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南疆的岁月致敬(五)面对着他人,他们是爱的奉献者

广西边关看历史 2024-04-09 04:44:53

十三团,一个在广州军区历史上仅存了十三年的队伍,为什么让那么多干部、战士久久难以忘怀,留下那么多美好的回忆。因为,那是支被爱浸泡了的团队。“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无论干部、战士如何变化,爱的阳光始终普照,这里面有洒向战士的爱,洒向亲人的情,更有洒向边关的大爱,让许多过来者回味无穷。

提到爱兵,先进事迹里最显赫的要属五连。“剑麻诗”《不要送我》就来自于一个真实的故事,它表达了退伍战士与五连指导员傅塘根难舍难分的心情。我看了那张照片,退伍战士坐在列车上与站在列车窗前送行的傅塘根相互手拉着手,彼此热泪盈眶。五连荣获“尊干爱兵模范连”光荣称号,又是十三团政治工作的一大亮点,它深刻地反映了十三团和谐、平等、团结、奋进的官兵关系。流逝的是一去不复返的岁月,留下的是绵绵不绝的真情。

每逢春节,傅塘根和连长都要分别带着爱人和孩子,一个阵地接一个阵地去给战士们拜年,送去用自己的钱买的糖果。傅塘根不仅关心战士的温饱和学习,甚至记住连里每一个战士的生日。他与战士家里通信三百多封,还曾在阵地上为五个失去亲人的战士举办过寄托悲哀、让战士为其亲人送终尽孝的象征性葬礼。他认为,指导员与母亲一样,对待战士就要像他们的母亲那样,履行母亲的责任。

傅塘根给孩子们讲红色故事

战士小徐在他服役期间,父母不幸双亡,妹妹流离失所,让这位战士备感焦虑。为了让这位战士安心服役,傅塘根利用休假自费到湖南处理小徐的家事。他在小徐家乡的一个废仓库里找到在此栖身的小徐的妹妹,帮她买来新衣及一些生活用品,又到妇联协调为小徐妹妹找到了工作,并亲自送到单位。办完这些事后他的假期仅剩最后一个星期,才回家服侍待产的妻子。他的妻子曾这样说过:“我真希望成为他的士兵,这样就可以从他那获得更多的爱。”别人问他为什么对战士付出那么多爱时,他回答道:“我过早失去了爱,而又得到人间丰厚的爱。这是我日后当指导员后爱的源泉。”

感情用事很容易,坚定地付出爱却很难。必须懂得储备能量,爱的能量才会提升。爱是真诚的付出,是真诚的回报。傅塘根住院时,战士们纷纷给他写信。有的战士甚至在信中说:“指导员,是我们把你累病的,你就安心养病吧!你的菜地责任田,我在帮你浇水,蔬菜长得可好了。”

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余秋里说:“如果每一个连队都像五连这样,没有搞不好的官兵关系。”

十三团的干部知道,在生活上关心战士是爱,帮他们解决困难也是爱,让他们掌握生存的技能更是最大的爱。因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十三团的领导就懂得这个道理。为了培养军地两用人才,他们先后与驻地县委、县政府多次协调,建立智力拥军长效机制,因地制宜就地就近开办文化补习班、各类实用技能培训的学习班,提高战士科学文化水平,使战士具有退伍回乡后选择人生的一技之长。翻开他们的资料,每年部队组织的军校考试,军队种类院校在他们团录取战士都在三十五人以上。刘敏生在阵地上办起的高中文化补习班,经考试,九十六名战士成绩合格,占全连战士的百分之九十七。不少战士复员回乡很快找到满意的工作,纷纷写信回来,感谢部队给他们插上人生腾飞的翅膀。

在十三团处处流淌着干部对战士的爱,这种爱甚至于跨过了时间与空间限制。前面提到的,老团长邓诗新转业到地方后,还一直挂念着他当团长时牺牲的烈士家属,久久不能释怀。烈士邝胜龙的父亲曾指着家居的三层楼房对一位记者说:没有老邓关心,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好日子。这里包涵着一个渗透着浓浓爱意的情怀,团领导对战士的爱已超越领导与被领导本身,更是一个生者对死者爱的延伸。

军人也有爱情,军人更懂得爱情。十三团人也有许多爱情的故事。

十三团战士廖开军讲了这样一个令人心酸,但看后顿生敬意的故事。他在故事的开头这样写道:

“有一种爱是自私的,那是爱情。

“有一种爱是无私而崇高的,那是母爱。

“那一年,五连指导员凌荣康献身国防事业后,他的爱人,广西南丹姑娘余琼娇肚子里尚未出世的孩子怎么办?生还是不生?这是两难的选择。

“刚刚失去心爱的人,还没有走出悲伤的余琼娇毫不犹豫地决定:“我要把孩子生下来!把他养大成人!”

