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中国第一大平原:辽阔无垠,总面积超40万平方公里!

笑阳探社会 2024-09-25 06:05:09

提起阿拉善,映入脑海的是荒无人烟的萧索。

绵延不绝的驼队在黄沙中不断穿行,向着远方看不到头的沙漠进发,如同在人间地狱中行走。

对阿拉善的改造是许多代人的奢望,如果可以将沙漠变为良田,将生命禁区变为宜居之所,将极大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水平。

在许多人印象中,这是不太可能发生的事情,沙漠的形成是自然伟力所造成的,不是人力所能抗衡与改变,这听起来非常魔幻,不可思议。

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阿拉善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将不可为的事情变成可能,移山填海的神话传说穿越到现实世界,创造出了奇迹。

生态系统和地理环境得以彻底改变的阿拉善,地貌特征已从昔日寸草不生变成了广袤的农田,成为面积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第一大平原。

一、阿拉善重新焕发了生机

中国虽然有着面积庞大的国土,但是适宜农业耕种的平原面积并不大,原有的东北、华北和长江中下游三大平原面积都不足40万平方公里。

然而,正是这面积不大的三大平原,养活了我国将近一半的人口,成为我国农业最为发达的地区,是中华文明赖以传承到今天的根本之地。

我国地质学家经过全国范围内的地理特征的考察,认为阿拉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平原,而且面积将远超现有的三大平原中的任何一个。

但是将沙漠变为耕地,这如同天方夜谭的想法,让不少人斥之为异想天开。

制约最大的便是沙漠的自然环境,这决定了大多数植物无法在沙漠生存。

随着政府和社会对阿拉善生态环境改造的投入,沙漠地区的植被覆盖发生较大变化,已经实现了连通内外的保护沙漠公路的护路林带走廊。

原有的被风水侵袭的公路已经褪去了凄凉的黄色,改为了代表生命的绿色。

这是阿拉善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见证,让沙漠行车更加舒适安全。

植被的变化从卫星图像可看观察到,近十年沙漠地区一直在发生变化,这种改变可能比较小,但无可争议的向着绿色更为偏重的方向前进。

阿拉善的气候也有了明显的变化,降水量远比十年前要多,这必然也是植被增加带来的好的一面,但远不足以满足沙漠改造为农田的条件。

沙漠之所以变为沙漠,最主要的原因是缺水。

经过自然演变,阿拉善几乎没有地表水的存在,这与沙漠降水量的稀少有着最为直接的关系。

阿拉善降水量与蒸发量不成正比,蒸发量几乎是降水量的十倍,比长江地区降水还要多,这种现实条件下,水资源是重点需要考虑的因素。

地质学家经过勘察,发现塔里木盆地整个区域并不缺水,水源都隐藏在该地区的地下,受限于盆地地形,从雪山融化而来的水流渗到地下。

塔里木的水量非常丰富,初步估算总水量大概要比贝加尔湖还要多,如果可以充分利用,完全可以满足改变地理环境,种植农田的需求。

然而单独依靠开采地下水来浇灌沙漠,理论上可以实现,但实际操作起来会面临很多问题。

比如地下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的,无法长期性使用。

地下水分布并不均匀,有些地方的地下水含量较少,开发使用的话,很快就会枯竭,无法为地表提供永久性的水源,不利于持续改造。

当地下水大面积抽取后,水位很快便会下降,再开采时需要采用大功率的设备,耗费更多的能源,成本很快便会上升,经济价值不是很高。

自然条件无法满足耕地的需求,但人们没有灰心,好在有日新月异的科技进行支撑,让人们拥有了制造“神迹”的可能,实现了改天换日。

二、现代科技改变了阿拉善

针对阿拉善特殊的地理条件,按照国家对这块地区发展的期盼目标,地质学家与农业学家联手,依靠先进的科技和科学家的智慧进行改造。

对现有水资源进行有序管理是科学家制定的最基础的策略,通过科学用水,合理节水,采用最经济有效的灌溉方式,让水资源利用最大化。

当滴灌、喷灌等现代化浇灌农作物的方法被推广后,将每年的降水集中收集使用,最大程度减少了灌溉用水方面的浪费,提高了用水效率。

地下水的开采被提上日程,区别于对地下水原有的盲目开发,科学家因地制宜的对不同地区的地下水合理规划,确保地下水保持充盈状态。

用设备收集的雨水,通过设置的管线被引导储存在沙漠边缘环境相对优越的区域,避免了浪费雨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沙漠上水荒的危机。

