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没有更新文章了,断断续续写了三年,现在感觉处于创作枯竭期,不仅仅是素材枯竭、灵感枯竭,还有一个我把它称为事业枯竭。
自媒体是最好的身心放松方式
事业枯竭是什么意思?就是说一个人不能把做自媒体当成主业,毕竟靠这个不能养家糊口。还得做事,还得面对柴米油盐酱醋茶,自媒体发声仅仅是我们陶冶情操方式,读书写作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也只能是副业。
我是三年前做自媒体的,基本上都是以图文为主,拍视频比较少。一方面剪辑视频的技术不好,也懒得去钻研;另一方面,作为一个中年人依然还是有根深蒂固的图文阅读习惯。
介绍一下我的个人情况:我是贵州黔东南的,在兰州财经大学念完大学以后做过不少行业,教过三次书,都是中职高职营销专业课教师;也创过业,做的是货运代理生意和农副产品贸易生意。大学毕业多年,没赚到什么钱,所以去年又在贵阳回归老本行教书了。
说起来教书应该可以走打造视频账号路线,我的情况不太一样,自己虽然是老师但普通话不够好,并且人也较内向,不太习惯面对镜头。
假如你也比较内向,不太喜欢与人打交道的话,那么选择图文自媒体会比视频自媒体舒适一些。也只是我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人性格都会不一样的
人到中年,我发现不少人的性格后天改变的部分其实都不太大,主要是与童年、青少年学生时代有关,一个人也没有必要去主动或被动改变自己的性格气质。
因为每个人在社交环境里都需要一个舒适圈,有的大一点,包容万事万物能力就强一些;有的就小一点,心理容纳空间接受程度就小一些。
你与身处的环境格格不入,不太合群,那就需要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不要搞得另类,但也不要去故意勉强自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装模作样,那是内心很累的一件事情。
多年以前,我去一家保险公司参观学习,看到他们应聘与培训时都特别强调性格测试,当时觉得那个测试真有很大价值吗?在经过岁月变迁与社会环境的打磨以后,我非常赞同他们做的那种测试。
因为,一个人是什么样的气质,什么样的性格与待人接物方式,相对来说就会更加适合某些行业。
比如,做销售的,胆大心细脸皮厚的,基本上都可以在销售行业里找碗晚吃,做好业绩也是还需要实践锻炼逐步提高。但一个有社恐心理的人,一个表达能力很差,沟通交流都有障碍的人,你能指望他把销售做得好吗?
一个人有技术反应比较迟钝,但也静得下心、有耐力、特别敬业的人,去做一些具体事务性工作,尤其是重复单调的事情,他们会像螺丝钉一样默默做出贡献的。
很多中小企业,本分、踏实、敬业、有责任心,这些人基本上都不会混得差,真正意义上的中流砥柱型员工、真正做事情的就是他们。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其实逻辑也不全对。
因为只是说难移,不是说不能移。
本性其实就是指人格的稳定性而已。
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人格的跨时间的持续性,在人生的不同时期,人格持续性首先表现为自我的持久性;
二是人格的跨情境一致性,一个人的言行举止通常都会形成一个习惯,不同场景也是这样的表现。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做人做事方式与风格。
没有必要因为什么事刻意去改变,需要改变只是一些约定俗成不好的事,不能沾、不能碰。
比如,读书时迟到早退,工作以后也喜欢迟到早退,这种作风在哪都不会受到欢迎相反还会遭受惩罚。
这就是指一个人行为习惯,只能培养好习惯,没有好习惯就很难有好品格。
没有好习惯就很难有好品格
我写这篇文章想表达什么呢?
其实自媒体码字,追求不断进步也是一个好习惯。自媒体是一个舒压方式,更是学习成长方式,精耕细作以后也会有不少收获。
假如内向一点的人,也不喜欢社交,那么通过做自媒体会让自己变得充实许多。
如今各行各业都很内卷,不少职场人会遇到焦虑,如果想放松心态也能去让自己不断进步,那么做自媒体是个不错的选择。
我是,毕业于兰州财经大学市场营销专业,与友友们共同探讨交流,也欢迎评论留言、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