“我要把孩子生下来,孩子是爱情的结晶,是母亲身上掉下的骨血!把他抚养成人,这是爱的承诺,这是爱的宣言!”

余琼娇带着儿子来到丈夫战斗过的地方

于是,孩子生下来了,是剖腹产。丈夫因永远“留在”了南疆,陪在她床前的只能是她的姐姐和妹妹。在以后的日子里,不管遭遇了什么,有对丈夫和孩子的爱支撑着她,她终于以那孱弱的身躯和顽强的毅力实现了自己的誓言,“把他养大成人!”而且学有所成。每年清明,她都要带着儿子到爸爸墓前去扫墓。当儿子考上大学后,她终于告慰了丈夫在天之灵。一听到老团长讲她的事迹起,我就觉得她了不起,她是十三团家属的优秀代表。她以自己的忠贞,将爱情献给了自己的丈夫;她以自己的坚强,将孩子哺育成人;她更以自己的孝心,替凌荣康将儿子对父母应尽的孝道持续了下去。凌荣康牺牲后,她每周都要到乡下公婆那去,以自己微薄的薪金尽当儿媳的一份义务。中国传统妇女的优秀品质在她身上得到了体现。她将爱,通过行动给了丈夫,给了儿子,给了公婆,更洒向大家的心里。现在的“80后”、“90后”,到处在询问:“爱情你在哪里?”可他们的父母相信爱情就在身边,就在心里,他们一直在信仰、追求、呵护爱情。就拿团政治处干事李凤军来说,为了爱情放弃内地舒适的环境,来到当时战事还十分紧张的边疆与朱寿权结为夫妻。丈夫独特的工作,让她终日与恐惧相伴,身心受到摧残。可为了爱情,她无怨无悔,在文中最后还喊道:“如有来日,我还嫁你!”读罢,让我喉头发紧,真为这位痴情的朋友感到骄傲!

像李凤军这样坚强的女性不止一个。十三团战士傅敏失去了一条腿,当教师的女友没有抛弃他,跟着丈夫捧起阵地上的一把黄土,用手绢包好,一起离开了部队。她的举动正如“剑麻诗”《爱情不需要遗言》中写道:“即使你化作界碑旁的一棵树,我也会成为枝头一颗苦恋的青果。”

当年在阵地上,曾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婚礼。哨所在高耸入云的山上,新娘是沿着一千八百四十六级台阶,坚定执着地走到她的新郎官身边的。哨所里除了一张临时属于一对新人的床和书桌外,就是战士们送来的一束山花了,这束山花渗透了战士们对他们由衷地祝愿:祝愿这位广东仔与这位漂亮的苏北妹子喜结连理,祝愿这对靠文学牵线的青年终成夫妻,更祝愿他们的班长——边防这位普通的士兵得到了忠贞的爱情,这对新人就是十三团岳圩二班班长聂志华和江苏灌南县影剧院职工严汉芹。他们的爱情故事在当代青年眼中是不可思议的,但她真实存在,一时在十三团内外传为佳话,有杂志还将他们的恋爱史化为了美文,现在读起来还别有一番情绪。谁说我们的边防军得不到令人羡慕的爱情?

