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三年,胡惟庸案10年后,朱元璋处死7位侯爵

雍亲王府王妃 2024-07-06 16:57:03

了解历史的应该知道,胡惟庸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宰相,胡惟庸死后历史上再无宰相。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十三年发动胡惟庸一案,不仅将胡惟庸全家诛杀,而且还废除了在历史上存在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皇帝之下不再是中书省,而是直接统率六部,虽然之后设置了殿阁大学士,但也只是皇帝的顾问而已,远不能与丞相的权利相比。

自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一案爆发后,在之后的数年间不断有朝臣受到此案的影响。

韩国公李善长、吉安侯陆中亨等人也平安活到了洪武二十三年,此时胡惟庸案已经过去10年。按理说侥幸活下来的应该能平安终老,然而洪武二十三年,不仅76岁的韩国公李善长全家七十几口人被诛杀,还有7位侯爵均被太祖皇帝下旨处死。

其实在洪武十八年,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与侄儿被人告发都是胡惟庸的同党,太祖皇帝看在李善长的面子上,并未将李存义父子二人处死,而是将他们安置在了崇明。然而李善长,对此并没有任何的表示。

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想要建造府宅,从信国公汤和那里借了三百人。汤和将此事禀告了太祖皇帝,太祖对此很是不满。紧接着李善长居然为亲戚丁斌求情,太祖大怒,重新审理丁彬,竟然牵扯出了更大的案子:胡惟庸密谋造反,不仅李存义知道,李善长也是知晓的,然而李善长并没有将胡惟庸的野心告诉太祖。

紧接着有人弹劾李善长,明明知道蓝玉已经将胡惟庸私通沙漠使者的封绩抓获,但却隐瞒不报......

太祖随即便下旨,将李善长一家七十几口人全部处死。与此同时,吉安侯陆中亨的家奴向太祖皇帝告发,吉安侯曾密谋延安侯唐胜宗、平凉侯费聚、南雄侯赵庸曾与胡惟庸密谋造反一事。太祖十分生气,下旨将此四位侯爵全部处死。除此之外,还有三位侯爵在这一年受胡惟庸一案的牵连被处死。

这篇文章,我们便一起来认识一下:胡惟庸案10年后,仍旧受此案牵连而死的7位侯爵,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因心虚被处死的吉安侯陆中亨

1353年朱元璋投奔在濠州起义的郭子兴,得到了郭子兴的器重成为亲兵。朱元璋在募兵的时候看到了趴在草丛里的陆中亨,这一年陆中亨17岁。陆中亨的家人因为缺衣少食已经全部去世,自此以后陆中亨便跟随太祖皇帝一起南征北战,而且在太祖离开濠州城决定南下定远的时候,陆中亨仍旧跟随一起,为“淮西二十四将”之一。

1355年,陆中亨跟随太祖皇帝一起渡过长江,跟随大军攻取集庆(南京),之后又跟随大将徐达攻下多个郡县,凭战功被授予左翼统军元帅。

之后陆中亨又跟随大军一起对战陈友谅,在此过程中凭战功被提拔为骠骑卫指挥使。

1364年,陆中亨跟随大将常遇春一起赣州。

1368年,陆中亨奉命率领卫军同廖永忠等人一起南下征伐广东,接连攻克英德、清远等多个郡县,元将卢左丞等人归降大明王朝。之后陆中亨又代替邓愈镇守襄阳城,改任同知都督府事。

次年八月,太祖皇帝下旨陆中亨署理大都督府事务。

洪武三年,太祖大封开国功臣,陆中亨被封为吉安侯。

从洪武三年到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发之前,陆中亨多次犯错,被削爵一次(后恢复),被抓入狱,都得到了太祖的宽恕。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发后,胡惟庸被诛杀的同时,陆中亨也被一并问罪。但是太祖仍旧看在与陆中亨多年的情义上,并没有问罪追究,而且还让陆中亨领兵出征。

