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招聘,这3类人不要

泽祥评教育 2024-08-27 01:07:48

今年3月,教育部发展规划司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我国2023年在学博士生61.25万人,比上年增长10个百分点以上。而在2018年,我国在学博士生人数为38.95万人,从2018年至2023年,博士生人数增长了接近60%。博士生队伍的不断扩充,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高水平人才支撑。

但另外一面,博士的就业压力随之增加,要想进入高校谋取教职的难度越来越大。在永恒不变的供需平衡规律之下,高校在招聘中更能挑挑选选,不光看重学历,还更会从学校实际需求和博士培养质量方面考虑,甚至形成了当前高校教师招聘的“三不要”现象。

01

东南亚博士,不要

最近,不少网友在某知名社交媒体表示,一些国内高校招聘教师时“瞧不上”东南亚高校出产的博士,甚至直接排除在外。

“QS100+,累计14篇论文,有一篇SSCIQ1,985本科、QS20硕士,在应聘时还是被卡了。”

“QS排名146的马来西亚博士,求职华东某省份公办本科高校,相关负责人表示东南亚博士都不考虑。”

“马来西亚泰莱大学的博士生,QS排名251排名,可能只能去华南某经济强省民办本科,而且要有SSCI科研成果才行。更不用说没有排名、没有发表论文的东南亚博士了,根本没有竞争力。”

“某东南沿海省份(高校),原则上不要东南亚博士。”

来源:某社交媒体。

还有网友贴出了高校招聘文件,有学校明确表示,原则上不引进东南亚、韩国等大学毕业的学科竞争力不强、发展潜力不足的博士,而已经在职攻读这类博士的(该校)教师,需经学校审批同意,且回校后不享受安家费、科研启动费及校聘副教授绩效等相关待遇。

媒体记者曾联系过多所高校人事部门,得到的答复是学校不会直接卡掉东南亚毕业的博士,更看重个人实际能力。也有高教圈内人士表示,高校招聘会在意东南亚博士院校的QS排名。

东南亚博士的话题度和争议如此之高,究其原因还是和“水博”分不开关系。2022年夏季,中部省份某高校引进了20余名菲律宾亚当森大学哲学博士。该校给每人引进费35万元、科研启动经费15万元、住房补贴14.4万元等,共计花费1800余万元。但网友爆料亚当森大学培养质量一般,有“水博”嫌疑。此事件在网络迅速发酵,相关教育主管部门随之介入调查,最终发布通报,该校在博士人才引进等方面存在论证不充分、决策不科学、工作不严谨等问题,相关负责人被免职。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先后发布三次公告,对共计14所海外高校的认证申请启动加强审查。东南亚高校就占据10所,分别是印度尼西亚IBMT商学院、菲律宾永恒大学、泰国格乐大学、菲律宾黎剎大学、菲律宾卡威迪国立大学、菲律宾凯迪雷拉大学、菲律宾亚当森大学、马来西亚思特雅国际大学学院大学、马来西亚世纪学院吉隆坡校区-英国桑德兰大学(MBA项目)、印度尼西亚普瑞玛大学。

有专家表示,对“水博”的质疑以及对东南亚博士的谨慎态度从侧面体现出一些高校开始转变用人思路,从“论学历”转变为“论能力”,不仅要看人才的学历是什么,更要评价学历是如何获得的,这对加强教师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东南亚地区有11个国家,以人均GDP排名,依次为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柬埔寨、老挝、东帝汶、缅甸。该区域高教水平可谓百态横生,参差不齐,甚至问题丛生。一些高校或者博士招生标准宽松,申请者基础薄弱也能顺利入学;或者教学过程管理松散,培养质量令人担忧;或者学位审核轻率马虎,毕业生真实学术水平与毕业要求相去甚远。

但东南亚也有最新QS排名前10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前20的南洋理工大学,前100的马来亚大学,前200的马来西亚国立大学、马来西亚理科大学、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马来西亚工艺大学等优质高校。高校在引进人才时可多方考虑,全面评价。毕竟对某地区博士“一刀切”,确实过于武断了。

02

大龄博士,不要

35岁,似乎已经是高校招聘教师的极限年龄了,实力较弱的地方院校或对于格外优秀的大龄博士可放宽到40岁。

不过,这条年龄线有进一步提前的趋势,一些高校将博士进校门槛提到了32甚至30岁!

