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财政部长耶伦扬言:不排除在拜登离任前,对中国的银行进行制裁

南南评国际 2024-12-17 07:20:50

耶伦提出对中国银行实施制裁的可能性,集中在两个理由上:中俄金融合作和产业安全问题。她指责中国金融机构可能协助俄罗斯规避西方制裁,同时对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崛起表达担忧。然而,这一强硬表态的背后,既体现了美国对华竞争的焦虑,也暴露出制裁的高风险性。

通过扬言制裁中国银行,美国试图给中国施加压力,迫使其在中俄合作及产业政策方面做出妥协。这一威胁不仅针对中俄关系,更是对中国金融体系进行试探。制裁关键金融机构,无疑是美国展示经济制裁工具的最强手段。

尽管制裁意图明确,但其实际实施将带来巨大的全球金融动荡。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是国际经济体系的重要一环,一旦被制裁,可能导致跨境金融业务受阻、全球资本市场震荡。尤其在美国债务危机悬而未决、银行体系脆弱的背景下,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操作,极可能反噬美国自身利益。美国政府内部并未就对中国银行的制裁达成一致,耶伦的表态更多是“敲山震虎”。她提到制裁只是备选方案,并非既定政策,这说明美国对于是否冒险执行这一策略还在权衡。

耶伦的言论揭示了当前中美关系的复杂状态。一方面,美国在经济、科技和安全领域对中国采取全面遏制政策;另一方面,中美作为全球经济的核心引擎,必须在一些领域保持合作以应对共同挑战。

近年来,美国频繁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中国企业发展,意在遏制中国高科技产业崛起。同时,制裁中国金融机构则是试图切断中国经济的国际联系。这些措施虽然凸显竞争本质,但也让全球供应链和经济秩序面临破坏的风险。

尽管对抗情绪高涨,但中美在金融危机应对、全球经济稳定等问题上仍需合作。例如,近期成立的“中美金融工作组”表明两国在管控分歧方面的共同需求。耶伦在强调制裁的同时,也承认两国对话的重要性。中美金融合作不仅符合两国利益,也有助于稳定全球经济环境。

耶伦的表态让中美关系显得更加微妙:一方面,美国通过制裁威胁对中国施压;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在关键领域与中国保持合作。这种矛盾性既反映了美国对华战略的复杂性,也凸显了中美关系中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本质。

面对耶伦的制裁威胁,中国迅速作出反应,展现出强硬立场与冷静策略。中国外交部对美国的制裁言论进行了严厉批评,指出其“既要当裁判员,又要当运动员”的行为是霸权主义的体现。中国明确表示,不会因制裁威胁而动摇自身立场。

中国是美国国债的主要持有国之一,其持有的美债既是对美经济的重要支撑,也是中国潜在的反制工具。尽管中国并未明确提及美债反制,但这一选项始终是中国对抗美国经济施压的重要“底牌”。在美元制裁工具被滥用的背景下,中国正加速与其他国家推进去美元化合作。例如,与俄罗斯、巴西等国的本币结算机制不断完善。去美元化的进程虽然长期艰难,但其战略意义却不容忽视。

耶伦的制裁言论只是中美复杂关系中的一个缩影。未来,两国关系的走向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如何平衡分歧与合作。无论是金融领域的制裁威胁,还是产业链的竞争,中美之间的问题都无法通过单方面施压解决。加强务实对话,寻找双方利益的交汇点,是推动两国关系稳定的关键路径。

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中美有责任共同维护全球经济秩序。任何破坏性政策都可能引发全球范围的连锁反应,这既不符合两国利益,也与国际社会的期待相悖。中美关系不可能回到单纯的合作时代,竞争将成为长期态势。但竞争不等于对抗,在竞争中寻求共存,才是两国关系的正确发展方向。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