可见,虽然被封为吉安侯的陆中亨虽然并不安分,但是太祖仍旧不舍得处置陆中亨。

洪武十四年,陆中亨同傅友德一起前去平定乌撒诸蛮叛乱。

洪武十五年,陆中亨的儿子陆贤迎娶太祖皇帝第五女汝宁公主,如此一来陆中亨便跟太祖皇帝成了亲家,在朝中的地位更加稳固。

洪武十九年,陆中亨率领指挥使李荣等人南下,平定云南巨津州土酋阿奴聪叛乱。

原本以为靠太祖皇帝的不舍,陆中亨能够善终,因为只要陆中亨没有参与谋反一事,其他的事情太祖皇帝便都可以睁一只眼闭一眼。然而洪武二十三年,太祖皇帝还是处死了陆中亨,而太祖之所以会下旨调查陆中亨,是因为陆中亨心虚。

太祖:其居贵位而无雍和之色,默默然各带忧容。

陆中亨已经位居侯爵之位,还有太祖的宽容信任在,还是汝宁公主的公公,理应心安理得地过日子。然而陆中亨在太祖面前,却多次表现出战战兢兢、有心事的样子,太祖便下旨彻查陆中亨,这一查让太祖很是生气。自己多次宽恕的吉安侯居然早已经有了谋反之心,这是太祖决不可原谅的,下旨处死了陆中亨。

延安侯唐胜宗

1353年18岁的唐胜宗投靠太祖皇帝,太祖皇帝对其还是比较重视的,授予其中翼元帅,这是唐胜宗崛起的标志。之后唐胜宗跟随太祖南征北战,攻克常州、池州、南昌、安丰等地,因有勇有谋而得到了太祖的肯定。

之后的两场战役,更是直接证明了唐胜宗确实谋略过人,并非匹夫:

大将徐达在围困宁国的时候,张士诚率兵前来救援,幸亏唐胜宗在险要之地败退援军,才让大将徐达成功攻下了宁国。

在征讨陈友谅的时候,唐胜宗为了攻下守将死守的安庆,出其不意攻下其水寨。

正因为如此,唐胜宗得到了朱元璋的器重,在洪武三年将其封为延安侯。

这是唐胜宗一生中的巅峰时刻,被封侯爵后的唐胜宗开始走下坡路。

随着太祖皇帝在皇位上越坐越稳,对开国功臣们的态度也由安抚转为严厉,唐胜宗因为擅自骑走驿站的马而被太祖削爵,降为指挥使。

不过虽然太祖皇帝建立了大明王朝,元朝已经成为历史,但是各地的叛乱还是此起彼伏。太祖便又开始重用唐胜宗,让其去平定叛乱,并且恢复其爵位。

唐胜宗曾在辽东镇守七年,颇有威信,被称为“名臣”。

或许正是因为太祖皇帝对开国功臣的严厉,让唐胜宗有了二心,居然跟吉安侯陆中亨等人一起,同胡惟庸合谋造反一事。洪武二十三年,因吉安侯家奴的告发,陆中亨被处死的同时,唐胜宗也被下旨处死。

不过洪武二十四年,太祖皇帝为唐胜宗立庙。

荥阳侯郑遇春:兄弟二人皆投奔朱元璋

郑遇春与兄长郑遇霖都是十分勇猛而且力大无穷之人,只是兄弟二人的脾气性格完全不同。兄长郑遇霖若是与同乡发生矛盾的话,必须要处之而后快才可,幸亏弟弟郑遇春及时劝阻才未造成祸端。所以乡里都很害怕郑遇霖,而觉得郑遇春是一个贤德之人。

1353年,朱元璋攻克滁州城以后,郑遇春与兄长郑遇霖一起投奔朱元璋。

朱元璋经常让郑遇霖为前锋,冲锋在前;

1355年,在渡江作战时,郑遇霖死在了芜湖,郑遇春接替兄长继续统率兄长的部队。很快郑遇春便凭战功被授予左翼元帅,之后在对战陈友谅时,郑遇春经常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即便是立下战功也十分谦逊,从不自夸。

朱元璋因此,对郑遇春十分钦佩。

从1356年到1364年,郑遇春先后跟随一起攻克集庆、太平、安庆、江州、武昌等地,立下不少战功。1367年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的前一年,郑遇春跟随大将徐达一起北上,征伐元朝。

