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出现“三年饥荒”与“大跃进”人民公社。

寄文三农 2024-09-25 08:17:38

农村出生的六零后基本都听说过,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生的父母、亲人讲过,“六零年挨饿”的“三年饥荒时期”。

1959年至1961年‌,中国面临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有些资料把这段历史也称为“三年自然灾害”或“三年经济困难”。据有关资料记载,全国因饥荒死亡人数多达数百万,尤以河南、山东最甚。

造成三年大饥荒的主要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严重“左”倾错误,加上农业连续几年遭受大面积自然灾害,造成全国性的粮食和副食品短缺。它标志着中国自建国以来第一次经历了“天灾人祸”的双重打击,国家和人民面临了刻骨铭心的记忆与严重挑战。‌

为什么说是“天灾人祸”双重打击呢?除了自然灾害干旱、洪灾、蝗虫害造成粮食减产部分地方绝收外,主要是虚报浮夸的“大跃进”运动、全民大炼钢铁和吃大锅饭的人民公社化造成的。后来有人把天灾与人祸三七开,是否合适?笔者无法评价,毕竟没有经历过。

大跃进的出现 1949年建国后,新中国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短短几年各方面取得了胜利。1953年恢复了国民经济,并开始了有计划的大规模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飞速实施,有的计划已经提前完成。工商业、手工业、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顺利进行;粉碎高岗、饶嗽石反党集团后,全党更加团结;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实施;周恩来参加了联合国日内瓦会议和亚非国家万隆会议,外交局面打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社会单位和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这一切给全国人民极大鼓舞,党的领导人的头脑也开始 热了起来,出现了急躁冒进情绪。

1957年农业合作化空前加快,粮食、棉花产量,煤炭、钢铁产量等经济指标不切实际的浮夸暴涨。当时最时髦的是:粮食单产“卫星田”,粮食总产“跨黄河、越长江”,钢铁产量“赶英超美”等名词。这些打破常规、违反常识、追求高速度、违背客观规律的“比、赶、超”的生产运动,其影响与危害尤以工业上的“大炼钢铁”活动为突显。

为了完成钢铁产量“赶英超美”,全国各地、各行各业、机关单位学校都架起了炼钢炉,就连中国的首脑机关——中南海院子,也架起了炼钢炉。

为了解决炼钢铁原材料短缺,人们把铁锨、镢头、搂耙等生产农具和铁锅、铁盆等生活用品都拿去炼钢铁。当时农民居民家里没有锅灶,都吃公社食堂大锅饭。

作为领导全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国务院,周恩来、陈云、薄一波、李先念等领导对冒进提出了反对,但作为最高领袖的毛泽东对此却持肯定态度。认为社会主义生产积极性高涨,国民经济指标日新月异,这是好现象,不能打击。作为党的喉舌,《人民日报》起了推波助澜作用。1957年10月27日发表的社论指出:随着农业生产合作社高潮的到来,必然会带来农业生产高潮,还会带来工业生产高潮,出现生产大跃进。这是在报纸社论中第一次出现“大跃进”,这个“大跃进”后来震动了国内外。

1958年5月,周恩来因为反冒进,毛泽东也有叫柯庆施代替周恩来担任总理的想法。周也曾经一度请求中央“他继续担任国务院总理是否合适?”。6月9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游泳池主持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总理请求,与会者表示周恩来继续担任总理职务。

人民公社

随着农业合作化的加速推进,在农业生产,水利、公路等农业基础建设和工业化的大炼钢铁、大开采煤炭等工业生产中需要“大兵团作战”。1958年在“大跃进”的气氛中,人民公社在没有试点的情况下,从孕育到出生不足10个月匆匆诞生了。

河南伏牛山下的新安县炼钢铁壮观场面

刚开始的农业合作社,是20户左右的小社,从1957年冬到1958年春全国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各地自发小社并大社。成千上万的人奋战在几公里、几十公里的灌溉渠道上。

人民公社集合了工、农、商、学、兵,实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将贫富完全拉平,公社随便调用社内和生产队的劳动力、资金、土地、财产,社员劳动不计报酬,甚至强迫社员到外地搞“共产主义大协作”,完全违背等价交换、按劳分配的原则,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许多党员、干部、群众对人民公社化的“共产风、命令风”表示不满,甚至抵制。不少党员因此受到处分,被当作资产阶级“白旗”拔掉。

1958年底,毛泽东察觉到人民公社化存在的问题,为刹住“共产风”做了很大努力。中共八届六中全会《关于公社的决议》,批评公社化运动中的一些想法是“空想”。但批评是在维护人民公社这面旗帜的前提下,因而纠错不彻底。

山西省昔阳县大寨人民公社旧址

这个“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一直持续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于1983才彻底结束了历史使命。

(本文参考西苑出版社《红色纪要》)

《全景文视》重温党史笔记之十 七 2024.9.6.于龙城天水

31 阅读:3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