比如后排舒适性、后排电视等等,这些东西是高端品牌暂时无法实现的,也许奥迪、宝马、奔驰根本不屑于玩这个;蔚来是玩换电站,依靠售卖服务去拉客户,同样面临暂时没有直接竞争对手的局面。
反观小鹏汽车,技术方面没有很好地宣传,导致大多数人不知道,论产品体验,与市面上同级别产品差别不大,除非你是深度体验,后续服务项目,几乎没有,所以舆论方面感觉小鹏是一个特别低调的新势力品牌。
更为关键的是,小鹏大多数产品,都需要面对来自众多新势力、自主新能源产品的冲击,市场上雷同产品太多,理想和蔚来的对手其实很少,而且BBA短时间内还没有缓过劲来,这也给了他俩大把的机会。
细分市场对手越来越多,竞品号召力太强,比如特斯拉,自己的产品定位太高、定价过高,只能选择降价来维持市场份额,至于能不能盈利,先放在一边。
现在新势力当中,理想和蔚来两个品牌还能坚持一段时间,蔚来CEO李斌曾放言自己绝对不会降价,我只能说在蔚来面前,被割韭菜的拥有平等的权利,理想汽车靠体验打市场的路还能走多远,同样很难预测。
现在,包括奔驰、宝马、奥迪等在内的大批高端品牌,还有大众、丰田、本田等一众合资品牌,都在加码新能源汽车,而且他们有着雄厚的技术底蕴,曾经是国产车学习合资车,未来也许是合资车学习国产车,就好像想当年的中国特供车一样,合资品牌可以打造出各方面媲美新势力的产品,只是时间问题。
我看好小鹏汽车在技术方面的造诣,但对官降之后的市场反馈,并不乐观,消费者的思维定式正在巩固,在新能源汽车的选择上,品牌、体量两个方面的因素发挥着巨大的引导作用,如果此次降价之后并未出现订单激增,何小鹏是否会选择继续降价,还是考虑推出高端产品继续走“蔚小理”的老路子?
我想,2023年的中国新能源市场,将因为特斯拉的降价,和未来无法预知的风向,发生巨大的变化,或许会有一批新势力倒在黎明前,这其中会不会出现像小鹏汽车这种确实具备一定实力的新势力身影,还真不好说。
降价还不好,对我们消费者来说再好不过了
我感觉小鹏已经算是尽力补偿了,有总比没有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