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美元协议”或可能并不存在?

见史简谈天下事 2024-06-17 12:31:47

最近这几天之前,大家可曾有听过“美沙安全协议”这个概念,或者“石油美元协议”这个概念?

反正我是没听说过。

但是后台有朋友问我,美沙安全协议还会不会续签,刚开始我还以为自己消息滞后了,因为我知道的那个所谓的美沙安全协议,只是华尔街日报6月10号的消息,意思是美国总统拜登,将要和沙特签署一项协议,承诺协防沙特,借以促进沙特和以色列的关系正常化。

但这项协议到底能不能成,目前还未可知,因为最后的结果将取决于以色列是否承认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并同意立刻结束加沙战争。

之前5月份其实也有类似的说法,

所以我就在想,我这也没看到巴以冲突结束呀,怎么突然就发展到了会不会续签的程度了,难道是我断网了吗?

然后我才发现,原来是另一回事,后台朋友问我的这个所谓美沙安全协议,其内容主要就是以美元为沙特石油出口定价,并将其剩余石油收入投资于美国国债,作为交换,美国向沙特提供军事支持和保护,而且期限是50年。

描述的还有鼻子有眼,意思是基辛格1974年和沙特签署的,现在五十年到期了,然后沙特不想续签了。

我看到这些消息的时候我都惊呆了呀,倒不是因为我之前压根就没听说过这个所谓的美沙安全协议,那只能怪我孤陋寡闻。

主要是石油美元结算体系很复杂,这个我清楚,但是事关美元霸权的构建,其过程竟如此的简单粗暴,且这份协议所描述的沙特,在签署协议的时候,仿佛毫不在意自己的主权,这是我万万没想到的。

沙特要真是这样的话,那1973年石油危机,以沙特为首的欧佩克成员国,制裁以色列的时候,连带着将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也一并列入制裁名单的底气,又是从哪来的呢?

国际上众多产油国心心念念的石油定价权,才是石油美元体系的真正核心,定价权在谁手上,那石油就是谁说了算,而定价权的本质,说白了其实是竞争产物,根本就不是所谓的协议可以约束的了的。

这也是这个所谓美沙安全协议内容中较为明显的不合理。

而且在我的印象中,与美国签署安全协议,比如1960年签署的美日安保条约,也就相当于成了美国的盟友,因为在条约的约束下,如果一方受到攻击,那么也可以被认定为对另一方造成了伤害,这就是所谓的共同防御条款。

只有在一种情况之下,可以跟美国具备盟友关系,但不一定存在共同防御条款,那就是成为美国的主要非北约盟友,可是这个概念出现的时间,是1987年。

所以也就意味着,如果美沙安全协议这个概念成立,那么沙特,在1974年之后就成了美国的盟友,而且还是类似于美日安保条约那样的具备共同防御条款的安全协议。

区别就是这个所谓协议的年限只有50年。

但这里的问题在于沙特1961年就已经成了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奉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外交政策,那这个所谓的美沙安全协议,又是哪来的概念?更何况还是50年。

简单来说,这个所谓的美沙安全协议,大概率就是一个不存在的协议。

而且以沙特当时所面临的国际环境,这个协议也根本就不可能出现。秘密协议也不行,因为双方就不具备达成共识的前提。

虽然1973年的石油危机,让世界看到了中东那些石油输出国家的经济力量,间接弱化了不结盟运动所代表的政治力量,对这个世界的影响力。

但这不代表那个时候的沙特,就可以直接无视不结盟运动所代表的影响力,转而利用经济去交换美国的军事保护。

因为之所以会出现不结盟运动这个概念,其实就是因为当时的许多国家,并不想因为和美国或者苏联结盟的原因,而被卷入美苏冷战。

所以说,如果美沙安全协议这个概念真实存在的话,那么也就意味着1974年的沙特,已经确定站在了美国的一边,跟美国共进退了。

可能大家会觉得,沙特就算当时真的做出了这个决策,无非就是站在了苏联的对立面,那又能咋,不是还有美国吗。

但事实却是如果沙特真的这么做了,那站在沙特对立面的,可绝对不仅仅只是苏联,同时还有阿拉伯世界。

苏联都不说了,对当时的沙特来说,苏联的威胁主要来自于意识形态层面,这也是沙特在冷战期间,一直没有和苏联建立联系的根本原因之一,这个没什么问题。

但是站在阿拉伯世界的对立面,大家觉得可能吗?

