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人争吵、打架时身体会"发抖",说话不利索,脸红,这是种病吗?

韩玄来看趣事 2024-10-14 20:56:17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争吵或打架时,身体突然发抖,说话结巴,脸色通红,这种情况常见却令人困惑。很多人会担心:这是不是某种疾病的征兆?医学专家的解答或许会让您大吃一惊。

这些症状通常是人体应激反应的正常表现,而非疾病。在面对威胁或压力时,人体会启动"战或逃"反应,这是一种古老的生存机制。北京协和医院心理科张教授解释道,当人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时,交感神经系统被激活,引发一系列生理反应。

从西医角度来看,这一过程涉及复杂的神经内分泌机制。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大量分泌,导致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急促。这些变化为身体提供更多能量,以应对潜在威胁。血液会优先供应到大脑和肌肉等重要器官,造成面部充血,即所谓的"脸红"现象。

中医则从整体观念出发,认为这种状态与肝、心两脏密切相关。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提到:"怒则气伤"。中医认为,情志激动会导致肝气上逆,心火偏旺,进而影响气血运行,出现面红、心悸等症状。这与西医所描述的生理变化不谋而合,只是表述方式不同。

为什么会出现发抖和说话不利索的情况呢?研究表明,这与肾上腺素对肌肉的影响有关。肾上腺素会引起肌肉微小而快速的收缩,表现为颤抖。喉部和舌头等发音器官的肌肉也会受到影响,导致说话不流畅。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反应通常是正常的,但频繁或强烈的应激反应可能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慢性病的风险。学会管理情绪和压力至关重要。

如何缓解这些不适症状呢?以下几点建议或许有所帮助:

深呼吸:缓慢、深长的呼吸可以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帮助身体放松。可以尝试腹式呼吸法,每次吸气5秒,呼气7秒。

正念冥想:短暂的冥想可以帮助人快速恢复平静。专注于当下的感受,不加评判地观察自己的情绪变化。

渐进性肌肉放松:从脚部开始,依次绷紧再放松全身各部位的肌肉,可以有效缓解身体紧张。

转移注意力:尝试默数数字或回忆一些愉快的事情,可以帮助大脑从紧张状态中脱离。

中医养生: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养生运动,既能锻炼身体,又能调节气血,对缓解紧张情绪有很好的效果。

近年来,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为我们理解这些症状提供了新的视角。一项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研究发现,杏仁核在情绪反应中扮演关键角色。杏仁核是大脑中负责处理恐惧和焦虑的区域,在应激反应中会被激活,进而触发一系列生理反应。

另一项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研究则指出,个体间的应激反应存在显著差异,这与基因和早期生活经历有关。这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在面对争吵时表现得更为激动,而有些人则相对平静。

在临床实践中,张教授观察到一个有趣现象:经常锻炼的人在面对压力时,生理反应往往更为温和。这可能是因为规律运动可以提高身体对应激的耐受能力,同时改善心理韧性。

心理学家李博士强调,了解自己的情绪触发点和反应模式非常重要。通过自我观察和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预测和控制自己在压力下的反应。她建议可以记录日常生活中引发强烈情绪反应的事件,分析其中的规律,从而制定个性化的应对策略。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生理反应在进化过程中曾经起到重要作用。在原始社会,快速的"战或逃"反应可能是生存的关键。而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面临的大多是心理压力而非实际的生理威胁,这种反应可能显得"过度"。

从社会角度来看,提高公众对压力反应的认知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压力日益增加,了解如何管理情绪和压力变得尤为重要。学校和企业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作为一名医生,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学会识别和接纳这些生理反应,而不是试图完全消除它们。适度的紧张感实际上可以提高警觉性和表现,只有当反应过于强烈以至于影响正常生活时,才需要寻求专业帮助。

我们也要警惕将正常的情绪反应病理化的倾向。不是所有的紧张、焦虑都需要医疗干预。在大多数情况下,通过自我调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完全可以有效管理这些症状。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每个人的情况都是独特的。如果您发现自己的反应异常强烈或持续时间过长,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建议及时就医。专业的医生可以帮助您区分正常的应激反应和可能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总之,争吵或打架时出现的发抖、说话不利索、脸红等症状,通常是正常的生理反应,而非疾病。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接纳自己的情绪和身体反应。

通过适当的自我调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这些症状,提高情绪智能。记住,健康仅是身体的健康,更包括心理的健康。让我们共同努力,在这个充满压力的世界中保持身心的平衡,活出更加从容和智慧的人生。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1 阅读: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