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之王”变“踩雷之王”招商银行的理财产品怎么了?

海凡资本 2024-09-03 17:22:44

海闻社讯 招商银行的理财产品又火了,但这次是因为暴雷火的。

此前杭州徐女士投100万只收回1万元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海闻君此前也对此做过相关报道,但遭到了疯狂投诉。不到一周的时间,相关方锲而不舍地投诉了7次,当然这些投诉经过微信审判后都失败了。毕竟确有其事的事情,又不是瞎编,还不让说了?

图源:公众号后台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招商近年来第一次理财产品踩雷了。

自2018年4月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和外汇局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后,招商银行已经多次踩雷。

比如,比较出名的MPS踩雷事件。

2016年,光大资本联合暴风集团设立的浸鑫基金斥资48.08亿元收购了欧洲体育版权运营公司MPS共计65%的股权,但两年后MPS因拖欠债务于2018年10月被伦敦高等法院裁定破产解散。

招商财富作为浸鑫基金的最大股东,出资高达28亿元,持有53.82%的股权。2023年9月,招商银行才与光大资本达成和解,获得26.4亿元的补偿。

此外,2021年8月,2021年11月,招商银行又先后踩雷大业信托·君睿15号项目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与外贸信托—富荣166号恒大成都天府半岛项目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这两个信托项目都是房地产行业的投资项目。

招商银行为何会频繁踩到这些雷?要知道,招商银行早年被誉为“零售之王”,靠综合理财服务出名的,应该行业内比较专业的才对。

2014年年末,招商银行的非利息净收入占比就已经达到32.47%,到了今年上半年,这个数字上升到了39.61%。据了解,代销金融产品、资产管理手续费和佣金、托管业务佣金是招商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压舱石,在去年,招商银行1244.54亿元非利息净收入中,这部分收入就超过了30%。

2018年资管新规实施后,基金子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因管控趋严,但零售之王确是这个时候弯道超车的,2022年,招商财富成为了国内资产管理规模最大的基金子公司,平均管理规模达2949.99亿元,占行业比例达13.67%。然而,招商财富的问题是,他没办法直接持有私募牌照。

其一般通过与非招行系统的私募管理人组建合伙企业推出私募产品,或者使用招商银行系统的关联方私募管理人作为执行事务合伙人,亦或者间接参与一个嵌套式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在最近的这起事件中,徐女士购买的产品就是第一种情况,合伙推出私募产品。但无论何种方法,不直接参与并不能让招行在事件中隐身,质量控制问题依然需要警醒。

值得一提的是,招商银行近年还因为这些理财问题频频被罚,光2021年5月被罚的27项中,就有8项与理财业务有关。到最近,今年6月,招商银行和旗下子公司招银理财还因为理财业务未能有效穿透识别底层资产,信息披露不规范,损害了投资者的知情权,收到国家金融监管管理总局发出的两张罚单,共计罚款1200万元。

理财产品应该首要任务应该是理财,而不是“零售”,如果无法做好产品筛选与安全控制,必然会逐渐丧失投资者的信任,不要让“零售之王”真的变成“暴雷之王”。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