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传奇,是不会落幕的。
它会落进时间里,随岁月一起流逝,然后被某个不小心途经的人轻轻捡起,再次撒向世间。
张爱玲就是这样一个传奇。
近百年来,写作者越来越多,但能被请进文学史的作家和作品,却少之又少,毕竟一部薄薄的现当代文学史,实在容不下这许许多多的人。
1961年,夏志清正式将张爱玲请进了文学史,并对张爱玲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觉得张爱玲是彼时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
那时候的张爱玲,虽然四十一岁了,但她最重要的作品,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写出来了。
而今,张爱玲早已去世,可她在世人心中,真的成了一个传奇。
她这一生,有的是冷冷清清的潇潇洒洒,无论好坏,她都在主动选择自己的人生,就像有句话说的,她拒绝与那个和她心性不合的时代苟合。
01谈到血脉亲情,张爱玲曾说:
他们只静静地躺在我的血液里,等我死的时候再死一次。
可她的传奇,就是从他们身上开始的。
1920年,正是五四运动的高潮,一批大师还在探索救国之路,鲁迅还在认真地写文章,想唤醒无数麻木的灵魂。
这一年9月30日,张爱玲出生了。
张家是真正的贵族,张爱玲的奶奶,是李鸿章的女儿,然而到了张爱玲父亲这一代,家业已渐渐没落。父亲又是一个真正的纨绔子弟,不学无术,所爱唯有抽大烟、泡女人。
张爱玲的母亲,身体是传统的,踩着一双三寸金莲,可思想却是解放的,面对丈夫的放浪形骸,她只觉痛苦。
张爱玲一岁时,家里给她举行“抓周”仪式,在琳琅满目的物品之中,她一把抓着闪闪发光的金子。
很多年后,她说:
我坚持我是一个拜金主义者。
她承认自己很俗,很喜欢钱,因为她基本上没吃过钱的苦,不知道钱的坏处,只知道钱的好处。
幼年的张爱玲,在一大波人的簇拥之中成长 ,母亲教她背诵唐诗宋词,家里的佣人给她讲三国演义的故事,看谜语书,看外国童话。
她还太小,不知道这人世间的苍凉和凉薄,也不知道父亲母亲之间的矛盾,更不知道家族没落的凄凉,她只是成长。
终于,在张爱玲四岁的时候,母亲忍无可忍,找了一个借口,出国留学去了。
张爱玲没有哭,她不知所措,用怀疑一切的目光打量着正在发生的一切。
多年后她说:
我喜欢我四岁的时候怀疑一切的眼光。
02黄逸梵走了,生活还在继续。
父亲在败家子的路上越走越远,又不愿上班,几年之后,家境越发落魄,他给远在国外的妻子写信,向她保证,不再吸烟,不再赌博,也不再嫖娼。
看到丈夫的保证,黄逸梵心一软,就回来了。
母亲回来了,张爱玲的生命里多了一抹亮色,可她似乎有点不习惯这突如其来的快乐。
黄逸梵决定好好培养张爱玲,要把她培养成西式的淑女,教她举止行为如何优雅,教她绘画,也教她弹钢琴,学英语。
然而,人生只是一条首尾不明的虚线,快乐只是在某几个点上,其余皆是苦海无边。
父亲本性难移,母亲忍无可忍,婚姻终于走到了尽头,这个家,也没法维持下去了,母亲又要出国。
离婚后,张爱玲的父亲性情大变,他不仅抽鸦片,还打吗啡,身体越发糟糕,就连精神也变得不太正常,对张爱玲也越发冷淡。
在那个家里,她感到落寞。
幸好,她还有书。
她越来越多地阅读,比起和人相处,她更喜欢书,这也让她的近视越来越严重,戴的眼镜越来越厚。
父亲给爱玲找了一个后妈,一样的鸦片上瘾,为了省钱,连衣服都不给爱玲买,就让爱玲穿她穿过的二手衣服,那时候,已经上中学的张爱玲,在同学面前丢尽了脸。
有钱之后,张爱玲特别讲究穿衣服。
然而,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有一次爱玲外出,没给后母报备,等她回来,后母就劈头盖脸一顿骂,还要打她,爱玲试着还手,后母撒泼打诨。
而父亲呢?他不分青红皂白,就对爱玲拳打脚踢,将她打得浑身是伤,扬言要用手枪打死她。
随后,又将她囚禁在家里,不准她上学,不让她外出。
这一打一关,将父女所有的情分都打没了,将父女所有的情分,都关没了。
爱玲只想逃走,她等了半年,才逃出父亲的家里,父女亲情,也就此散尽。
真的,人世间的有些东西,风一吹就没了。
很多年后,我们从她身上看到凉薄,可这凉薄,恰恰就是这世界种在她心里的种子。