山东某985高校发布的2024年教师招聘启事表明,对于预聘青年教师,需取得博士学位,具有较好创新发展潜力,年龄不超过30周岁,特别优秀可放宽至35周岁。

来源:山东某985高校“2024年教师招聘启事”

北方某985高校发布的2024年专任教师招聘启事显示,对于应聘讲师(助教)岗位人员,博士应届毕业生不超过32周岁(建筑类博士不超过33周岁)。

来源:北方某985高校“2024年专任教师招聘启事”

南方某“双一流”高校2024年新教师招聘启事中,对于师资博士后,学校要求应聘者获得博士学历一般不超过3年,年龄一般不超过32周岁;对于讲师/助理研究员同样要求年龄不得超过32周岁,并获得博士学位证和毕业证。

普通人18岁上大学,经过本科4年、硕士3年、博士5年的学术淬炼,30岁左右是博士学成毕业的正常年龄,但如果遇上考研失败,二战甚至三战上岸,或者gap year去看看世界的美好,或者延毕时间过长等,那35岁或者32岁甚至30岁的年龄线对于而立之年后的“大龄博士”真是非常严苛了。

年龄线带给“大龄”博士群体的压迫不仅体现在招聘门槛上,当前“预聘-长聘制度”即俗称的“非升即走”已经成为多数高校的教师管理制度。刚刚脱颖而出上岸高校的“青椒”,首先面对的就是在预聘期内干出成绩,有拿得出手的科研成果和高质量论文。

各项青年人才的国家级项目无疑是“青椒”必争之地,而大部分此类项目的年龄限制在40岁以下。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要求,申请当年男性申请人在35岁以内,女性则放宽到40岁以内。

留给“大龄”博士的时间,不多了。

03

文科博士,不要

之前,某大V一句“文科都是服务业”冲上热搜,瞬间点燃文科话题热度,引发社会各界讨论。我们姑且不论文科专业到底有多少“服务业属性”,因为互联网话题总是来得莫名其妙,对热点契合不舍或许徒劳无功。不过,“文科博士过剩”“文科博士就业难进高校更难”的困境,却是文科博士挥之不去的愁绪。

新京报书评周刊曾在知乎提问:“文科博士毕业成廉价劳动力,面临市场供大于求、年龄歧视等问题,过剩的文科博士,何去何从?”该帖有近2百万人浏览,429人回答,引发网友热议。不少网友表示,文科博士能进高校当辅导员都是千难万难了,要想应聘为讲师/副教授简直“卷起千堆雪”,名校背景还得加上顶尖科研硬货才有机会上岸。一些高校的招聘公示也能窥见端倪,今年6月,某“双非”师范大学公示了6名新录取的专职辅导员,6人都是博士学历,年龄都在30岁以内,且有4人毕业于985高校。

2019年,我国博士生招生人数突破十万,达到10.52万人。到了2023年,博士招生人数增长到15.33万人。有专家表示,我国高校大多为理工科,文科教职岗位有限。博士扩招之下,高校教职并没有成比例增加,文科博士必然面临残酷竞争,在此背景下,十几人抢一个教职岗位也不足为奇了。因而出现了所谓的“大学不招文科博士”的现象。其实,不是不招,是比例太低。

加上我国着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产业变革对高质量理工类人才的需求相对更加旺盛。数据显示,2023年,理工农医类的博士招生规模占比超过80%。此前,教育部还曾公开表示,将继续引导高校优化学科结构,加大STEM人才培养力度,加快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理工科博士人才的培养规模或将继续扩大。

文科博士确实面临着进高校竞争太激烈、进企业能力不够“硬核”的难题,这需要高校、社会联手,推动新文科发展,从培养源头改进包括文科博士在内的文科人才培养过程,打造适应发展需求,同时兼具时代精神和人文关怀的文科博士。

本文论及的“三不要”只是部分高校教师招聘体现出来的特征。高校通常具有招聘自主权,具体要求需以学校招聘信息为准。

我国博士在读人数经过多年扩招已突破60万。在博士扩招背景下,高校招聘的要求变得越发严苛,博士就业越来越“卷”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博士生人数仍然偏低,博士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去年3月,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方晓红表示,我国总人口是美国的4倍多,但博士生总量不足美国的1/3,“其实是面临‘博士不够’的问题。

2023年印发的《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进一步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比例,到“十四五”末,将大幅增加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

毫无疑问,科技强国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求是迫切和巨大的。这也需要高校进一步做好学科优化工作,加强博士生培养过程的质量管理,增强博士生的未来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部网站等.

[2] “高校招聘,不要东南亚博士”. 麦可思研究. 20240711.

[3]东南亚海归博士高校求职不香了?多所高校称不介意就读学校,专家:给混学历者提了个醒. 极目新闻. 20240404.

[4]35岁大龄博士生:“感觉已经失去了95%的机会” 科学网. 20240705.

[5]理工农医类博士招生规模占比超八成,教育部将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 新京报客户端. 20240301.

0 阅读:1518
评论列表
  • 2024-08-28 23:37

    对博士年龄限制是很不科学的,只要有能力,年龄可以放宽到40岁,很多有科研能力的真正出成果都在35一40岁之后

  • 2024-08-27 22:47

    可以去高职院校。。

  • 2024-08-28 22:41

    一刀切过于武断,对于一些排名不错的公立大学博士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