埃及在当时所倡导的泛阿拉伯民族主义,主张建立一个统一的阿拉伯世界,说白了就是建立一个单一民族国家,但这个不是重点,重点在于这个思潮,存在着极为强烈的世俗化反殖民主义情绪,以及反西方国家对阿拉伯世界的政治干预情绪。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具备反西方情绪的世俗化的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潮。

但沙特却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君主制国家,明显是存在冲突的。

如果单纯的站在这个角度,假设沙特为了自保,所以才和美国建立了足够的联系,借以预防其他阿拉伯国家对沙特的敌意,那这个也情有可原。

但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如果这个假设成立的话。

那沙特和其他阿拉伯国家在巴以问题的立场上,就不成立了。

大家可以回顾下五次中东战争。

看看这五次战争,沙特都秉持着一个什么样的立场,明摆着,在沙特的眼中,不论是宗教还是文化,以色列都是沙特的对手,所以在巴以问题上,沙特所支持的,一直都是巴勒斯坦。

这点跟其他阿拉伯国家是一致的。

既然泛阿拉伯民族主义在20世纪六十年代发展到高峰,那咱们就直接从第三次中东战争开始说,阿拉伯世界的参战方是埃及、叙利亚、约旦、伊拉克以及黎巴嫩,没有沙特。

但是这不代表沙特没有参与,沙特的参与主要是经济层面,相信大家应该也都清楚,由于沙特雄厚的石油储量、产量以及出口量,所以一直以来,沙特的态度和政策,都能对欧佩克产生深远影响。

包括1967年,欧佩克对美国所实施的石油禁运措施,就是沙特所主导,原因也正是因为第三次中东战争。

1973年欧佩克对美国石油禁运所引起的石油危机也是一样,正是因为第四次中东战争的出现。而且这一次,沙特在军事上也参与了。

下来就是1974年,大家在网上所传的所谓美沙安全协议的签署时间。

如果真的存在这份协议,那么也就相当于自此以后,沙特就成了美国的盟友,那么正常来讲,第五次中东战争,沙特应该是站在阿拉伯世界对立面的。

因为1981年,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和以色列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为继续加强美以双方的安全合作,建立了一个初步框架。

这就是美以同盟关系正式确认的初始。然后就是1982年第五次中东战争的爆发,那么也就相当于,在共同防御条款的约束下,1982年的美国和以色列,其实是盟友关系,攻击以色列也就等于攻击美国。

综合这个所谓的美沙安全协议,攻击美国,也就等于是攻击沙特,那么对沙特来说,也就有义务去保护以色列的利益。

可是实际上的第五次中东战争,针对巴以问题,沙特支持的依然还是巴勒斯坦。

或者说,只要沙特在巴以问题上支持的还是巴勒斯坦,那么所谓的美沙安全协议,大概率就不具备成立条件。

因为沙特必须保留一个和其他阿拉伯国家沟通的口子,哪怕沙特的意识形态跟其他阿拉伯国家不一样,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阿拉伯冷战这个概念。

这个概念所描述的其实就是中东政教合一的君主制和世俗化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对抗。

但再怎么对抗,那也是阿拉伯世界内部的事情。

而巴以问题,代表的则是阿拉伯世界国家的共同利益。

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沙特确实可以和美国合作,找美国当外援,然后抵抗泛阿拉伯民族主义的侵蚀,但是面对阿拉伯世界的共同利益,那沙特就必须和阿拉伯世界的其他国家合作。

这也就意味着无论如何,不论是美国,还是阿拉伯世界,沙特都不太可能做到绝对的敌对或者绝对的同盟。

相对较好的解决办法,也就只有保持中立,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尽可能不得罪任何一方的前提下,又能最大化的借着其中一方的势,然后对另一方形成威慑。

基于这个选项,沙特和美国就不太可能签署安全协议,秘密协议也不行,因为这种层面的合作,根本就不是秘密,他也藏不住。

所以也就有了沙特和美国在20世纪后期的外交关系,看似关系亲近,但基本都是一些各取所需的合作,实则从未确认过同盟关系。更别说所谓的美沙安全协议,其内容完全就是以主权换废纸,就算再拉垮也不太可能上赶着当韭菜呀,还一签就是五十年。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