03张爱玲一直想去英国留学,她已经获得了伦敦大学入学试及格的证书,然而,因为战争,英国宣布暂停招收留学生,张爱玲便上了香港大学。
1939年,她踏上去香港的路,对未来,她有些忐忑,也有些期待。
在港大,张爱玲是一个怪人,学习刻苦,成绩优秀,又特立独行,不喜欢主动接触人,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她生活拮据,不敢乱花钱,大多数同学用的都是自动水笔,她却总是端着一瓶墨水去上课。
在很多人眼里,她就是一个怪人。
她参加征文比赛,还拿到了奖。
1939年,她看到《西风》杂志有一则有奖征文,张爱玲写了《我的天才梦》,因征文要求五百字,她便一遍遍阅读,一遍遍修改,改得头昏脑涨,一定要删减成四百九十多字。
因为写少了,总是不甘心。
她说:
我是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目标。
最后,这篇文章从众多征文中脱颖而出,是她成为一个作家的前奏。
除了写作,她有时也画画,她说:
想做什么,立刻去做,也许一迟就来不及了,人是最拿不准的东西。
人们不理解她,只觉得她孤傲奇怪,性格孤僻,但她也不在意:
我和一般人不太一样,但是我也不一定要要求和别人一样。
她拼命学习,想获得保送留学的资格,然而,1941年12月8日,日本鬼子进攻香港,港战爆发。
1942年5月,港大停课,张爱玲也因此结束学业。
战后,她本来可以继续去完成自己的学业,可那时候,她已经是大红大紫的作家,也不想回去当一名学生了。
人生,就是一个又一个的意外组成的,这所有的意外,成就了如今的我们。
04正如《我的天才梦》里说的,张爱玲确实是天才。
有一段时间,她迷上了绘画,不攻山水,专画人物,简单几笔,就画得颇有神韵。
中学时,她画了一幅漫画,投给杂志,赚了五块钱的稿费。
母亲对她说,留着做纪念,或者买本书。
但张爱玲觉得,钱就是钱,就是拿来用的,她跑到商店,买了一只小号的唇膏。
然而,九岁的时候,她看了一部描写画家穷困潦倒的一生的影片后,哭着告诉母亲,她不当画家了。
她决定,要当一个钢琴家,在富丽堂皇的音乐厅里演奏。
然而后来,父亲觉得学费太贵,便暴力打碎了她当钢琴家的梦想。
当然,她最喜欢的,还是用文字表达这个不太完美的世界,用文字探索一个人的生活,她七岁的时候,就写下了人生的第一个故事,八岁那年,又构思了一篇叫快乐村的小说,十岁时又写了一篇爱情小说。
十四岁,她想写《摩登红楼梦》。
高中时,她便发表了《霸王别姬》,语文老师读后,觉得她写得比郭沫若写的还好。
然而,她这个才女,也是一个奇葩。
我发现我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怪癖缺点。
世人原谅瓦格涅的疏狂,可是他们不会原谅我。
她不会削苹果,不会补袜子,连上理发店都怕,也怕见人,记住了那么多书,却记不住家里汽车的号牌,连续在一个房间住了两年,却不知道电铃在何处。
更夸张的是,她连续三个月坐黄包车去医院打针,还是认不得路。
她感叹说:
在现实的社会里,我等于一个废物。
然而,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让她在写作之路上天赋异禀。
05辍学后,张爱玲不愿再给家里添乱,想要自己挣钱。
弟弟告诉她,去做个老师。
可是她说:
我不会做戏,也不会做人,所以做不了老师。
弟弟建议她,文笔好,不妨去报馆当个编辑。
可是她只想当作家,不想当编辑,当编辑还是要做戏做人,她觉得自己做不好。
想来想去,唯有当作家,安安心心写作,没那么多应酬,她便开始卖文,一开始卖些小文,书评影评散文,写着写着,就开始写小说。
出名要趁早,她不断催促自己,快点,再快点。
个人即使等得及,时代也是仓促的,已经再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
1943年3月初,一个下午,张爱玲拿着《沉香屑·第一炉香》的手稿,去拜见文坛前辈周瘦鹃,此时的周瘦鹃,正在创办杂志《紫罗兰》。
两人随意聊了一些,张爱玲留下文稿,就离开了。
当夜,周瘦鹃再等下阅读,越读越惊讶,这真出自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小姑娘之手?
