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要数最具传奇色彩的耳机品牌,静电耳机制造商STAX显然应占一席。三耳工作室历年来也在广州本地举办过数次不同品牌静电耳机的同台竞技无一不受到高端烧友的捧场,且在外地的沙龙中也借调过几次STAX的旗舰型号给大家尝鲜。STAX的静电耳机可以说如今市面上做到让大多数人可以触手可及体验静电耳机的同时,产品本身又极具高潜力的特性。
今年恰逢STAX迎来85周年之时,三耳工作室很荣幸获得了来到STAX位于日本埼玉县的总部兼工厂进行采访见学的机会。
回溯STAX的历史,和不少日本电子公司一样都可以追溯到二战前后。在经历战后的蓬勃发展,以及泡沫经济、日元升值等的冲击后。如今的STAX在1996年重生并成为一家专注于生产静电耳机产品的企业。最早的STAX公司设立在如今东京都内练马区一座传教楼(如今已经成为历史有型文化财产),直至1982年才搬迁至位于埼玉县,后又有了由漫步者投资建立的现代化厂房,也就是我们今天参观的地点。
本次采访的契机来自今年2月份,在2023冬季FUJIYA耳机展上,STAX租下了整个房间来为新品X1000静电耳机组合进行展示,这次小型化产品的推出到底有什么意味,对此我们也很感兴趣。
STAX的历史
在进行采访前,我们先来亲眼看看STAX的历史。
就在STAX总部二楼,设有一个小型的公司历史博物馆,其中内藏有STAX公司成立以来生产过的许多标志性产品。
1960年,STAX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产品SR-1,也是今年新品SR-X1致敬参考的产品之一,而且你会发现,最早的时候,当时耳机插头还是使用6针的设计。
1977年,STAX推出SR-Σ,在这耳机上首次使用了椭圆形设计的单元,并且使用了模仿聆听音箱的指向设计。
接着在1979年推出了如今L系列的鼻祖机型SR-λ,并在82年推出SR-λ Pro。
小型化设计的SR-X则是和SR-1同样,为新机型SR-X1的参考原型。自1970年推出以来经过数次改良,在1985年推出该系列最终的型号SR-X MK3。
在1993年,旗舰机型SR-Ω正式推出,作为一代传奇的代价是极高的生产代价,其使用的大型网状静电单元当时造价非常高昂,以至于经历了30年才在X9000通过新技术的方式成功实现量产。
伴随着当时日本经济的不景气,因此STAX在1994年迎来了总结。但也在1995年由旧员工进行重组,并在1996年重新成立目前的STAX公司,并只专注于静电耳机的生产。
一直到2011年,在STAX成为漫步者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后,如今发烧友大多仍十分熟悉且能购买到的经典静电耳机009和009S等,均是这一期间打造出的,而最近的X9000则更是应用SR-Ω的技术进一步打造而成的真正意义上的旗舰。
在以时间为轴线的耳机展示区旁边,则是一些其他早期STAX的产品,包括唱臂、唱头、以及为NHK打造的静电麦克风、封闭耳机SR-4070、静电扬声器以及各种充满日本泡沫经济年代特有的奢华设计感的功放设备。
机会难得,我们也拿到刚才展示的那台SR-Ω耳机,来到旁边的听音间进行对比,尤其是SR-Ω与X9000这其中横跨30年的技术传承。可以感知到这三十年来,技术对于空间和音色带来的变化。
生产车间
STAX总部大楼的一楼集合了生产车间内,分为维修、组装、包装、原料等几个部门。而在组装部门正对着的就是核心单元的无尘区间。
进入无尘区间都需要专门的衣帽以及经过20秒的无尘清洁后才能制作,工作室内部有多名工作人员进行静电单元的组装和除尘检查。
制作完毕的单元需要放入老化室进行两周到半个月不间断的老化。
单元完成老化后,再完成参数上的配对,配对完成后还要在组装部门组装完成后进行2周的煲机确保没问题才能出货。
据介绍,一个耳机从单元生产到能交货,一般需要两个月的时间。
访谈
参观完整个生产制造后,我们跟几位STAX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了访谈,分别是社長:仲田祥基Yoshimoto Nakara;営業部部長 清水龍治Ryuji Shimizu;技術部課長 長山洋二Yoji Nagayama。
本次专访问题主要分为组织、战略和产品市场三部分,分别由不同部门的人回答。本次产品围绕的是新制品X1000的访问,另外也提前告诉大家:很遗憾,这次没有关于未来新制品的情报。
三耳:众所周知,STAX品牌是日本历史较长的传统品牌,是否可以介绍STAX目前公司的人员组成是怎么样呢?50岁以下中青代比例大概有多少?
STAX:STAX公司目前共有17名员工,其中50岁以下的中青年员工占比50%。
三耳:过去85周年的历史长河中,公司的企业战略有过什么变化?
