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守陵人,大家第一反应都是非常恐怖,并且认为这类人只有古代才有,但奇怪的是,即使清朝已经灭亡了,如今21世纪却还有守陵人的存在!
大清早就亡了,为什么还有人守清皇陵?
他们靠什么来维持生计?又是谁给发工资呢?
守陵人的由来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皇室一直都是特殊的存在,他们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也享受着普通百姓享受不到的雍容华贵,生荣死贵,就是他们的代名词。
王公贵族们生前享受繁华,死后同样也规格庞大,这和当时古人的封建思想脱不开关系。
古人认为有神明和鬼怪,人死后还会有地下世界,所以贵族们在去世之后,总会携带大量的“陪葬品”,而这些陪葬品的规格和内容,与当时的朝代密切相关。
通常死者等级越高,陪葬的金银珠宝就越多,而古人也非常聪明,关键时刻他们会留一手。
为了避免胆大的盗墓贼惦记,皇帝会在国力昌盛的时候专门拨款建造皇陵,里面规模庞大,而除此之外,还会选好妥当的“守陵人”。
你以为守陵人只是一介乡野大爷?这么想就太天真了!
清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统治者对于皇陵的管理非常严苛,能进入皇陵成为守陵人,需要满足很多条件。
他们会首选满足八旗子弟,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正蓝旗出身的子弟,而原因非常简单。
一个是因为血统纯正,另一个是因为他们的祖先也同样埋在皇陵,这些子弟肯定会尽心看护祖辈的陵墓,比交给外人放心多了。
除了这些子弟能有机会入选守陵人,朝廷的守护大臣也有机会,他们往往由统治者考察,然后亲自任命,忠诚度绝对没得说。
如此重要的人去守陵?难道真的派不出普通人了吗?
其实守陵人还有第三种,那就由清朝内务府专门提名指派,最后到皇陵就职的官兵。
他们往往都是从关外抽调,但是可信度有待考证。
为了能够让这些人世代守陵,吸引人愿意干这个苦差事,清朝政府为守陵人专门设立的官职和福利政策,使得当时很多人对守陵这个岗位毫不抗拒。
因为清朝陵墓依山傍水,周围还有高墙保护,守陵人形成一个群体,单独生活在皇陵内。
比如说清西陵,在考古人员发掘时,竟然还发现了每一户守陵人都有一个院落。
他们在皇陵里不用耕地,每天除了正常的巡逻和看门,其他时间就是自己生活,养花逗鸟,和养老没什么区别。
守陵人这样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外界对他们的好奇也随之而来。
封建统治延续的时候,谁来保证他们的生活?
而当新的朝代更迭,这批守陵人又该如何生活,拿到自己的薪水呢?
工资待遇如何在旗的守陵人就相当于有了铁饭碗,享受七品官员的待遇,当然,他们的职位绝不局限在七品,在皇陵干的好了还会升官。
官职等级不一样,手里拿到的饷银也会不同,除了有固定工资,皇家还会分给守陵人田地,他们的后代子女读书、生活,皇家也会出钱。
乾隆年间,大清给守陵人的月俸就达到了2万八千两,大米等粮食四千多石,这样庞大的数字,一方面说明守陵人的群体巨大,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的收入不错。
这恐怕就是现代人说的“钱多事少离家近”!
待遇如此不错的职位,自然能吸引很多人前往,在清朝最繁荣的时候,很多人挤破脑袋,只为求得一个守陵人的岗位。
然而这个岗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守陵人的优质福利待遇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清朝快要灭亡了。
清朝末期,内有外患,清统治者闭关锁国,之后被列强打开了国门,人们倍受欺辱,还要割地赔款,清政府的国库自然越来越捉襟见肘。
国库空虚,自然也就没银子发给铁饭碗的朝廷官员,守陵人也受到波及,与此同时,他们之中分成了两个阵营。
一部分人看出了清政府的颓势,自己全家老小衣食不饱,所以决定脱离守陵人的岗位,去乱世谋生。
而另一部分人思想坚定,坚持要和大清同生共死,即便没有薪水也不愿意离开皇陵,坚决的做“守陵人”。
清朝灭亡后,因为断了俸禄和粮食,坚守在皇陵的守陵人逐渐学会自给自足,他们在皇陵周边砍伐树木、开垦土地,和周围的农户无异。
唯一不同的或许就是他们不用搭建房屋,可以一直住在皇陵。
守陵人越来越少,他们还要承担生活的重担,精力有限,在战乱年代,皇陵被盗让他们痛心疾首。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国家部门发现了守陵人的存在,也发现了皇陵的位置,马上开启保护,如今清东陵已经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了专业人士修缮和维护,而那群世代相传的守陵人该去哪呢?
经过历史的发展,守陵人已经在皇陵附近形成村落,河北的马兰峪镇就是非常典型的守陵人后代。
他们大多是满族人,讲着一口正宗的北京话,虽然现代社会已经无需他们守陵,但很多人仍旧不愿意离开这片土地。
人类的智慧是无限的,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早已找到了安身立命的本事,有的经过应聘成为皇陵的管理员,有的大学毕业回来之后成了皇陵的历史讲解员。
还有人干脆在镇子上做点小生意,成为外地游客的向导和小老板,他们都有了属于自己的新生活。
结语随着清朝的衰退,我们从民国进入现代社会,因为社会各方面发展飞速,人们也受到人人平等的开放思想熏陶,没有了尊卑之分。
百年前的陵墓变成历史景点,守陵人这一人群也越来越少。
新中国成立后,那些封建社会的守陵人生活越来越好,他们不仅守护了自己的信仰,还承担了传播中国历史文化的作用,非常令人钦佩。
他们一诺千金、坚守使命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