从1368年到1370年,郑遇春先后跟随大军一起攻克华州、太原、朔州等地,奉命镇守朔州土城。在洪武三年太祖大封功臣时,郑遇春被封为荥阳侯。

洪武五年,被削掉爵位。

洪武六年,郑遇春仍旧在镇守朔州。

洪武十年,郑遇春率领前去平定也速脱火亦在平凉城的叛乱。

洪武十三年,恢复侯爵爵位。

洪武十四年,跟随大将傅友德一起南下,平定云南。

洪武十七年,被召回京城。

洪武二十三年正月,郑遇春同凤翔侯张龙等人一起南下云南安置驿传。五个月后回到京城,这年十二月,因胡惟庸一案而被太祖下旨处死。

南雄侯赵庸:兄弟二人一起归顺太祖

赵庸与赵仲中在归顺太祖皇帝之前,负责在巢湖镇守水寨。1355年,赵庸同兄长一起归顺太祖。

其兄长赵仲中凭战功被授予枢密院佥事,负责坚守安庆;

然而1358年陈友谅攻陷安庆的时候,赵仲中因为弃城而逃,被太祖皇帝下令诛杀。

赵仲中死后,由其弟赵庸承袭其官职。

不久便被提拔为参知政事,同俞通海、廖永忠等人一起攻打康郎山,先后占领了武昌、庐州等地,凭战功被授予中书左丞一职,

洪武元年(1368年),跟随大将徐达与常遇春一起北伐北元。之后又跟随大将李文忠一起攻克庆阳、应昌,原本其战功颇丰,可以封公;但是因为赵庸私下里纳奴婢,便没有被封后,而是将其封为南雄侯。

在此之后,赵庸又率领平定福建、广东一带的叛乱。

洪武二十年,同燕王朱棣一起出古北口,将乃儿不花招降。

洪武二十三年,受胡惟庸案牵连被诛杀。

宜春侯黄彬

黄彬在归顺太祖之前,是徐寿辉麾下大将。1360年徐寿辉被陈友谅所杀,陈友谅称帝。凡是徐宋的旧部都不愿意臣服陈友谅,黄彬便是其中之一。

1361年朱元璋亲自率兵征伐陈友谅,陈友谅逃到了武昌。

次年正月,朱元璋率兵兵临武昌城下,黄彬率兵归顺太祖。朱元璋对黄彬还是很重视的,授予其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一职,率兵一起出征,很快便攻克南昌、永新等地。

当时有一些归顺太祖的人,因为处于观望的状态,常常会出现弃太祖而去的,黄彬都会率部前去征讨。之后的鄱阳湖之战,黄彬也参与其中,立下战功。

1364年黄彬跟随常遇春一起征讨赣州,次年正月赣州平定,此次平定赣州,黄彬的功劳最大。

永新城守将周安叛乱,黄彬跟随汤和一起征讨周安。之后又招降了很多的山寨,江西一带悉数平定,而黄淮则是凭战功被授予江淮行省中书左丞一职。

洪武元年(1368年),黄彬奉太祖之命前去江西招抚诸山寨流窜的匪徒。到任后,黄彬便下令想要从军者都可以来,想要从农者,也自愿。一时间闻风而来的不计其数,全部安置在了袁州卫。

洪武三年太祖大封功臣,黄彬被封为宜春侯。

洪武四年,黄彬奉命前去平定赣州上犹县山寇作乱。

洪武五年,黄彬跟随卫国公邓愈一起南下,平定古州、田州、澧州等处洞蛮常梗化作乱;

洪武六年,奉大将军徐达之命,黄彬等人分别驻守在山西、北平等地。

洪武十年,黄彬奉命前往沂州处理军务。

洪武二十三年,受胡惟庸一案的牵连被处死。

河南侯陆聚

陆聚在投奔太祖皇帝朱元璋之前,曾在元朝为官,任枢密院同知,奉命镇守武安等地。后来朱元璋开始统一江淮,因为徐州与宿州是太祖皇帝的祖地,所以太祖并不舍得攻打。1366年在大将徐达攻克淮安的时候,陆聚率部归降太祖,将徐州与宿州拱手让给朱元璋。