有些地方,让他击节赞赏。
一星期后,张爱玲再来拜见这位老先生,得到的就是褒奖和鼓励。
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发表之后,好评如潮,张爱玲真正成了一个作家,并且很快就红遍了上海滩。
她不急不徐,先燃起两炉香,随后,又发表了《心经》《倾城之恋》等小说,很快就成了一个传奇。
《金锁记》发表后,著名翻译家傅雷发文说:
至少也该列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
在那个大义当前的时代,很多作品写的都是战争和正义,可是在张爱玲的作品里,却不描写战争,也不讲革命,战争只是一个背景,她也不喊正义,就让生活自己去诉说。
她说:
我甚至只想写些男女之间的小事情,我的作品里没有战争也没有革命,我以为人在恋爱的时候,是比在战争或革命的时候更朴素、也更放肆的。
小说集出版后,书名《传奇》,张爱玲说:
书名叫“传奇”,是为了在传奇中寻找普通人,在普通人中寻找传奇。
确实如此,她写的,都是普通人。
061944年初春的一天,胡兰成躺在一把椅子上,他随手翻看一本杂志,漫不经心地阅读。
突然,他坐直了身子,因为他被一篇名为《封锁》的小说吸引了。
他刚读了一个开头,就坐直身子,然后一口气读完了这篇小说。
不止如此,他还记住了那个叫张爱玲的作家。
随后,他向作家苏青打探张爱玲的住址。
得到张爱玲家的住址后,他第二天就跑到上海,兴冲冲地去敲张爱玲的门,第一次敲门,当然是敲不开的。
张爱玲可不是一般的高冷,成名后,想拜访她的人很多,但如果没有预约,门是不可能开的。
就算有预约,你去早了,敲不开门,到预约时间了,张爱玲才会准时从里面开门,你要是去晚了,不好意思,张爱玲小姐会打开门,然后告诉你,对不起,张爱玲小姐已经出去了,然后砰的一声关上门,留下目瞪口呆的迟到的拜访者。
但胡兰成真不是一般人,他是情场老手,本身又很有才华,对付张爱玲这样的小年轻,确实很有一套,他从门缝里塞进去一张纸条,上面写明拜访缘由还有电话。
胡兰成离开后,在家焦急地等了两天,他差不多都以为自己没戏了,张爱玲却来电话了:
明天来看你。
第一次见面,两人聊了5个小时,送张爱玲离开的时候,他说:
你的身材这么高,这怎么可以?
两人的关系就这么拉近,张爱玲的心,也靠近了他。
随后,胡兰成频繁拜访张爱玲,他给她写情诗,连他自己都难为情,张爱玲说: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后来,张爱玲将自己的照片送给胡兰成,照片后面写着: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两人情定一生,胡兰成每次出去回来,第一句话总是“我回来了”。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
这就是缘分。
07胡兰成离婚后,转身和张爱玲结了婚,没有婚礼,只有一纸婚书:
胡兰成张爱玲签订终生,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婚书的前两句是胡兰成所写,后两句是张爱玲所写,证婚人是张爱玲的好友炎樱,三人一起去小馆子吃了一顿饭。
婚后,确实有一段时间的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张爱玲写完文章,给胡兰成看,胡兰成提意见后,总要补一句:
照你自己的样子就好,请不要受我的影响。
张爱玲总是笑着回:
你放心,我不依的还是不依,虽然不依,但我还是爱听。
这样的日子并没有一只持续下去,到了1945年初夏,抗战已经接近了尾声,汉奸的路走到了尽头,胡兰成预感自己将大难临头,张爱玲听后,也十分震动,但她说:
来日大难,口燥唇干。今日相乐,皆为喜欢。
后来,胡兰成果然逃难去了,在逃难过程中,他也招蜂引蝶,跟一个女子结了婚。
张爱玲一心念着胡兰成,她向胡兰成奔赴,可是到了,才发现胡兰成已经变了,她质问胡兰成:
你给我的现世安稳呢?