STAX:过去85年间,STAX公司的企业战略经历了以下两个阶段:
1938-1995年:1938年创业到1995年这个期间是经历了一个由创始人林尚武先生,依靠积攒的个人的技术,在1938年开始设立一个公司昭和光音工業株式会,当时主要是做唱片机录音,还有拾音器等、后来在50年左右开创了我们STAX这个品牌( スタックス工業株式会社)。
1996年至今:在1996年,由目黑先生和另外几个员工组建了现在的STAX Ltd,继承创业精神,再次创业,并在经历了困境之后,再次成为静电耳机品牌。
这个期间最大的一个我总结的东西就是说资金链的把握保持,这是最关键的,所以说现在开始我们特别注重资金链,怎么样把资金链运作好,这是最基本的,就跟我们供血一样。
未来,继续在我们原有的静电技术的基础之上,把产品进行多样化,尽量做到让我们的喜欢STAX的用户,喜欢静电的这些用户发烧友,尽量满足他们,同时也就满足我们自己。
三耳:过去几年的COVID让很多人的工作与生活发生了改变,期间是否给公司也带来了新的改变?
STAX:一开始确实大家都有点不知所措,但事情都是两方面,好的方面在哪?大家都不上班了,都在家里了,在家里干嘛?在这个时候最好的一个就是在家里静静的听音,享受音乐的这么一种环境。所以说我们在实体店的销售是在减少,但是我们线上的销售是在增加,这是从另一个方面就是说危险来了,不要乱了手脚。
同时我们提高对公共卫生的安全意识,例如尽可能减少全体员工参与的宴会和其他聚会。例如无尘室,因为危险性比较高,安排员工分开上班,尽量不同时在一个空间工作,这员工也很配合。20年到22年我们一直没有举办公司的忘年会,知道22年年末开放后才开始。
三耳:目前市场上开始出现新晋的静电耳机生产者,其中不乏产品定价较高的竞品,STAX对此会有什么看法或应对策略吗?
STAX:
静电耳机制造商的增加是一件好事。我们希望与其他制造商合作,共同扩大原本较小的静电耳机市场。
三耳:X9000是我们都很喜欢耳机,我们已经很清X9000产品的独特之处,不知道能否介绍X9000开发的经过?
STAX:
X9000耳机采用了固定电极,可以减少空气阻力和反射,并确保高音透射性。这种理念早在1970年推出的SR-X金属网状电极中就已经体现出来。SR-Ω中使用的“大型金属网状电极”由于制造难度大,难以量产。随着新制造技术和开发理念的获得,加上SR-009开发过程中培育的多层固定电极制造技术,如今让这项技术量产成为了现实。这些都是SR-X9000诞生的重要推动力。
三耳:最近STAX发布了X1000这款新款静电耳机组合,STAX是基于什么样的想法创造出来的?
STAX:SRS-X1000 是新的入门级型号,由新型紧凑型耳机 SRM-270S 和专用于套装模式的放大器 SRM-270S 组合而成。它是 SRS-3100 的后继套装。(*据了解,中国大陆地区SRS-X1000为非套装形式销售,SR-X1耳机与SRM-270S耳放可灵活搭配其他机型购买。)
三耳:X1000组合当中,SRM-270S耳放和SR-X1耳机都是紧凑化的新品,从技术角度而言,这两个新品与以前的传统系列产品对比有什么新的技术特点?
STAX:从技术角度来看,与以前的传统系列产品相比,这两个新品具有以下新的技术特点:
采用新设计的 57mm 口径发音单元,具有静电型特有的平直中立的再现性。
将发音单元直接放置在机壳内,并尽量减少各部件之间的接缝,从而获得准确和清晰的声音。
开放式背缝结构使厚度均匀,曲线形状平滑,从而使声波能够顺利地向外传播,减少失真。
三耳:STAX在产品开发中,又是如何获取客户的反馈的呢?
STAX:在产品开发阶段,STAX 会在各种活动中展出量产试制品。此时,价格和销售日期将完全保密。试听活动中收集到的用户意见和问题将反馈给开发人员,进行进一步改进。此外,在进一步改进后,还会收集主要零售商买家意见和需求。这项工作对于防止交货延迟、故障、索赔和售后问题至关重要。
三耳:未来一段时间,STAX还会继续投入这种小型便携产品的开发吗,还是会将原有型号产品进行迭代升级。
STAX:并没有强化对小型产品进行开发的意图,无论是小型、入门还是HI-END级产品我们都会持续进行。
后记
本次采访另一个印象改变,是对企业员工的年龄的印象,过去曾经以为STAX普遍年龄层较高,但这次看到负责新品开发主导的负责人長山先生竟然比三耳君还年轻一丢丢,而且问到其喜欢的音乐也是各种各样,也不由得对未来STAX的声音变化走向产生兴趣。
虽然已经有过一次展览,但在采访完第二天的春季耳机展上,依然非常多人尝试最新的小型耳机,并且很多人也会选择使用更大型的耳放进行驱动尝试。据三耳所知,相比起中国市场钟爱旗舰不同,日本市场卖的更好的往往是相对小型一点的L系列,而不仅是旗舰产品。看来也确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