科学家经过不断试验,对阿拉善的沙土特质尝试进行改良,将增加肥料与植物固氮方法相结合,创造性实现了将贫瘠土壤变为肥沃的目标。

植物学家对现有的农作物进行改造,在世界范围内搜索适宜的植物物种,引进适合沙漠地区生长的植物,利用基因技术筛选出优良品种。

除了对本地条件进行改进外,通过引嘉济汉工程对川北地区丰富水资源加以驯服,让原本白白流走的水源输送到可以发挥价值的黄河下游。

这个工程最伟大的意义不仅是解决了黄河下游地区的取水用水问题,而且让分流黄河水的想法具备了可实施性。

一旦成功,大约有50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可用。

在实施引嘉济汉之前,这些水是下游地区的用水来源,国家水资源发展战略层面要优先确保人口密集和经济发达地区的需求,不能擅动。

现在下游的用水得到保证后,就可以将上游的黄河水调配到西北。

从而为阿拉善地区提供持续不断的水源,将缺水这一大因素彻底解决掉。

科学家经过严格计算,500亿立方米的水输送到阿拉善后,完全可以满足40万平方公里的灌溉需求,可以用来开垦出2亿亩的新增耕地。

在沙漠高温的作用下,这些水源会为阿拉善的空气中带来大量的水蒸气,并增加降雨量,从而改变该地区的气候条件,形成良性循环。

三、几代人的努力创造奇迹

阿拉善的华丽蜕变,凝聚了几代人的不懈努力。

各行各业的相关专家为了实现挑战沙漠的目标,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谱写出了华丽篇章。

许多专家,为了研究沙漠的特性,不惜放弃其它城市优厚的待遇,长期驻扎在沙漠,连家人都很少见一面,可以被称之为“治沙英雄”。

阿拉善生态环境的改变,在世界范围内都可以算得上奇迹。

这种改变为本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方向,彻底改变了当地的社会组织和文化生态。

常年飘零在他乡打工赚钱的阿拉善游子,在听说家乡出现的变化后,认识到了家乡发展的潜力。

他们纷纷回到家乡,在政府和专家的指导下建设家乡。

生态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环境的变化不仅让阿拉善的农业得到长足发展,旅游业、手工业等也逐渐兴旺起来,一个个城镇中心正在形成。

世界各国在惊叹阿拉善良取得的成绩同时,委派专家团队考察学习,为治理本国境内的恶劣环境学习治理经验,期待也可以创造奇迹。

阿拉善改变的影响并不仅限于一地一隅,全国范围内缺水地区的解决思路可以参照阿拉善的例子,通过系统化的措施变不可能为可能。

阿拉善的生态改善,是人定胜天的写照。

同时也说明只要人类尊重并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就可以实现与环境的和谐相处。

结语

阿拉善地区40万平方公里的平原,2亿亩的新增耕地,从满是黄沙的沙漠一跃成为中国第一大平原,这中间凝聚着无数人的努力和心血。

阿拉善的“绿色奇迹”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并不完全是由于引嘉济汉工程所带来的,这需要归功于一代代“治沙英雄”的坚持和努力。

不可否认,引嘉济汉工程彻底解决了阿拉善地区缺水的先天性不足,有着改变原始生态环境的巨大作用,实现了将沙漠变为耕地的壮举。

引嘉济汉没有为阿拉善输送水源,而是通过解决黄河下游地区的用水来源的方法。

开创性的实现黄河上游500亿立方米水用于西北的方案,成功创造了这一奇迹。

这种全局性处理生态问题的思路,符合环境演变的基本规律,再一次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貌似不相关联的事,背后有着紧密的联系。

科学家对阿拉善的其它改造工作也卓有成效,尤其是对于水资源的管理和土壤品质的提升,都为将阿拉善发行为适合耕地做出了巨大贡献。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参考链接

再造中国第一大平原:辽阔无垠,总面积超40万平方公里!

首发2024-09-12 15:29·博学多才的阳光

再造中国第一大平原:辽阔无垠,总面积超40万平方公里!

2024-09-09 01:53:18 来源: 乍寒已暖 广东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