朱元璋十分高兴,便将陆聚授予江淮行省参政一职,负责镇守徐州。

1367年元朝左丞李二率兵攻打徐州,已经在陵子村驻军,陆聚得知后便派指挥使傅友德前去交战,生擒李二。紧接着陆聚又派人攻打宿州,生擒元朝佥院邢端等一百多人。

1368年,也就是洪武元年陆聚跟随大将徐达一起北伐,攻克元大都。之后又同薛显等人一起接连攻克大同、保定、凤山、铁山等地。

1370年陆聚奉命平定沂、邳山民作乱,这年十一月被封为河南侯。

洪武五年,陆聚奉命前去凤阳修建御赐府邸。

洪武八年,陆聚同卫国公邓愈一起前往陕西屯田。

洪武十二年,陆聚同信国公汤和一起前往临清练兵。

洪武十三年被召回南京,洪武二十三年因胡惟庸一案被诛杀。

平凉侯费聚

费聚也是“淮西二十四将”之一,年轻的时候颇通武艺,在濠州城参加了红巾军。因为费聚身材魁梧、相貌伟岸而得到了朱元璋的器重。1353年费聚跟随朱元璋一起前往定远张家堡,在那里招降民兵。朱元璋先行离开返回了濠州,但是费聚发现民兵首领有反悔的意思,所以便赶紧赶回去告诉朱元璋。朱元璋便同费聚一起率领三百多士卒,设计抓了民兵首领,成功收编三千多人。

之后费聚又招降了豁鼻山秦把头八百多人,并且跟随大军先后攻克灵璧、泗州等地,凭战功被授予承信校尉。

1357年,朱元璋设置永兴翼元帅府,耿炳文为都元帅,费聚为副元帅。

但是没多久费聚便被朱元璋召回,统领宿卫,待在自己身边。

之后费聚便跟最太祖一起多次出征,救援安丰、攻打江西、攻克武昌。

1364年张士诚建立东吴,派兵攻打长兴。费聚擒获张士诚麾下大将宋兴祖,大败吴军。

1367年,费聚跟随大将徐达一起攻克平江。这年年末费聚又跟随大将汤和一起征讨方国珍,将浙东地区平定;之后又从海上征讨陈友定。

1368年,费聚跟随徐达一起攻克西安,费聚便被任命为西安卫指挥使,后晋封为都督府佥事,负责镇守平凉城。

1370年,费聚被封为平凉侯,在太祖钦定的34位开国功臣中,费聚排第十八位。

1377年,费聚跟随大将傅友德一起南下征讨云南残元势力。

1382年,费聚又跟随西平侯沐英一起攻下大理,平定云南满族叛乱。

1385年,费聚率兵征讨广南,俘获上万人,之后便负责镇守云南。

之后费聚虽然奉命前去安抚苏州军民、招抚蒙古残部,但是因为沉溺于酒色,并没有多大的作为,都是无功而返。太祖十分生气,将其狠狠斥责一顿。自此之后在胡惟庸的巴结下,费聚便私下里与胡惟庸结交在一起,是胡惟庸一党的重要成员。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虽然被处死,但是费聚因为没有暴露而得以活了下来。

但纸终究是包不住火,洪武二十三年,费聚同胡惟庸密谋造反一事暴露,太祖将其诛杀。

结语

在太祖皇帝打天下的时候,主要依靠的自然是武将,只要是骁勇善战而且对自己忠心耿耿的武将基本上都能得到重用,有建功立业的机会,并且凭战功多少获封爵位。这七位能够被封为侯爵,便可见他们的战功有多显赫。

然而大明王朝建立以后,这些被封爵位的武将们,便有些恃宠生娇,并没有急流勇退。

再加上“打天下时靠武将,治天下时靠文臣”,所以在洪武三年后,太祖皇帝便慢慢地开始更加重视文臣而非武将。对武将们的态度自然便由一开始的安抚转变得越来越严厉,这些开国功臣们大多都是跟随太祖一起南征北战多年,乍一“失宠”便心里不平衡,在奸臣胡惟庸的巴结下,便开始走向了一条歧路。

虽然有很多的开国功臣在胡惟庸案发时没有被牵连,但是随着更多的人暴露出来,这其为侯爵即便是隐藏得再深,也被抓住了把柄,不得善终。

2 阅读: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