特殊的婚礼:聂志华、严汉芹

我很喜欢“剑麻诗”《边关夜》中这样一段描述:“今天信中相逢,延长昨天甜蜜的梦,思念的虹升起在心中的天空。希望的路啊,将两颗星悄悄拉拢。”这真像我和我丈夫当年的情境。我和他一个在江城,一个在边关,两地分居,鹊桥相会,彼此的思念之情,全靠鸿雁传书。我俩每次写信都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七八张纸不算多,上十页是经常的。几年下来,光是信就已积攒了一大旅行包。这些信,我至今还保存着,它们是我们爱情的见证。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一个“孝”字贯穿始终。在《弟子归》中,更是用了三百字来总结归纳孔子等圣人对于孝道的训导。十三团官兵忘不了世间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但军人特殊的使命使他们忠孝不能两全。他们更知道,“孝”是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远无法连接。二级战斗英雄肖绍平在战斗打响时还是一个娃娃兵,才十七岁。他一人打掉敌人四个碉堡,被称为娃娃英雄。战斗结束后,他回乡探亲,母亲上山挑水去了,他去寻找,找到一个山坡边看到多病的母亲在那里睡着了。这个战场上的战斗英雄心疼得眼泪都下来了。十三团诗人赵绪奎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是你用镰刀,和镰刀一样的脊梁支撑起一家三代的温饱。儿子应该孝敬你了,但儿子走不出,走不出边关的情怀。”这就是战士与使命,亲情与职责关系的真实写照,更是一种奉献祖国的大爱情怀。

十三团官兵对人民的爱,体现在为当地群众扶贫扶智办实事上。团机关发挥医疗技术和汽车机械等技术人才优势,帮助边境山寨培训乡村医生、农机操作人员。七连的帮扶活动在连长、指导员的带领下很具特色,他们帮助当地百姓办实事,是从帮助群众“治贫先治愚”开始的,首先帮助村民引进科技信息。他们带领战士为当地群众办起了《致富报》,介绍农村经济政策和生产技术,将科技信息传到闭塞的边境山寨,帮助农民致富。他们还安排战士们轮流给当地的小孩子补课,办起了边境帐篷学校,在他们的帮助下连队驻地山寨的孩子完成了初中学业,不少孩子还考上县城高中。为此,乡亲们专门给连队送来锦旗,七连也因此被评为军民联防先进单位。

我丈夫离开边关已几十年了。不知咋的,他时常怀念我们在十三团曾居住过的那个小院,他让我一定要写几笔兵营的小院,那里留下了太多美好的记忆。

我丈夫在十三团期间,几乎春节都是在部队过的。每次在部队过春节时,大年初一一大清早,他还没有起床,张朝林主任的家属小曹已把热气腾腾的饺子端到门口了,喊他吃饺子。张朝林夫妇是河南人,有大年初一吃饺子的习惯。只要我丈夫大年初一不去连队,她一大清早就会送来一大盘饺子。我丈夫忘不了他当团长时,一次执行任务在边境待了将近十天。返回驻地后,参加行动的几位同志,疲惫不堪。后勤处长兰同和家属黄秀雪,请完成任务返回的同志去她家喝汤,这汤喝在口里味道不同一般。喝完以后,小黄才告诉他们,这是她专门从地方卫生院弄来的胎盘,给他们补补身体。我丈夫更忘不了院子里几个活泼可爱的孩子给他带来的欢乐。邓团长的儿子邓敏、李凤军的女儿朱柳青、兰同和的儿子兰海、张朝林的女儿张娟,他领着他们背唐诗,而且还进行比赛。朱柳青背得最多,出尽了风头。兰海当时背不过朱柳青,还不时被她妈妈责怪。在那群孩子中,最有特点的要数邓敏,他虎头虎脑的,浑身透着机灵。只要特务连在操场训练,他都会跟在后面一招一式地学,还挺像那么回事,咋一看真像个合格的兵。没想到以后,在那些孩子中最有出息的要属张朝林的女儿张娟了,她后来考上了清华大学,留在北京工作,真如人所说:山沟沟里也飞出了金凤凰。

难忘有年中秋节,院内的几家人拿出家里最好吃的东西,搬出小板凳,围坐在树下赏月。在明媚的月光下,几个战友和家属其乐融融,淡淡的思乡情也消失在浓浓的战友情里了。这可真是一段浓得化不开的情谊,那是战友们互相付出爱后而获得的。

所以,回味边关军营战友间特殊的爱,就忘不了十三团。不管从哪个角度讲,面对他人,他们都是爱的奉献者。

作者:刘军,十三团第五任团长晏安祥的爱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大江文艺》杂志社主编

因本文篇幅过长,分期刊出,敬请留意下期:

(六)面对艰难险阻,他们是强者

延伸阅读: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