可胡兰成却说,世景荒芜,已没有现世安稳。
张爱玲只剩下悲伤,你到底是不肯,离开后,我不会寻短见,也不能再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
她走了。
但仍旧给胡兰成寄钱,用自己的稿费接济他,直到失望透顶,才写了一封诀别信,附加30万块钱,断绝了这段关系。
人间哪有岁月静好,哪有现世安稳,有的只是薄情和辜负。
08抗战胜利后,有一年时间,张爱玲似乎从文坛销声匿迹了,没有发表过只言片语。
而且,因为和胡兰成的关系,她被打成文化汉奸,一度陷入困境。
有人断言,张爱玲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很多人都在骂张爱玲,就因为她爱上了胡兰成。
她不得不出来辩驳:
我自己从来没想到需要辩白,我写的文章从来没有涉及政治,也没有拿过任何津贴。
有很多谩骂,涉及到我的私生活,私人问题用不着向大众剖白,除了对自己的家长之外,仿佛没有解释的必要。
战后,一堆问题出现在人们面前,张爱玲笔下的遗少生活,洋场故事,男女情爱,似乎显得很不合群。
她也想跟着时代的潮流前进,可是学着学着,总觉得不像自己。
她感叹说:
再也不写自己不想写的东西了。
1952年,她以到香港完成未竟学业为理由,申请去香港,这一去,她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随后,又辗转到美国,并在美国过完了自己的后半生。
初到美国,张爱玲居无定所,又没有工作,无以维生,便申请加入文艺营,可以免费住几个月。
在文艺营,她认识了赖雅,随后,两人结了婚。
两个孤独的灵魂,想在这世间寻求心灵的寄托,都想把彼此当成未来的依靠,可是这两人,谁都靠不住,他们都没钱,又都不太擅长谋生之道。
张爱玲戏谑地说:
他年纪比我大得多,似乎比我更没有前途。
婚后,两人依旧居无定所,四处漂泊,没办法,张爱玲只能更加努力地创作,她还回到香港,只为找到更多的创作灵感和创作机会。
可是,年迈的赖雅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后来更是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让张爱玲苦不堪言。
她向朋友诉苦:
不管我多照顾自己,体重还是不断减轻,这是前途未明,忧心如焚的结果。
1967年10月,赖雅撒手人寰,二婚女人张爱玲,才47岁。
这世间,来来往往的是人,留不住的是情,有些东西,也许突然之间就失去了,仿佛命运突然转了一个弯。
09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人到中年,张爱玲再一次火了起来。
然而,她的生活,依旧孤独冷清,是冷冷清清的人间清醒。
她依旧如年轻模样,害怕见人,特立独行,她很少接受别人的拜访,只是偶尔见见朋友,在狭小的公寓里,使她的身材看起来尤为高大。
她说:
从出了学校到现在,一直住惯了这种生活,再紧缩点也还行。
她觉得,要是去人多的地方,找她的人多了,也只会多得罪人,因为她不懂做人。
有时候和朋友喝一杯香草冰淇淋苏打,她一副企盼的神情,饮料上来后,她露齿一笑,津津有味地吃着。
她很少主动交际应酬,朋友也很少,她总是一个人,孤独冷清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晚年的时候,她从作家变身学者,开始研究《红楼梦》,研究《海上花列传》,一本《红楼梦》,她研究了10年。
她对朋友说:
人生四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骨,三恨红楼未完,四恨高鹗妄改。
最终,她把研究写成书,就是《红楼梦魇》。
有人想给她写传记,她得知后,觉得这么好的材料,应该自己写,于是,就有了《小团圆》。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她频繁搬家,有几年时间,她几乎每个星期都在搬家。
她变得越来越固执,朋友关心她,将她的情况登报,她就喝朋友绝交。
搬来搬去,她丢的东西越来越多,连身份证、护照都丢了。
她越发害怕见人了,连出来丢个垃圾,都唯恐避人不及,她的房门,几乎时刻紧闭,可是她丢的垃圾,也被人盯上了,人家从垃圾里找出只言片语,就开始写文章。
张爱玲不得不一次次不断搬家,搬来搬去,张爱玲反而觉得“身外之物还丢得不够彻底。”
年纪越大,她越觉得时间不够用,有人邀请她回上海做文学评委,她拒绝了。
时间不够用,实在没办法,只好省在自己朋友身上,所以全部久疏音问,我去过的地方太少,如果又功夫旅行,去过的地方就不去了。
101992年,张爱玲72岁了,她给自己立了遗嘱:
死后马上火葬,不要让人看到遗体。
不举行任何葬礼仪式。
骨灰撒向空旷无人处。
遗物全部寄给宋淇先生。
她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但她还是活了几年。
1995年9月8日,一阵急促的电话响起,林式同接听电话,才知道是张爱玲的房东打来的,张爱玲已经去世了。
这是她传奇的一生。
张爱玲的传记作家刘川鄂说:
她避世而不弃世,执着而不自恃,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对生活负责,所以她还认真做她应该做的事,拒绝她不愿意不喜欢的事。
她没有拒绝人生。她只是拒绝苟同这个和她心性不合的时代罢了。
这世间,很多感情都是千疮百孔,所谓凉薄,也只是命运在人心里种下的一粒种子,最终开了花,结了果。
张爱玲这一生,是传奇,但命运待她,终究是凉薄的,而她对这个世界,也是冷淡的。
就像她说的:
“如果你认识从前的我,就会原谅现在的我。”
这世间的很多事情,都有因果。
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努力种下善因,以期日后得到善果。
仅此而已。
文|不有趣灵魂
人生若如张爱玲,空留悲剧在人间!
好文[点赞]